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04-28

空軍副司令的的警告 Warnings from former deputy commander of ROCAF

【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author's position as a former deputy commander of ROCAF makes his works trustworthy. The article contains six paragraphs, with paragraphs 4 to 5 transmitting critical messages.
The fourth paragraph states that if Taiwan does not prepare for a possible war, it would be equivalent to inviting China to invade, given the daily circling of PLAN and PLAAF vessels and aircraft.
The fifth paragraph warns that although the US military is well-prepared, there is no telling whether the White House will issue the order to defend Taiwan in time.
The sixth paragraph explains that the support from the US may not consider the damages on-site in Taiwan, which can lead to differing views on the use of weapon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作者曾擔任中華民國空軍副司令,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可信度。
該文章共六段,第四至第五段傳達了關鍵訊息。
第四段指出,若台灣未做好可能的戰爭準備,鑑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空軍每天在台灣周圍巡航,就相當於邀請中國入侵。
第五段警告,儘管美國軍隊已經做好了準備,但不能確定白宮是否會及時下令保護台灣。
第六段解釋說,美國的支持可能不會考慮到台灣當地的損失,這可能會導致台灣和美國對於武器使用的看法有所不同。

中共新型態武嚇 在擴大政治戰略操作    張延廷@自由 20230428

由中共解放軍去年八月「圍台軍演」到今年「封打一體」的軍事動作,再加上航母打擊群轉移到台灣東部外海飛行操演,可看出中共已針對台灣展開新型態的文攻武嚇策略,基本上是對外展現「反介入」的軍事強勢作為,對台則展現強大的軍事威懾力道,以擴大內、外部的政治戰略操作空間。

就目的論來檢視中共環台軍演,為何不惜將軍事對峙緊張氛圍檯面化,此乃因中共已全然瞭解,在逐漸成形中的藍水海軍戰略中,與美、日在第一島鏈攤牌是遲早的事不如按部就班對台灣周邊展開常態化軍事活動,以便即早掌握美、日可能反應與必須應對之策略,亦使美、日逐漸接受中共在西太平洋的常態軍事活動。

目前就軍事實力言,雖然我方無法與對岸就數量做抗衡,且多數關鍵武器仍須仰賴美國軍售,而軍售又易激起中共敏感神經,及加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佈局,此舉雖會促進兩岸間的軍事較勁,有部分人士期期以為不可,然就國家安全立場仍須積極為之,以避免軍力差距過大而使中共有軍事冒進的空間,反而讓軍事情勢複雜化

美國對台灣軍事支持的立場,可由其國會通過許多友台法案見諸一斑,軍事支持亦可由軍售得到證明,猶如筆者之美籍退役軍官友人所言:「如果中共開戰並在台灣東側使用其航空母艦,那麼他們將在最初四十八小時內被擊沉,甚至可能更短。如果中共陸基系統(例如短程彈道飛彈和長程火箭)可提供一些從台灣北部和南部登陸梯隊進行掩護,他們可能會存在數日,直到其陸基系統被摧毀」。但在假設之外,卻未言明這些戰場做為由國軍全部擔綱,抑或由美軍出手解決,可見戰略模糊仍懸宕在美國的軍事思維中,台灣必須以客觀的心態來審度,才能掌握主動權。

就軍事層面推論,「防衛台灣」和「阻絕中共」已屬兩個不同的概念,國軍防衛台澎金馬守土有責,而任何外國軍事力量卻無須考慮台灣可能付出的代價,這是國際政治的原理,亦是這一年多來從烏克蘭戰爭中領悟出的道理,台灣必須謹慎衡量,才能爭取最佳安全及生存利基

目前兩岸競合的本質為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制度之爭」,長久以來,台灣對中共一直是「政治大於軍事」,台灣與對岸的交流目的就是要敦促中共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面對中共以武迫逼台灣就範,更需要以軍事實力來面對壓力,並發揮政治攻勢力道,以政軍同步攻防,才能發揮最大的嚇阻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