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11-29

卡謬荒謬哲學之四:西西弗斯神話 法廣 20190710

建議從此()看起,另一個關鍵議題段落!!


【縛雞之見】
心臟要夠強,邏輯要清晰,價值要超越(不是故步自封那種),才能看卡謬等人的東西,背後的人文價值,而不至於誤解為虛無主義。

但,這個時候,假使沒有更高的價值或超越的信仰在主導,人就會虛無(頑空),或就轉變成共產黨員承諾一個空泛的理想,在此之下無事不可做即使殺人也是小事一樁、即使為選舉而破壞社會規範,也是在所不惜。
無神論的信徒?共產主義只是幌子,共產主義者有神,他們的神,是貪婪!
台灣社會,或許2014起,或許2018起,正在經歷這種深刻的變化。而我們卻未曾察覺,以為只是現代網路科技的「技術問題」。

卡謬荒謬哲學之四:西西弗斯神話   法廣 20190710
[提要]希臘神話中的形象西西弗斯,被卡謬用來詮釋他的荒謬哲學。西西弗斯因得罪眾神,被判處一種特殊的苦役,他每天要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隨後巨石又滾下,他再開始推石上山,永無休止。卡謬以西西弗斯的形象來說明,世界本來是荒謬的、無意義的,是人的活動給世界創造意義。

問:西西弗斯這個形象很特殊,你是不是給聽友們介紹一下!

答:好。在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Sisyphus有多種形象。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又有傳說,當宙斯拐騙走美女埃奎娜之後,西西弗斯向埃奎娜的父親告發宙斯,並指出了他藏這位少女的岩洞。再有,這位西西弗斯欺騙死神塔那托斯,給他帶上鐐銬,讓他無法奪人性命,以至世上好多年無人死去。總之他是個極聰明的人,但眾神還是罰他苦役,讓他每天推石上山,永遠徒勞無功。有關他的最清楚的文字記載,是在荷馬史詩《奧德修記》中。史詩中說「我看見西西弗斯正在遭受巨大痛苦,雙手推動一塊岩石,掙紮着用雙臂和雙腳,試圖推動石頭到山頂。但每次,當石頭到達山頂,巨大的力量翻轉石頭,滾回起步的平地,於是他再次推石上坡,竭盡全力,汗如雨下,頭頂塵土升騰」。所以在西文中,西西弗斯的工作,就是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的意思。卡謬選中這個神話形象來闡釋他的荒謬哲學,很有可分析之處。請聽友們先記住,荒謬、選擇、反抗、幸福這四個詞。然後我們回到卡謬最重要的哲學著作《西西弗斯的神話》,從這部著作中,我們能明白在卡謬那裡,這四個詞的意義。

《西西弗斯的神話》,人稱這是一部哲學隨筆。既然是隨筆,它就不像正式的哲學著作一樣,有一個縝密的結構,從一個概念開始層層推進。相反,它是點評式的,抓住一個問題就談開去,感覺話說完了就停止。所以它的章節之間,不是一個層層推論的關係,而是一個主題並行的關係。這部隨筆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叫「荒謬與自殺

卡謬一上來就拋出一個定論:「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判斷人值得活在世上嗎?這就是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我想,熟悉莎士比亞的聽友,馬上就會想起哈姆雷特的名言,「死還是活,這是一個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這話也可以翻譯成「存在還是不存在,這是一個問題」。朱生豪先生把它翻作「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不管怎麼譯,這句話的關鍵在是動詞的原形BE。它就是要表達有存在這麼回事。這個存在在一般的思維中,只能通過某物存在來理解,也就是只能通過存在者來理解

這就是古希臘前蘇格拉底哲學中最重要的一位哲學家巴門尼徳(Parmenides)的想法。他認為,我們只能從有某物存在來討論存在,而無則是非存在。但是後來海德格這位存在主義大家就問:「為什麼存在者存在,而無反倒不存在」?這一問就把存在問題推向深入了。

我們說,There is some thing,有某物在,和說 There is noting,無物在,實際上都用BE 這個動詞表達了「在」這個意思。存在哲學認為,存在自身就是存在,是一個更根本的存在。所以當卡謬認為,判斷人值得存在於世,或選擇自殺棄世,這是哲學的唯一問題時,他這是把人生的問題當作一個本體論的問題來提了。我們知道莎翁的問題,就是在考慮活下去還是自殺了事的問題。哈姆雷特說:「要是他只要用一把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了自己的一生,誰願意負着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呻吟流汗」?


