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Clearly articulating positions becomes challenging when navigating
political campaigns, especially those entwined with cross-Strait issues in
Taiwan's presidential race. However, altering the language surrounding the cross-Strait
matter is particularly delicate.
Over half a century ago, the term "one-China" emerged, articulated
parallelly either through the U.S.'s "our policy" or Beijing's
emphasized "principle." This eventually transformed into an ambiguous
modus vivendi, a mid-term understanding known as the "consensus of
1992," leaving space for further negotiation for 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President Tsai Ing-wen emphasizes the separation, asserting that the PRC has
never governed Taiwan or the ROC for a single day. She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ROC and PRC do not belong to each other, skillfully avoiding explicit mention
of the term "separation." This cautious and ambiguous approach leaves
Beijing with no apparent pretext.
However, in the midst of the ongoing presidential campaign, Lai adds,
"which is the definition of Taiwan independence," a more radical stance than the implication
“separation,” after Tsai's previous statement, "ROC and PRC do not belong
to each other." This addition might furnish Beijing with an excuse to
exert pressure on the U.S. and gain diplomatic leverage.
在政治選戰中,特別是牽涉到台灣總統選舉中的兩岸議題,清晰表達立場變得相當具挑戰性。然而,改變兩岸議題的措辭卻是格外微妙的。
半個多世紀以前,「一個中國」這個詞彙浮現,被平行地表達,或者透過美國的「我們的政策」,或者是北京強調的「原則」。這最終演變成一種模糊的方式,一種被稱為「1992年共識」的中期理解modus vivendi,為進一步協商全面協議留下了空間。
蔡英文總統強調分離,斷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或中華民國一天。她明確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互隸屬,巧妙地避免了對「分離」一詞的明確提及。這種謹慎而模糊的方式使北京難以找到顯而易見的藉口。
然而,在進行中的總統選戰中,賴清德在蔡英文之前的聲明:「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互隸屬」之後補充「這是台獨的定義」。這一補充比暗指的「分離」更為激進,或許給北京提供了一個藉口,以對美國施加壓力並獲得外交籌碼。
賴清德:台灣主權獨立 台獨定義就是兩岸互不隸屬 中央社 20231230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今天在辯論會交叉詰問時,詢問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如何推動台獨。賴清德表示,台灣主權獨立屬於2300萬人所有,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
2024大選唯一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今天下午2時在公視登場,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正面交鋒,辯論會進行分為第1階段「申論」、第2階段5家媒體代表提問,第3階段交叉詰問,第4階段「結論」。
柯文哲在第3階段交叉詰問的第1次提問詢問賴清德。他說,賴清德說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但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獨,賴清德如何務實推動台獨,而美國重量級學者也講,希望民進黨取消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賴清德身為民進黨主席要怎麼處理。
柯文哲表示,賴清德在前天政見發表會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不是台灣應該要走的路,賴清德當行政院長時為何不取消,賴清德還是現任副總統,是否立即停止ECFA。
柯文哲說,賴清德只有在選舉時才不敢講台獨,賴清德是假台獨真騙票。
對此,賴清德表示,所謂美國政府、美國學者反台獨,基本上是一段話,先是反對中共用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也不支持台灣宣布獨立,目的是要維持台海現狀,但是對手都斷章取義、刻意扭曲,到處宣傳。
賴清德指出,他不卑不亢,會帶領國家維持現狀,守護台灣、穩定兩岸,也會促進印太和平,這就是他的使命。
賴清德表示,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已公開宣示,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在壓力下屈服,也不走回對抗的老路。也就是說,過去政府所跟中國進行的各項協議、合作通通不會改變,所以台灣沒有廢止ECFA的問題,只有中國拿ECFA進行以商逼政,企圖謀取選舉利益的問題。
