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In 2019, a challenging year, Singaporean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delivered a speech for National Day dated on August 31st. In his address, Lee
emphasized the identity of Singaporean citizens, encouraging them to take pride
in their ancestors and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He highlighted that this sentiment is not exclusive to Chinese Singaporeans but
is also present in Malay and Indian communities. Lee urged people to transition
from the concept of “returning to one's roots”(落葉歸根) to “putting
down roots,”(落地生根) gradually developing a sense of allegiance to
Singapore.
Furthermore, Lee explained that Singapore should maintain neutralit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Sino-U.S. competition. This neutrality is based on
Singapore's interests and is not influenced by emotions, underscoring the idea
that allegiance to Singapore takes precedence, regardless of one's origin.
Building a nation has never been an easy task; it takes decades or even a
century to achieve, especially during times of peace.
We should exercise patience and tolerance as we work towards national
development.
在2019年,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8月31日的國慶日上發表了演講。在他的演講中,李顯龍強調了新加坡公民的身份,鼓勵他們為自己的祖先和原籍國感到自豪。
他強調這種情感不僅僅存在於華裔新加坡人中,還存在於馬來和印度社區中。李顯龍敦促人們從“落葉歸根”的概念轉變為“落地生根”,逐漸培養對新加坡的忠誠感。
此外,李顯龍解釋新加坡應該保持中立,尤其是在中美競爭的背景下。這種中立是基於新加坡的利益,不受情感影響,強調對新加坡的忠誠應該優先考慮,而不論一個人的出身。
建設一個國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和平時期,這需要數十年甚至一個世紀的努力。
在我們致力於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耐心和寬容。
2019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華語演講全文
李顯龍 20190831
各位同胞,大家晚上好!
今年是新加坡的開埠200週年。1819年是我國發展史的轉捩點,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且在這裡設立了自由貿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從東南亞、印度和中國到這裡謀生。我們的華族先輩有的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和福建,有的則來自鄰近地區如檳城、馬六甲和廖內群島。他們剛來時,大多隻能做苦力,勉強餬口,不過他們刻苦拼搏,結果都找到立足之地,在這裡安家立業。一些後來做起小生意,教育程度比較高的會當老師、做記者,有些則成了大園主,或者創辦了銀行和貿易行。
他們可以說是我們的“開埠一代”,為這裡做出巨大的貢獻。當年的華社領袖就設立宗鄉會館和商會,幫助同鄉融入本地生活,以及協助他們創業。這些“Towkay(頭家)”也號召整個華社出錢出力,創辦醫院和學校,建造廟宇等,讓同胞受惠。
當時,我們的先輩與自己的祖國保持密切的關係。他們來到南洋時,只把自己當成這裡的過客,總有一天要落葉歸根。他們還是中國人,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並且參與中國的政治運動,在革命與戰爭中付出了生命。
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南洋總支部就設在新加坡。同盟會傾全力推翻滿清政府,好幾次的武裝起義就是在晚晴園裡策劃的。
30年代,當日本入侵中國時,新加坡華社再次組織起來,加入抗日運動。華社領袖陳嘉庚帶頭籌錢,並號召華僑支援中國抗戰。這包括許多回到中國參與抗戰的南僑機工。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佔領新加坡後,展開了大檢證,數以萬計的華人遭到日軍報復。
二戰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了。在這個歷史的大洪流中,東南亞許多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受到新中國成立的啟發,也加入了東南亞各地的反殖民鬥爭。當時,海外的華人,身份認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卻心在中國。他們的效忠意識受到質疑,也造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矛盾。
從50年代開始,中國就將海外的華人區分為“海外華僑”和“華人”。“海外華僑”指的是選擇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華人”指的卻是加入所在國國籍的人。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先生就明確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國的國籍,這些華人就不再擁有中國國籍,應當效忠入籍的國家。
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先輩必須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擇,要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去祖國。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
60年代,新加坡走向獨立,華社組織也和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防建設。在1967年,為了鼓勵國人支持新推行的國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就為頭兩批入伍的青年製作了獎章。我這裡有一枚1976年的獎章,不是我的,因為我太年輕,是向中華總商會借來的。獎章的正面,有五顆星星、一彎新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和“1967年”的字樣。獎章的背面顯示的是“National Service(國民服役)”的英文字,和四個華文字“盡忠報國”。這個獎章是限量版的,很有紀念價值。1968年,政府設立了國防基金,鼓勵國人捐款支持國防建設。當時籌款目標是1000萬元,而中華總商會就籌到超過100萬元。這顯示,本地華人從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把他們的效忠意識轉移到新加坡,認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
