網頁

2025-04-04

有關互惠關稅的貼文 央行要出面與疫情的注資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following are two articles commenting on Trump’s reciprocal tariff policy. One focuses on describing Taiwan’s specific situation and how it should respond (including the need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explain: the annual 300 to 400 billion NTD surplus of the Central Bank paid to the treasury comes at the cost of sacrificing certain economic benefits. The other article emphasizes the massive government spending (such as cash handouts) by various countries during the Wuhan pneumonia or COVID-19 outbreak to address the economic fallout caused by insufficient liquidity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rump’s election loss).
The USTR, meanwhile, point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in 1997 and Trump’s bold measures to correct it.

兩篇評論川普互惠關稅的文章,一篇著重台灣的環境以及該怎麼對應(找央行出來說明為何每年繳庫的盈餘30004000億新台幣,是犧牲了什麼?),一篇是著重武漢肺炎各國大量注資(普發現金)以解決流動性不足所帶來的經濟惡果(川普也因之落選)。
USTR則是指謫從1997年柯林頓政府的全球化的惡化以及川普的大手筆矯正。
舊文新刊!揭開央行賺錢神話 楊紹華 20111229
台灣最大的國營事業 

Wen-Tai Hsu的貼文    FB 20250402

台灣怎麼辦

台灣的非半導體產品要被課32%的關稅。如果真的實施了,會是對台灣非半導體的製造業的重傷害。川普雖然很反覆,但是狂人難以預測,面對風險,應該要做最壞的打算。

半導體雖然豁免,但是半導體也不是獨立存在,當然也會受影響。其實,台灣經濟這幾年看起來暢旺,事實上隱憂不少。暢旺主要是由於半導體業帶動,加上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勞動市場普遍都有加薪。非半導體的其他傳產,乃至比較「傳統」的電子業,許多都面臨來自中國產能擴張的威脅。有些媒體已經點名了數個產業的情況。

美國貿易代表署也出了對等關稅計算的說明。其實公式很簡單:只有三項!美國對該國的相對逆差貿易彈性(trade elasticity or import elasticity),以及關稅對於進口價格的轉嫁率(rate of passthrough)

看到這公式,立即的反應是,這兩個參數是怎麼選的。然後仔細看說明,看到好幾篇熟悉的文章。所以,貿易代表署裡面還是有懂經濟學的人。然而這個公式本身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弄出這樣的公式,如果真懂經濟學的話,是不會開心的。

商品有千百種,各自的trade elasticitypassthrough rate都不一樣。但在該署的算法裡,這兩個數字對所有國家的所有商品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美國貿易代表署的粗暴的算法裡,真正決定對等關稅跨國差異的,只有一個變數,就是相對逆差 (X-M)/M,其中X對美國對該國的出口,M是美國從該國的進口。從台灣而言,就是對美國的相對順差(X-M)/X

所以,任何能影響對美貿易順差的因素,都算。

其實台灣對美國課的關稅並不是重點。我們對美國課的關稅,各種計算方式,平均都不會超過3%跟美國對我們課的關稅沒有差很多。所以,把降關稅當作解套方法,完全是劃錯重點

台灣能不能用報復性關稅,學加拿大那樣?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美國人永遠可以加上去。他們在上手,我們在下手,何況國防安全還仰賴美國支援。

買武器、買農產品、買天然氣,這些都是要做的。可是美國人也說了,買武器不算(當作是我們本來就應該買的)。

影響台灣貿易順差的一個關鍵因素其實是央行。調整少數還算高的關稅,只是在某一些產品產生影響,但這些產品只是進口品的一小小部分,對減少順差只是杯水車薪。對匯率放手,不要沉迷於外匯存底,才能真正縮小順差。

川普的頭兩個月,觀望可以。現在可以停止觀望了。與其之後被逼在短期內讓台幣升值到美國人滿意的範圍,不如現在就著手,把對經濟的衝擊時間拉長

央行像是台灣媒體與政客不敢碰的聖杯,有種種複雜的原因在背後。是時候請央行出來面對。是時候讓大眾多看看台灣經濟學界多年來對央行的意見

 

