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04-03

馬的「九二共識新路」?民族主義+抗日戰爭

【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China Times is a pro-China news media outlet in Taiwan. Its editorial reveals what Beijing and the Pan-Blue group might consider.
The editorial highlights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The former maximize the extension of the term "China" or "Chinese," while the latter consolidates a sense of a "we-group" through war history, a common pattern used by nationalists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this approach may only be useful for those over 70 years old and may not affect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er generations.
Ma's concept also raises a question: what are we pursuing -- Real benefits in our daily lives or an artificial illusion made by political figures?
中國時報是台灣一家親中國的新聞媒體。 它的社論揭示了北京和泛藍集團可能會考慮什麼。
這篇社論突出了中國的民族主義和第二次中日戰爭。
前者最大限度地延伸了“中國”或“中國人”一詞,而後者則通過戰爭歷史鞏固了“我們集團”的意義,這是世界各地民族主義者常用的模式。
不過,這種做法可能只對70歲以上的人有用,對中年和年輕一代未必有影響。
馬的概念也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日常生活中的真正利益,還是政客人為的幻覺?

馬英九走出九二共識的新路    中時社論20230401

前總統馬英九赴大陸參訪,透過民國與抗戰遺跡的探尋,以及充滿政治智慧的發言,詮釋了「中華民國在台灣,但中華民國也是中國」的核心理念,不僅獲得陸方尊重與肯定,也捍衛了馬英九作為中華民國前總統的尊嚴。過去幾年,幾乎要「壽終正寢」的九二共識,經過馬英九此行似乎「活過來了」。

大陸行贏得中華民國空間

馬英九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談時,5次談及九二共識,還原了1992年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中的歷史事實。坦白講,如果沒有馬英九在南京、武漢期間,多次彰顯自己前總統身分,表達中華民國是現在進行式,以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精髓,恐怕此時再提九二共識,就會變成另一番效果,甚至淪為「票房毒藥」。

早在馬前總統大陸行當日,有媒體放話稱國民黨有意重構「九二共識就是中華民國」的論述,折射出藍營當權者的擔憂。20191月對岸領導人習近平首次拋出「統一是九二共識應有之義」以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後,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捆綁,無論是否歸咎於民進黨的政治操作,誤解和傷害已成事實,國民黨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路線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相較於2012年馬英九贏得總統大選、順利連任,普遍被認為是「台灣民意接受九二共識」的勝利,如今藍營對九二共識的自信心幾近瓦解。一方面,中共對九二共識的新加註,令外界認為兩岸政治智慧、模糊空間的消失;另方面,蔡英文總統師承李登輝特殊兩國論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似乎贏得中間選民認可。最近幾年,藍營縣市首長、青壯派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等兩岸論述避之唯恐不及,當國民黨連自己都說不清九二共識的時候,「九二共識已死」的強烈疑問由此產生。

關鍵時刻,馬英九的大陸行,用行動詮釋了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重新爭取並確認了九二共識架構之下中華民國的空間:第一,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那麼中華民國就不是台獨的代名詞。無論是在中山陵,還是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馬前總統對「兩岸都是中國人」做了清晰而堅定的表述。因此,陸方尊重馬英九使用民國紀年、提及自己前總統身分,也就贏得了中華民國的空間

看到兩岸民間融洽的珍貴

第二,只要認同兩岸和平解決分歧,共同抵禦外侮,那麼中華民國就是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一部分。馬前總統在大陸高談和平、反對戰爭,最關鍵的表態是藉反思南京大屠殺歷史教訓的場合,既提出「勇敢抵抗外來欺凌」,又提醒「需保持仁愛不要侵略」,同時站穩了民族與人性的道德制高點。這與民進黨政府對西方「台海戰爭」論調照單全收,甚至向鼓吹「每人發AK-47步槍」的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授勛的乖謬言行,立即高下立判。如果兩岸願意透過交流、談判化解分歧,那麼中華民國就是兩岸不會走向戰爭、衝突的最大公約數。

第三,只要認同兩岸共享歷史、文化與血脈,那麼中華民國就是連結兩岸人民感情的紐帶。馬前總統率台灣青年追尋國父革命之路、國軍抗日之路,參訪秦淮河、黃鶴樓等大陸名勝,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台灣社會終於看到大陸網路「武統仇台」民粹虛像下的真實民意,不僅讓每一個台灣人看到兩岸民間融洽的珍貴,相信也會給大陸社會對兩岸和平帶來正向思考。

值得一書的是,面對陸方有意藉「武漢抗疫」宣傳其黨政制度的臨時參訪安排,馬英九基於「客隨主便」的尊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簡要肯定「疫情初期」大陸管控的成效,以及對兩岸醫療協議下合作的期盼,完全守住了台灣立場,也符合事實。北京決定封城前,就率先邀請我方醫療專家赴武漢考察,為蔡政府防疫爭取寶貴時間。撇除後期對岸封控體制的爭議,至少在武漢原始病毒的高致命率下,大陸初期「舉國」抗疫保護民眾生命,無可厚非。

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是九二共識的價值所在。馬前總統登陸為兩岸和平爭取了最大的可能性,也給中華民國爭取了最大空間;而陸方迄今為止的善意回應,也為原本黯淡的兩岸和平前景增添光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