由此可見,新加坡華人是經過了200多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的先輩為自己的祖國所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精神遺產。為了紀念先輩的事蹟,我們把晚晴園列為國家古蹟,也在那裡豎立雕像紀念南僑機工。這個是10多年前我們做的事情。
同樣的,為了表達我們對二戰時期死難人民的敬意,每年的2月15日,各族同胞也會一同出席莊嚴的悼念儀式,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犧牲,來自不同種族的無辜老百姓和抗戰英雄。日本佔領新加坡的慘痛經歷,激發了各個種族的國家意識,也堅定了我們要當家作主的決心。
馬來和印度社群在建立身份認同方面也有相同的經歷。他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把自己當作過客。在反殖民鬥爭中,印度人深受印度獨立鬥爭的影響,馬來人則深受印尼和馬來亞民族運動的影響。當年我們爭取脫離殖民地統治,號召群眾的口號“Merdeka!獨立!”就是來自印尼和馬來亞的政治運動。儘管大家與各自的祖國有密切的聯繫,本地的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裔最終也和華人一樣,選擇在這裡落地生根。從“落葉歸根”變成“落地生根”,逐漸對新加坡產生認同。同樣的,今天的新移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全融入本地社會,認同與效忠新加坡。
展望未來,我們看到許多外來的挑戰。我們可以克服挑戰,將它們轉化成機會。團結一致和專注我們須做的事,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可以繼續興盛。
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深受關注
現在,世界進入了多事之秋,新加坡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知道我國的發展史,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新加坡的國家意識是怎麼樣形成的。這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今的世界局勢,以及新加坡在國際問題上的觀點。
相信大家最近都很關注中美兩國日益緊張的關係。兩個大國的糾紛,使世界各國陷入一個困難的處境,大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新加坡也不例外。因此,今晚我想談一談中美糾紛,以及它對新加坡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晉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各方面來看,中國的騰飛對中國本身,乃至全世界,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這也產生了新的國際格局。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必須容納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也必須接受,阻擋中國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美國必須與中國尋求建設性的關係,以及在經濟上互相依存的關係。
成為一個世界強國之後,中國本身也應該設身處地,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感受。這樣,中國才能和世界各國和平相處,才能成為大家眼中一個寬容大度的國家,以及一個共謀福利的夥伴。
中美之間有競爭是必然的。但同時,雙方也必須加強互信,並且通過適當的機制,處理無可避免的摩擦。
遺憾的是,也是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和美國至今還沒有找到化解矛盾的“靈丹妙藥”。這樣的緊張關係在短期內不會紓解,這將影響整個世界的格局。
至於對新加坡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首先,是我們的對外關係,尤其是與中美兩國的關係。第二,是我們的經濟。
讓我先談一談對外關係。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我們很希望同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係。
美國是我們主要的國防安全夥伴。我們向美國購買先進的軍事裝備,包括軍機、導彈等。我們的武裝部隊也經常和美軍舉行聯合訓練,在任何時候,在美國有1000多名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人,比美國任何盟國都來得多。我們不是美國的盟國,不過我們和美國的國防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在反恐方面,兩國也有密切的合作。我們希望美國繼續關注亞太,繼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有助於保障整個區域的安全與繁榮。
美國也是我們重要的經濟夥伴。美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資額與規模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為國人創造了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在這同時,在創新、科研和開發方面,我們與美國的機構、企業和專家展開了多項合作,從中獲益良多。
在新中關係方面,我們兩國都同意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係”。名稱很長,但是內容很豐富。我們與中國進行廣泛的經濟合作,包括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三個合作項目,蘇州、天津、重慶。重慶也有互聯互通合作項目,這些都是國與國之間的高級項目。此外,中國還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相當可觀,中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資也不少。
新中關係是獨特的。除了中國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華人佔多數的國家。這種同文同種的優勢,有助於我們延續並加深民間與文化上的交流,幫助兩國建立友好的關係,瞭解彼此併成為合作伙伴。但是,在進行交流與合作時,我們要記得我們還是新加坡人,我們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所以必須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在外交問題上,作為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有時候會使到我們的處境格外困難,因為其他國家很容易誤解新加坡的立場。
尤其是當中美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如果我們支持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會認為我們這麼做,是因為在新加坡華人佔多數,所以我們對中國有求必應。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支持美國,中國不一定會理解。其實,過去,當新加坡與中國在某些課題上,採取不同立場的時候,有些中國朋友就這樣問我們:“既然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語,那麼你們為什麼不同意?”