問:西方的哲學與文學傳統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
答:是這樣,卡謬的創作就是證明。他是文學家,寫小說得諾貝爾文學獎,又寫哲學隨筆,考慮存在論、生存論的抽象問題。卡謬說:「人們從來只是把自殺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來處理,這裡正相反,問題首先在於個人的思想和自殺之間的關係。這樣的一個行動,如同一件偉大的作品,是在心靈的沉寂中醞釀的」。

我們知道,在卡謬之前,法國偉大的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已經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的名著《自殺論》,雖然像卡謬說的,是把自殺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他通過統計調查的數據來指明自殺的各種社會原因,但他已經指出,當一個人的價值系統和社會信奉的價值系統發生衝突時,自殺的行為,就成為一個價值選擇的行為。在卡謬看來,一個人若要生存於世,他需要保持一種不那麼事事理性清晰的認知,他需要一種消極、懵懂的心態,一種半麻木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他眼前的世界縱使再不如意,也可以給出許多解釋,讓你能說服自己,還可以活下去。用中國人最愛說的話就是,好死不如賴活着。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在卡謬看來,人生在世,好比一個演員在台上,他的生活必須有一個背景的襯托,就像舞檯布景,有這個布景,人生才得以在舞台上展開。一旦沒有這個布景,人就感到自己是個局外人。我想這點大家都能理解,你不能想象會有一個在虛空中生活的人。所以卡謬說:「這種人和生活的分離,演員和布景的分離,正是荒謬感」。


問:那這樣一種荒謬感並不說明自殺的必然性啊?
答:這就正是卡謬的推理的起點。他先肯定:「在一個真誠的人看來,他堅信的東西,應該能支配他的行動」。那麼這個推論,是不是說凡認識到世界之荒謬的人,都要準備離開這個世界呢?卡謬接着就有一個更重要的結論,那就是認識到荒謬和決定自殺,絕不是簡單的邏輯問題,不是一個用是或否來決定的問題。他說:「一個人在對生命的依戀之中,有着更為強大的東西,他能夠面對任何苦難」。在「是」與「否」之間,肉體也就是人的生命本身比精神那肉體派生的東西,有更大的優先權,肉體總是要躲避毀滅

我很懷疑卡謬的這個推論是來自弗洛伊德論生命本能和意識的關係。在弗洛伊德看來,人在他的潛意識中,一定是本能地躲避死亡而保存生命,這不是一個邏輯問題,而是一個自然問題。但是卡謬確實沒有提過任何心理動力學的理由,相反他舉以為證的是帕斯卡爾,也就是帕斯卡爾曾經論證過的,希望促使人們躲避死亡。

在卡謬的哲學論證中,他不承認一個一以貫之的邏輯,來主導人的生活的選擇。說生活不值得過,因而自殺了事,這是一種選擇,也可以說這也算一種邏輯。但是卡謬認為,這是一個「貧乏的真理」。認識到存在的荒謬,並不說明存在是沒有意義的

他的結論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他們要在這荒謬的世界中挺身而立,堅持下去。在他們面前生存的世界是荒謬、希望和死亡交織在一起的世界。他們要觀察「遠方的奇花異草」,經歷那種來自存在本身的原始的鬥爭。而人的精神世界,自有其強大的力量,他能對日復一日的刻板生活提出疑問,發現並指出生活的荒謬,並在這荒謬中開闢出新的意義。這就是人的自由反抗的能力。

卡謬說:「反抗是人與其與生具來的含混不清之間不停地較量,永遠追求透明與清晰,他永遠對世界發出疑問這種反抗即使知道命運是一種慘敗,也不屈從與追隨這種慘敗」。

卡謬號召人們:「如果自由的命運是他的有限性,那麼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儘可能豐富地生活」。我們能夠感覺到卡謬對生活、對自由、對反抗荒謬的渴望。所以對荒謬的認識,恰恰是鼓勵人們走向自由選擇,走向爭取自身幸福的前提。這在西西弗斯身上就能看到,我們下次再接着分析。


連續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