 

Lap Cheng的貼文    FB 20250402

首先我講幾個最基礎的數字,在武漢肺炎之前的二十年,也就是你們都活過的二十年,世界是這樣的。美國自從冷戰開始後長期保持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輸出美元)政策,是溫和的擴大,那 20 年的逆差增加約 65% 左右,全球的通漲則穩定的 2%

我們過去二十年的平安,以及普遍世界走向富足,就是建立在這樣穩定的美元霸權之下

那麼,武漢肺炎之後的世界是如何呢?今天是武漢肺炎第五年,這五年間,美國的貿易逆差增加了 58%,是的,美國在五年時間裡跑了相當於二十年的貿易逆差。全球的通漲則是走到 4% 左右

看到分別了嗎?武漢肺炎是沒有完結,美國經濟模型從那年開始經歷了不易逆轉的變化。美國在武漢肺炎中,因為各種救援包而大幅擴大了消費力,這也就是全世界被美元水淹七軍,全球收到了大量的美元,最終導致了全球的高速通漲與資產價格暴漲,租金暴漲,也是這幾年底層民生困苦的源頭,全是因為不斷流動出市場的美元

在談其他事情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美國的逆差高速擴大,全球的通漲亦同時加速,大家真的覺得可以持續下去嗎?如果你認為美國可以每五年將逆差增加 50%,靠無限發行貨幣去支付,然後持續一百年也天下太平,那下面的不用看下去了。因為你一定不會認同的。

我們一直都知道,美國之所以能維持高消費力,推動全球經濟,是因為美國掌握了發幣權,不斷的欠下更大的債務,美國是靠不斷借貸去買全球商品的。而結果就是通漲,大家是否忘了這五年來的通漲有多誇張?

如果美國繼續以這樣的速度擴大債務,再擴大逆差,那通漲只會繼續增速,而且全球的資產會走向更大的泡沫。當美國的勞動階層去到麥當勞都吃不起,一堆人用盡收入也交不起租的時候,泡沫將會從實體經濟開始破壞,因為錢太多,反而導致了沒法受惠(即是沒有資產)的勞動者們連生活必須品都維持不了,消費力一樣會瓦解。

之前五年多少人從資產增值中賺了那麼多錢,大家覺得這些錢是從天掉下來的餡餅,真的沒有代價嗎?

那你同意這個「不斷借債去維持的逆差」,是必須減少的話,那麼你再問一個問題,要怎樣才能夠減少這個不斷擴大的逆差?那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美國減少進口,一個是美國增加出口

應該沒有其他選擇吧?如果是前者,就一定會導致美國以外的國家來自美國的訂單減少,導致他們出口減少。

好,現在假設川普及他的支持者們全都是白痴,他的政策異常愚蠢,所以我們就直接否定了他的做法。那就大家何不提出一個不像川普的方案,去縮減這個逆差?

如果提不出任何方案,沒有瘋子川普以及他的白痴支持者,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性:美國繼續擴大舉債,然後逆差繼續擴大,然後我們的經濟會更依賴這個不斷擴大的逆差。那你猜接下來全球經濟會面對的是繁榮的美好未來,還是一個史詩級的泡沫爆破?你猜這個 4% 通漲,全球靠美國借貸去支撐的市場,加上 4% 以上的美債利息,我們這經濟能撐多久?香港的樓市向下沉,臺灣的房市開始停滯,這些不就預兆了很多事情嗎?

當然並不是關稅下了世界就會平安無事,但逆差擴大世界經濟都會走向災難自從武漢肺炎之後,世界經濟就慢慢走向一個大災難的路上,大家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川普的舉動或者是完全無益甚至有害。

但他的舉動背後不是發了瘋,而是那個逆差是一個不能無視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