所以,這個是很微妙的問題,但它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必須立場分明,解釋清楚。我們的立場是,我們必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不論對象是誰,無論是在新加坡,北京或華盛頓,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必須是一致的。該同意的時候,我們會同意,不該同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維持並解釋我們的立場。我們希望其他國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立場。當然,國人也必須明確地瞭解新加坡的利益和政府的考量。
除了影響國際關係,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將對全球經濟構成負面的影響。這不只會打亂供應鏈,也會使投資和研發受到限制,以及影響民間的交流。
讓我舉個例子說明。大家手中的智能手機是由許多零件組成,而這些零件又是在各個不同的國家設計、製造和組裝成的。所以你問,手機是什麼地方製造的,其實是在許許多多國家製造的。蘋果手機是這樣,華為手機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美國不允許自己的企業使用中國製造的零件,也不讓它們售賣芯片給中國,那中美企業就必須各自製造自己的零件和芯片,研發自己的智能手機,並開發自己的電信系統。這樣一來,我們出國的時候,就必須攜帶好幾部手機,就像好幾年前,我們去日本的時候,需要特別準備一部CDMA網絡的手機,因為當時新加坡用的是GSM系統。在這樣一個河水不犯井水,兩個陣營各做各的世界裡,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很方便地和所有的朋友溝通與聯繫。其實,我們仍然希望和所有的國家打交道、做朋友。因此,令人最頭痛的是,新加坡本國應該安裝哪一種電信系統呢?美國的,還是中國的?因為中國肯定會開發他們自己的系統,他們絕對不會接受世界上唯有一個系統,並且這個系統沒有中國的份。
新加坡是一個小型和開放的經濟體,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如果中美彼此無法建立互信,世界情況繼續分化,那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拖累,前景會變得更加暗淡。很多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本地公司會受到衝擊,而那些在中國設廠,出口貨品到美國的新加坡公司也會遭殃。有些人認為,不願到中國設廠的外國公司會考慮來新加坡投資,但情況並非如此。因為這些外國公司會選擇到成本較低的國家,或者更靠近美國和中國的地方設廠。比如說,製造衣服的公司不會來新加坡,他們會把工廠搬到越南、孟加拉或柬埔寨,電子廠可能會搬到墨西哥,製造傢俱的工廠會搬到菲律賓。這些公司是不會選擇來新加坡設廠的。總的來說,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對世界來說不是好消息,對新加坡來說是一件壞事。
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打擊了全球信心。但是我所談到的,更深、更廣的影響,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們才能感受到。儘管如此,我們必須現在就做好準備,讓我們適應這個新的國際格局。
今年,我們的經濟已經顯著放緩。這主要是因為國際需求和貿易下降,打擊了本地製造業以及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電子業暫時下滑,影響了整體經濟表現,尤其是同電子業相關的行業,如精密工程和批發貿易。零售業也繼續受到網上購物帶來的壓力。
幸好,到目前為止,其他領域沒有受到衝擊,裁員和失業率也保持在低的水平。最近,我和職總秘書長黃志明也和工會領袖討論了這個問題。他們說,工友雖然很擔心自己的飯碗,但是幸好目前為止,經濟放緩還沒有顯著影響工友的就業情況。所以,我們目前還不需要推出刺激經濟的配套。但是,如果情況惡化,我們當然會及時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保住工友的飯碗。政府和工會領袖一樣,正在密切關注經濟走勢。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過去,我們曾經多次面對經濟衰退,這一次我們也有信心,能夠沉著應對眼前的挑戰。
別人的信任是我們的重要優勢
雖然現在大環境對我們不太有利,但是別忘了,新加坡還是擁有重要的優勢。比起其他國家而言,我們所處的位置好得多了,單是看看東南亞地區、看看亞洲其他地區,大家都知道,是有差別的。今年,我們吸引了好幾個重要的投資項目,其中一個就是芬蘭石油公司納斯特(Neste)。公司投資超過20億新元在本地擴建工廠,製造再生能源。這是一個龐大的項目,並且為新加坡人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
