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
星期專論》美台關係的警訊 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自由 20250810
台灣如何失去川普
Christian Whiton@Domino
Theory 20250804
星期專論》台灣已經失去川普了嗎?
馬明漢(Michael Mazza)@自由 20250817
台灣已經失去川普。或者,至少一位前美國國務院官員兼說客,希望我們這麼相信。惠頓(Christian
Whiton)在網路媒體Domino Theory撰文,列舉種種理由,主張賴清德政府與川普政府的關係可能已經破裂—而且一切都是賴清德的錯。雖然惠頓的許多說法帶有誤導性,或者只是搞不清楚狀況的片面之詞,這篇文章無意間還是有助於揭露「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世界觀的一個重要面向。
惠頓文章 揭MAGA世界觀重要面向
惠頓批評執政的民進黨「無法理解並與美國新右派建立關係」。在適應川普式政治(Trumpian politics)崛起的過程中,許多外國談判代表都曾經遭遇困難。台灣在這方面的挑戰並不獨特,但在川普首次擔任總統期間,台北相當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台北因此獲得回報,包括制度化的軍售程序、美國派遣軍事教官駐台,以及高層級的外交接觸等。
事實上,蔡英文與賴清德政府都積極與川普陣營的重要人物建立關係。前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自卸任以來已四度訪台;川普任命的第二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在台灣發表過兩場重要演說。二○二三年,蔡英文總統頒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給川普首屆總統任期的國家安全顧問、現任總統情報顧問委員會(PIPB)成員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二○二四年,台灣也接待過現任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與前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預期他們可能會在當時尚未成真的川普第二屆總統任期中擔任要職。
民進黨若迎合華府新右派 恐短多長空
其實,惠頓的問題並非民進黨不理解新右派,而是民進黨拒絕變得更像新右派。面對他所謂的「世界新秩序」—這個概念在他的論述中完全沒有定義,但其「核心力量」就是美國新右派—台灣必須以「尚未具體成形的修正版政治模式」加以回應。
換句話說,為了保有川普的支持,台灣必須改造內部政治,使其反映美國單一政黨中某一派系的政治面貌—至於台灣自身的政治現實,則可棄之不顧。這種作法或許短期內可能奏效,但長期而言恐怕不是明智的抉擇:美國當前高度分化,兩大政黨內部也嚴重分歧,而「後川普時代」的政治輪廓,現在看來也還是模糊不清。
更重要的是,這種政治重塑根本不可能實現。台灣與美國是截然不同的國家。兩者人口規模懸殊,文化習俗不同,地理條件迥異,也各有各的安全關切,種種差異不勝枚舉。
然而,儘管存在這些差異,美台仍有許多共通之處。兩者均為自由民主國家;美國人與台灣人同樣珍視公民與政治權利;兩國人民都堅定捍衛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自主選擇生活的權利。這些相似性反過來促成彼此的共同利益:最根本的是,期盼生活在一個可以保障民主國家安全的和平世界。
新右派成員經常批評新保守主義者,企圖將世界改造為美國的翻版。但諷刺的是,惠頓似乎更關心將台灣改造成新右派的翻版,而不是務實評估美國在台灣的利益,這些利益在任何時候,都與兩國是由哪一黨執政沒有太大關係。
失去川普? 台灣或許失去的只是新右派
台灣長期名列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之一,也是位於威權主義進襲前線的民主國家,而且台灣扼守美國前沿防禦外圍的地緣要津,將亞洲的侵略者有效阻絕於美國本土之外。台灣是否真的已經失去川普的支持?其實,或許失去的只是新右派。如果真是如此,問題並不在賴清德總統身上,而是新右派無法認清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美國對台灣事實上的獨立有著持久且穩固的利益。倘若川普也忽略了這一點,責任將完全由他自己承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