賴清德指出,所謂的台獨,基本上是主張台灣的主權獨立,是屬於2300萬人所有,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
賴清德表示,他是務實的工作者,目的就是守護台灣、建設國家、發展經濟、造福人民,這就是一個務實工作者所要做的努力。
国台办:赖清德宣扬“台独”谬论,充斥对抗思维 國台辦 20231230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答记者问(2023年12月30日)
问: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电视辩论会30日举行。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在辩论会上声称“台湾主权独立”;歪曲“九二共识”,叫嚣两岸“互不隶属”;诬蔑大陆“对台湾生存威胁最大”,宣称要“强化国防”,台湾民众要“团结一致面对中国的威胁”;抹黑两岸服贸协议“会影响百工百业,也会造成台湾社会的不安”;等等。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答:赖清德在30日的辩论会上宣扬“台独”谬论、贩卖“两国论”,污蔑攻击大陆,叫嚣“以武谋独”,言语之中充斥着对抗思维,再次暴露出其顽固“台独工作者”“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兵凶战危制造者”的真面目。
2016年上台以来,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行“台独”分裂路线,进行谋“独”挑衅,肆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粗暴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推高台海形势紧张动荡,是导致台湾陷入兵凶战危险境的最大乱源,是两岸交流合作严重受阻、广大台胞切身利益严重受损的罪魁祸首。作为民进党当局头面人物、现任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对此难逃其责。
正告赖清德,“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我们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行动坚决有力,粉碎“台独”行径、维护国家主权的能力坚不可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定不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这才是台海现状。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关系就能重回和平发展正轨,两岸协商谈判就可以恢复,两岸交流合作就可以顺畅开展,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就能过上和平、安宁、富足的好日子。衷心希望广大台胞认清“台独”的极端危害性和赖清德破坏台海和平、挑动两岸对抗的危险性,在“和平与战争”“繁荣与衰退”中作出正确选择,推动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正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自身安全和福祉,共创两岸繁荣发展新局。
星期專論》台灣的憲法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回覆刪除◎譚慎格(John J. Tkacik) 2023/12/31 05:30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23524 (我去掉段落標題轉貼)
耶誕快樂,新年快樂!上週一是耶誕節, 當然,十二月廿五日在台灣也被稱為「行憲紀念日」,紀念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廿五日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儘管南京的國民政府流亡到國民黨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的台北,台海兩岸的政治聯繫在一九四九年已經不復存在,但一九四七年的《中華民國憲法》仍然為台灣帶來深遠的影響。一九九○年後陸續通過的十二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使台灣成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便是一項最重要的遺產。
二○○七年,已故的李登輝總統在最後一次和我私下談話時,向我強調中華民國做為中國大陸的舊「中華民國」,及其憲法的「正統的繼承國家」的正當性。
李前總統認為,這項法律觀點至關重要。一九九○年到二○○○年間,李前總統以他非凡的治國才能,對中華民國憲法進行全面翻修。在那些年裡,他完成了一系列複雜且循序漸進的憲法增修條文,將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重新調整為「自由地區」,全體人民享有充分的代議制民主;在這些增修條文中,台灣「自由地區」的人民有別於其他所有司法管轄區的人口。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台灣(包括澎湖和其他外島)在政治上獨立於中國。卅多年來,中華民國的公開立場一直是「中國是一個中性的歷史、地理和文化名詞」,在「中國」一詞的內在脈絡下,同時存在「兩個主權獨立、互不隸屬的國家」。
一九六一年,新任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與英國首相麥米倫(Harold Macmillan)的首次會晤中,曾經針對中國和「福爾摩沙」的地位問題進行會商。甘迺迪堅決主張,將共產主義中國排除在聯合國之外。當時,麥米倫領導下的英國承認北京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由於一九五一年的《對日和平條約》宣示,福爾摩沙的地位尚未獲得解決,英國也認為福爾摩沙的地位處於未定狀態。麥米倫無意承認「中國」對福爾摩沙的主權要求。(儘管英國在一九七二年與北京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但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不承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
