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02-14

美台關係「變臉」,台灣如何應對川普關稅和不確定性? 儲百亮@NYT 20250214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2/14總統府開國安會議,表達目前川普的政策對台灣整體局勢不太好,包括台積電、課徵對等關稅。

美台關係「變臉」,台灣如何應對川普關稅和不確定性?    儲百亮@NYT 20250214

不久前,台灣曾在華盛頓享有兩黨似乎無止境的支持,長期以來,它被視為對抗中國的英勇民主夥伴。

現在,川普的第二個總統任期還沒過幾週,台灣已經在適應與主要支持者美國的關係變化,這種改變意味著雙方的關係不再以共同的民主理想為焦點,而且變得更加不確定和具有交易性。川普已指責台灣對自身安全投入的太少,並在半導體製造業佔有不公平的主導地位。

台灣的官員和商人們一直在試圖使美國的新政府確信他們致力於合作。他們前往華盛頓與美方會晤,帶著詳細說明軍事開支情況的圖表,還派官員出席擠滿「讓美國恢復偉大榮光」支持者的就職典禮活動。他們提出了供台灣公司與美國企業在天然氣和其他領域進行協商的新交易,並試圖解釋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對美國利益的價值。

這些努力的背後是對川普可能採取行動的焦慮,比如向台灣企業施壓,要求把高端的半導體生產搬到美國。川普已表示,他可能很快會對半導體徵收關稅。台灣的官員們一直在做準備,幫助台灣企業減輕此類行動帶來的衝擊。

「我覺得台灣剛說服了自己,他們與美國關係良好,在國會有很多朋友,他們能夠渡過難關,」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說,她經常與台灣政界人士交談。「川普發表這些言論時,我覺得這給台灣人民敲響了警鐘,他們真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雖然世界各國的政府都在努力適應川普的好鬥方式,但對台北的政府來說利害關係尤其重大。台灣幾乎所有主要武器都依賴美國。台灣近四分之一的出口產品直接銷往美國,美國政府在台灣對抗中國政府方面給予政治支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政府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台灣必須接受與大陸統一,必要時將使用武力。

台灣的官員和政策顧問表示,政府將迅速採取措施,幫助受美國新關稅影響的台灣企業。由於這些計劃很敏感,而且是暫定的,他們要求不具名,並拒絕透露細節。一些官員已對這些準備工作有公開的暗示。「各種情況我們都有準備,」在被問及有關川普威脅徵收關稅的問題時,台灣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對記者說。「若現在掀了底牌,就無法為大家謀福利。」

即使川普推遲徵收關稅,台灣在其他問題上也面臨來自川普政府的更大壓力。其中包括台灣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據美國的數據台美貿易順差去年攀升到了創紀錄的740億美元),以及台灣的軍事開支和軍事準備問題,美國政府中有許多人認為台灣的軍事開支和軍事準備不足,儘管台灣訂購的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軍事裝備因訂單積壓尚未交貨。美國的法律要求其承諾協防台灣,如果中國試圖用武力征服台灣的話,存在美國進行軍事干預的可能性。

「有一種基本的錯配。我們一直認為美國和台灣的夥伴關係很牢固,但川普領導下的美國認為台灣做得不夠,」曾任台灣立法委員的科技投資人許毓仁說,他現在是哈德遜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台灣政府遲早需要準備好一攬子計劃來美國提交給川普。」

在公開場合,台灣政府對其與華盛頓的關係表現出一種鎮定且充滿信心的姿態。然而,據三名知情的美國官員透露,台灣官員上個月和去年12前往華盛頓期間,試圖與川普的核心圈子建立聯繫,但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他們形容這些互動很有限

台灣本週派了兩名經濟官員前往華盛頓,以便「向川普團隊做比較深入的解釋溝通」,台灣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在官員出行前對記者說他表示,台灣還希望從阿拉斯加購買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台灣正在為川普準備一些禮物,」位於台北的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執行長張智程說。「他們已經做出了一些表示,正如大家在新聞中看到的那樣,比如購買液化天然氣,但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東西。」

幾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的高管與川普提名的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舉行了會談。

據知情人士稱,去年12,台灣官員訪問華盛頓時向美國政府官員和共和黨政客們做了一個報告,介紹台灣一直在迅速加強軍事準備方面的情況。據了解有關討論的人士透露,台灣官員與麥可·沃爾茲舉行了會晤,他當時是佛羅里達州的聯邦眾議員,以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持強硬態度聞名。

台灣官員仍然抱有希望能在兩個在國會工作時曾強烈批評中國的人身上找到堅定的支持,一個是國務卿馬可·魯比奧,一個是現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沃爾茲。但一些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裡強烈支持台灣的前官員沒有進入他的新政府,其中包括前國務卿邁克·龐皮歐。

一些在台灣問題上屬於強硬鷹派的人士被排除在外,這很說明問題,」諮詢公司中國戰略集團的總裁克里斯托弗·強生說,他曾在美國政府擔任情報官員。「看起來好像台灣的一些賭注押錯了。」

大約六名即將上任美國國防部高級職位的官員已擯棄了共和黨支持美國擴大海外影響力的傳統,轉向贊成對美國軍隊的海外承諾進行限制。他們代表了共和黨中一個日益受歡迎的對外政策信條,持這種信條的人近年來一直對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支持感到不滿,並敦促北約盟國增加軍費開支。

川普提名的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曾在去年5月發表的一篇觀點文章中警告,台灣不應認為自己對美國來說必不可少。「雖然保衛台灣對美國來說有極大的利益,但美國人不是沒有它不行,」他寫道。他和其他的國防部官員暗示,台灣應該將軍費開支增加到其經濟產出的至少5%,也就是目前軍費開支的兩倍左右。

雖然台灣政府已表示它致力於擴大軍費開支,但許多台灣的專家和官員們私下裡對5%的預期目標表示質疑。台灣總統賴清德也面臨一個由反對派議員控制的立法院,他們指責他的政府浪費開支,並砍掉了今年的部分國防預算。

與此同時,台灣對美國也有自己的不滿,包括大量未交付的武器和軍事裝備訂單。

「我確實覺得被要求增加軍費支出對他們來說是件傷心事,因為他們還沒有收到已經花錢購買的東西,」傳統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史提夫·耶茨在談到台灣時說。「美國在合理地向其他地方施壓,讓人家做更多事情、買更多東西之前,需要先把自己的國防製造供應鏈搞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