納斯特的總裁解釋,他們選擇新加坡,有好幾個原因。因為我們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商環境,以及先進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勞動隊伍。公司尤其讚賞經濟發展局的規劃與支持。所以納斯特信任經發局,信任我們的員工,信任新加坡。讓我引述納斯特總裁的話。他說,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是信用。要贏得別人的信任,我們必須兌現承諾,並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守護這份信用。我們,也就是納斯特,在新加坡找到了可以信任的夥伴。
從這番話,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在投資者心目中確實享有很高的信譽。經濟前景充滿變數,我們更要努力維護投資者對我們的信任。
在這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地加強經濟的基礎,鞏固我國的長期競爭力。王瑞傑副總理和多位年輕部長領導的經濟轉型工作,已經開始看到成效。本地企業在政府的幫助下,紛紛創新求變,利用數碼科技改善運作,開拓海外市場和培訓員工。
老闆員工重視培訓 珍寶成功轉型
今晚,我想要用大家所喜歡的辣椒螃蟹,來講一個企業成功轉型的故事。其實,好吃的辣椒螃蟹,它背後有很多的功夫,很多的經營哲學。珍寶餐飲集團就是以辣椒螃蟹起家的。他們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現在是一家上市集團,最近幾年還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珍寶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因為老闆和員工都很重視培訓。現在讓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這是兩年前製作的一個節目。裡頭受訪的廚師黃紫揚,多年來和他的師父黃種禮學到很多管理廚房的功夫,也接受其他的培訓。紫揚現在已經升職了,成為集團的其中一名執行總廚,掌管更多間餐館。我很高興,紫揚現在已經成家,他和太太是在珍寶認識的,現在有兩個可愛的孩子。所以,珍寶不但辣椒螃蟹做得好,連員工的終身大事也辦得到。
珍寶對員工的栽培,讓公司成功留住許多像種禮和紫揚這樣的新加坡籍員工。對於員工流失率很高的餐飲業,這是非常難得的。很多新加坡人不願意加入餐飲業,覺得工作辛苦、時間又長。但其實,如果餐飲業的工作環境能夠改善,員工可以接受培訓,公司也給他們發展的機會,那在餐飲業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珍寶的老闆黃建銘最近也以身作則,去“上課”了。他參加了企業發展局所推出的“企業騰飛計劃(Scale-Up SG)”。這是一項新的計劃,協助有潛力的本地企業加速擴展,成為他們所在領域的佼佼者。第一批參與計劃的25家公司來自各個領域,包括餐飲、教育、醫療、室內設計、傢俱、維修等。如果把他們聚集起來,就可以為一個市鎮提供完善的服務了!在企發局的安排下,黃建銘和其他企業的老闆和主管到了美國,參加了一項企業領導課程,獲益不淺,也學到了不少真功夫。他們成為了朋友,也擦出了火花,我希望這些火花會點燃更多合作的機會。除了這項計劃,政府還有各種計劃讓大家來學習十八般武藝,歡迎老闆和員工來參加。
我談了珍寶的經驗,比較詳細,其實有好幾個目的。提醒員工參加培訓;鼓勵公司積極轉型、提升業務、展翅騰飛、拓展海外;告訴公司和員工,政府會全力支持你們;同時為餐飲業打廣告,希望更多人考慮加入這個行業。當然,也不忘記鼓勵年輕人早日成家、結婚生子。孩子是很可愛的,多多益善。
所以,珍寶是一個“一箭多雕”的例子,其實應該說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例子,因為正確的英語翻譯是“Jumbo
Example”!
今晚,我花了一些時間追溯我國的歷史,也和大家分享我對世界局勢和經濟形勢的看法。政府正密切關注國際局勢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經濟的走向。世界各國和跨國公司對新加坡的高度信任,是我們的關鍵優勢之一,也是我們的寶貴資產。我們應該小心守護這份信任,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這才能確保新加坡能夠持續繁榮,國人的生活長久獲得保障。
我很擔心,未來的10年會比過去的10年,更充滿許多未知數,就如變幻莫測的天氣一樣,一下子豔陽高照,一下子烏雲密佈。因此我們必須為將來做好準備,秉持先輩毫無畏懼、力爭上游的精神,齊心協力,一同克服困難。我堅信,只要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新加坡人就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新加坡也能夠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亮。
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