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7-18

Greater China swallows Taiwan 中資掌握台灣新藥代理近3成! 今週刊 20210609

【縛雞之見】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With its market size and negotiation power, Chinese new biotech corporations and ventures acquire most of the agency of new medicines, vaccines among others, during the latest four to five years, almost the same period as President Tsai’s term.
The fact that Taiwan is a region of greater China is a grave thing.
U.S. President Biden vows to degrade the dependency on China in four areas: ICs, EV’s cells, rare earth material, and medicines.  President Biden has to shift the course, defining Taiwan as not necessarily a part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business realm.  And let Taiwan be a part of East Asia, excludes from greater China. Following the long practice of mutual funds and investment business, the shift is supposed to be easy because China is difficult to make profits from Taiwan’s smaller market.
The troublesome lesson of the purchase of BNT vaccines signifies that the political risk of interfering business is very close and clear; even the case of 2021 might generating from the neglect of duty or the corruption in this administration in actuality.
(中文請問Google大神)

獨家披露》中資掌握台灣新藥代理近3成! BNT疫苗、癌症藥到抗生素 為何我們一步步走進中國天羅地網?    今週刊 20210609

「他們,大概從45年前開始,就都是用『大中華區』的名義在談(授權)。」談及中國近年在亞太新藥市場暴增的「存在感」,某大藥商資深副總語氣中透露一絲苦澀。

以前,台灣藥品市場不是原藥廠直接在台設分公司銷售,就是台灣代理商拿授權;近年來,新興崛起的中國藥廠卻以制霸姿態和原藥廠談,一談就是「大中華區」代理權,台灣也包含在內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味的寧靜戰爭,爭奪的,是正被美國總統拜登視為4大戰略物資之一的「藥品」。拜登將藥品等同於「半導體晶片」、「電動車電池」、「稀土」一樣,視為一定要降低對中國依賴的重點,但如今我們正在失去原有控制權,一步步踏進中國的天羅地網中

買不到BNT疫苗的背後 新藥在台灣代理權版圖  中國占29

5年,雖然美國公司仍是台灣新藥代理的第1名(占比40%),但中國(占比29%)擊敗日本躍升第2,成為台灣絕對不能忽視的力量

去年11月初,台灣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談判「輝瑞/BNT疫苗」(下稱BNT疫苗)授權破局,背後原因,無不指向擁有台灣代理權的中國藥廠「上海復星醫藥」。至今,BNT疫苗授權還沒有著落,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甚至意有所指稱:「有人不希望台灣太高興。

台灣攸關人命的疫苗進口,竟然得看中國臉色。如今,這令人不安的政治陰影,不只籠罩在疫苗談判上,也籠罩在癌症、抗生素等新藥上。

獵藥手法一:天價搶藥 政策助攻養大海歸派  砸錢打亂行情

談及中國近年新藥產業的迅猛崛起,現為法德藥執行長,長年征戰國際新藥授權談判的鍾裕民,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國的海歸人才。他回憶,差不多從2008年到2012年間,大量中國藥界「海歸」開始回國,「過去,是出去4個、5個,才有一個回來,近幾年,出去和回來人數,已差不多相等……。」

海歸人才迅速成立了一家又一家的中小型生技公司,憑藉豐厚的資金來源,以彎道超車企圖在海外積極獵藥。

回憶起「BNT疫苗破局」事件,鍾裕民表示,中國武漢封城是去年123日,但復星何時拿到大中華區授權呢?

「答案,是3,而且重點是,它(復星)還比輝瑞(與BNT達成共同開發疫苗協議)早了幾天。」鍾裕民強調,這顯示上海復星對全球新藥產業非常了解,有很深的knowledge(知識),而且整個組織的行動力非常高。

曾任天使投資人多年、工研院旗下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ITIC )總經理瞿志豪回憶,「2018年前後當時,我聽聞一個美國團隊(投資新藥公司)Pre-A Round A輪前融資)的估值,大約是1200億美元,而中國一開口,就說他們可以給到兩千億美元的valuation(估價),這幾乎是加倍的價格在投。」他感嘆,「價格那麼高,美國VC(創投)當時就抱怨說,中國把行情都打亂了。

獵藥手法二:入股換授權 A輪就卡位  取得決策話語權

除了靠「天價」搶藥,中國公司還有一個確保獵藥成功的撒手鐧:「入股」。

再回到上海復星的例子,在315日的公告中,除了談及與BNT的授權費,上海復星還提到這麼一段:「復星實業擬以31.63美元/股的價格認購BioNTech新增發行的158.08萬股普通股,認購金額約為5000萬美元。」

一位國內藥廠主管觀察,用「入股換授權」的方式,不是只有中國如此,過去,美國許多藥廠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操作,但「中國學得特別快。」

中國藥廠來勢洶洶,難道台灣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去搶大中華區代理權?

一位藥商副總解釋,各國對藥品都是嚴加管制,「我們談大中華代理,付了一大筆錢後,結果進不了中國市場相比對方進不了台灣市場,誰的損失會比較大?

一位國內指標藥廠高階主管憂慮地指出,這其實已是「國安層級」的問題,因為藥品不同於其他產業,不只是攸關經濟發展,它還有明顯的「戰略價值」。

「試想,一旦中國透過大中華區的名義,取得的品項愈來愈多,那麼有一天,我們根本不用戰爭,就自然統一了,因為屆時,我們的藥,都要跟中國公司要……。」

「受制賣方最痛苦!」這是陳時中面對疫苗進口遲緩時的無奈,而他當時所言的「賣方」,還是指「其他主要國家」。然而,當未來有一天,這個「賣方」,指向對台灣具有高度敵意的中國時,台灣應該何去何從?