為了與甘迺迪聯手解決這個問題,麥米倫尋求在聯合國提出一項「繼承國家」決議案的可能性,亦即主張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北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都是一九四九年垮台的「中華民國」的合法「繼承國家」。麥米倫若有所思地對甘迺迪說,「有兩個國家,彼此都聲稱控制另一個國家」,但實際上,這兩個國家都沒有控制對方。美國建議在聯合國大會提出一項決議案,「僅聲明這兩個國家都繼承中國的權利,自然有權成為聯合國會員。」對甘迺迪來說,這項方案的好處是確保北京不會尋求加入聯合國。對麥米倫而言,則是英國可以聲稱支持北京加入聯合國。但英國認為,問題在於「除非福爾摩沙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對中國大陸沒有任何權利要求」,否則恐將窒礙難行。甘迺迪的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建議,美國可以「明確表示支持台灣做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在聯合國擁有席位,北平的問題就讓其他人去操心了。」遺憾的是,按照蔣介石委員長的指示,台北的舊中華民國政府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兩個中國」提案。值得注意的是,過了六十二年後,台灣做為一個獨立國家的議題,仍然是美國外交官矛盾地稱之為「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
例如,好幾家美國媒體上週披露,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一月十五日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舉行高峰會,會中的氣氛並不如我們原先以為的那麼輕鬆。峰會結束後,拜登重申美國長期以來的一貫政策。他說,「我們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共識」,他還進一步重申,「我不會改變這一點。這一點不會變。」
我們現在知道,拜登總統是在回應習主席在會談中的說法:「中國傾向以和平而非武力方式來取得台灣。」參與會議的官員透露,習近平還說,「認為他準備在二○二五年或二○二七年攻台的美國軍事領袖…是錯的,因為他並沒有設定時間表。」不過,幾乎沒有人因此鬆了一口氣。
我無意告訴拜登總統美國的對台政策是什麼。畢竟,制定外交政策是他身為總統的權力。可是,在過去三年中,美國國務院反覆在出版品和國會證詞中,向新聞界解釋說,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源於卡特總統的《台灣關係法》、雷根總統的「六項保證」、尼克森總統的《上海公報》及其修正案。
因此,我將從字面上理解國務院的立場;我逐字逐句地從那些文件中摘錄以下幾點。而且,基於台灣的憲法正當性,請容許我就拜登總統所說的「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做出以下解釋:
(一)美國決定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是持續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
(二)美國在台灣主權問題上的立場從未改變,這是美國自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以來一直堅守的立場,即台灣的地位未定;
(三)在這方面,我知道尼克森總統曾在一九七二年二月廿二日向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表示:「如果我能控制我們的官僚機構,就不會再有關於台灣地位未定的聲明…」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國務院,尼克森總統最後一次「控制官僚機構」,已經是四十九年前的往事,恰恰相反,我們或許可以認定,尼克森的繼任者從未認為自己受到尼克森與中國秘密交易的約束;
(四)在過去的四十五年裡,美國的政策一直都很明確: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五)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也將「與台灣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國首任駐中國大使伍考克(Leonard Woodcock)告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一九七九年二月五日也在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公開聽證會上表示,「『其他關係』的一部分,是我們繼續向台灣出售防禦性武器的能力,這是安全的重要面向之一。」
美續軍售 抵抗武力脅迫台灣
(六)美國維持,而且將繼續維持,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脅迫手段,包括禁運、封鎖和抵制,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的能力;
(七)美國「認知到」(acknowledges)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已無數次重申,「我們對台灣的地位不持任何立場。我們既不接受也不反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
(八)然而,《台灣關係法》規定,「當美國法律中提及外國、外國政府或類似實體、或與之有關之時,這些字樣應包括台灣在內,而且這些法律應對台灣適用」;
(九)最後,「台灣」一詞包括「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治理當局,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
因此,讓我們為「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治理當局」、「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以及這些治理當局未來可能產生的憲法及其所有增修條文,致上新年的祝福。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退休外交官,曾分別在台北和北京任職,現任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