 

 


8 則留言:

  1. 我如果沒有記錯,大中華地區曾經包含「新加坡」,而且有些總部是設立在新加坡。

    但是現在新加坡已經不玩「大中華地區」了,玩不贏中國,跟台灣一樣。

    現在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除「大中華地區」的前哨基地。

    底下這個天下雜誌的報導(基本上不會是台派),BioNTech 要進軍亞洲,在新加坡設廠,但是製造與銷售權是屬輝瑞。又看一些報導,新加坡用主權基金有入股 BioNTech。

    在這裡,看不到雲程大「質疑」或是「分析」為何這些商人捐贈疫苗一定要指名 BNT? (網路上已有一些說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忘記給連結。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84
      上海復星願讓BNT疫苗進台灣 但事情為什麼很複雜?

      重點就在BioNTech去年12月更新的協議,讓上海復星不只可以「代理」疫苗,還可以「生產」疫苗。
      ——

      美國輝瑞藥廠又與BioNTech簽署協議,得以在全球販售疫苗,但中國、土耳其與德國市場不包含在內。輝瑞官網的新聞稿也提到這件事,中國市場由BioNTech與復星供應。

      BioNTech與輝瑞的合作成果豐碩,兩家公司已經配送數億劑至世界衛生組織以及80多個國家。但上海復星與BioNTech所簽在中國販售疫苗的協議,卻還沒成功。

      截至目前為止,BNT疫苗只有在香港與澳門被核可。而在26日,香港政府表示,對BNT疫苗的需求轉弱,會考慮延遲付運或不付運部分批次疫苗,或經由世衛捐贈予其他有需要的地區。
      ——

      報導說,要中國核准BioNTech疫苗的前提是,中國的國產疫苗也必須更廣泛的被海外政府接受。
      ——

      BioNTech進軍亞洲

      復星公布消息後的隔天,BioNTech加碼宣布也會在新加坡建立新的區域總部,研發與製造mRNA(即信使核糖核酸)疫苗與治療方法,凸顯BioNTech將亞洲視為能夠驅動成長的重鎮,努力布局。

      BioNTech在新聞稿中,沒提新冠病毒疫苗,因為在新加坡製造與銷售新冠疫苗的權利屬於輝瑞。

      BioNTech發言人回應《財星》,「新加坡的工廠至少會有能力製造新冠疫苗,但新工廠將有能力生產更多治療傳染病與癌症的mRNA技術疫苗和療法」。




      刪除
    2. 我在本部落格有懷疑過為何是BNT,為何不買J&J?(Novavax太慢了)

      根據報導(假設是真的),mRNA疫苗的量產較為方便,蛋白質的量產最慢。
      我不是專家,只能就聽了。

      至於moderna因為在做三期時,拉丁裔的比例偏少,所以FDA要求重做(補做)
      moderna因此,慢了Pfizer(兩個月)?
      市場都被Pfizer/BNT佔去了,所以成為第一品牌。

      這個量產原因,以致於鴻海、台積電、慈濟,甚至於連政府都同意(德國原廠、德國直送、快),

      我不知道還會有何奇怪之處。


      .

      刪除
  2. 為何商人捐贈一定指名BNT?
    我也很想問,為何政府不加購莫德納?

    1) 那是現階段唯一一款可以讓12-18歲青少年施打的疫苗(當然這件事其他廠牌也有在進行,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應該多數疫苗都能夠施打)

    2) BNT有跟輝瑞合作,產能與國際合作相對穩定很多,畢竟在疫情之前,扣除專業人士以外,聽過莫德納的人應該極為少數

    3) BNT疫苗和AZ疫苗的混打試驗,已經在全球各國都有一些研究,整體來說會讓疫苗政策上靈活不少

    質疑商人捐贈BNT幹嘛?人家出錢要送,到底有什麼立場去質疑?
    老話一句,政府國際認證的西方國家疫苗就只有買1981萬劑,不到1000萬人打得到
    如果疫苗買得足夠,很多"憂慮"都根本性不會發生。

    By Galant

    回覆刪除
  3. "新加坡已經不玩「大中華地區」了", 台灣做得到嗎?

    台灣很多高階主管, 應該說大部分的高階主管, 企業的"企"都故意發音成"啟", 中國式念法, 30年來兩岸三地經貿交流/EMBA代代相傳的成果, 40歲以上這一代, 也是目前企業的主幹,看來很難換腦袋, 30歲這一代目前還待觀察 (以上只是敝人的觀察).

    by PJ

    回覆刪除
  4. 有聽到一部分原因是健保砍藥價,所以大部分都是進學名藥。目前外表看似影響不大。
    新藥新醫材因為研發測試申請通過的成本太高太貴,不願意進入台灣市場,甚至主動退出市場。
    看來還不只價格因素在影響。

    回覆刪除
  5. 蘇貞昌:已完成3600萬劑莫德納疫苗採購合約案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20106.aspx

    以上 貓尾巴合十

    回覆刪除
    回覆
    1. 3500萬?還是3600萬?

      CDC業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2年共3,500萬劑COVID-19疫苗之供應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prime series)疫苗與次世代追加劑型(booster vaccine candidate)疫苗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U_wcDCb6rXUdg55TQ-jLlg?typeid=9

      昨天已完成今年第4季及明、後年共3600萬劑的莫德納疫苗採購合約案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20106.aspx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