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I do not believe that the Chinese,
the culture, and the people, will conduct the civilization until I see a
Renaissance or an Enlightenment happening in China and led by the Chinese
themselves. That is why I do not fear
them leading the world; I worry about them destroying our civilization.
劉仲敬《窪地與韭菜》:中國「四大發明」就是一種歷史神話,東亞的技術一直沒有先進過
劉仲敬@The News Lense 20221020
中國是「四大發明」的發源地嗎?如何評價古代東亞技術先進的說法?
只有造紙術是真的,其他都是編出來的。而且造紙術的時間也比編出來的故事要晚得多,至於蔡倫之類的傳說完全是胡說八道。但是五代以後的吳越、贛南一帶用竹子批量造紙的方法,這個東西是確實存在的。其他三個都是編出來的。
從根本上來說,「四大發明」就是一種歷史神話。東亞的技術一直沒有先進過,基本上在所有時代都是輸入的多,輸出的少。當然這也看相對而言:儘管相對於西亞來說,東亞是輸入區;但是相對於它周邊的一些小地方,可能對於越南、朝鮮還有日本的話,它也承擔著輸出的作用。從印度或者中亞的角度看,發明是從它那兒輸入東亞大陸的;但是東亞大陸確實也向朝鮮、日本和越南輸出了一些東西。四大發明嚴格說來就沒有哪一個算得上真的。
比如說指南車就只是一個史書上記錄的傳說,從來沒有人真正找到實物。真的按照史書描繪的那種方式來製造的話,你造不出任何東西。因為,指南車並非只要有磁石,就能自動找方向的;即使是一個最基本的羅盤,也需要高精度的機械工藝,才能夠保證它的磁鍼不會因為各種振盪而指向錯誤的方向。指南車是純屬想像的東西,沒有辦法操作。
我們現在使用的、真正能夠在風浪中仍然能夠照樣指南的羅盤,還是來自於歐洲。在那以前,其實發現磁石作用的文明是非常之多,但是大多數的工藝技術,都沒有進化到能夠製造出一個穩定的羅盤,在碰上大風大浪或者是沙漠那種情況下仍然能保持穩定的指向。而如果你只能在非常平靜、無風無浪的情況下,在室內讓指南針指出正確的方向,那基本上是沒有用的,你在室內根本就用不著給任何人指方向,需要指方向的時候,你的指南針就不靈了,這樣的東西能有什麼用處呢?所以這個發明實際上是根本不管用的。
火藥則有好幾種不同的起源,誰更早誰更晚一些意義不大。現代人認為真正有價值那種火藥,也是歐洲近代才產生出來的。古代東亞產生的那種火藥,除了做鞭炮以外沒有別的什麼用處。在軍事上講,還不如拜占庭人曾經使用過的希臘火。那種希臘火能夠把硫磺和油以適當比例配比,在海上燃燒,摧毀阿拉伯人和其他敵人的戰艦。東亞古代的火藥還發揮不了這種作用。近代的化學火藥,是在十九世紀中葉由德國的化學家配出來的,實際能夠用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短得多。近代以前各種配方不同的火藥,它的軍事用途是非常有限的。
雕版印刷術被現代的漢文化民族主義者說成是獨創的技術,但是實際上早在雕版印刷術在巴蜀盛行以前的幾百年,就在伊朗和外伊朗已經盛行了木刻畫藝術。木刻畫藝術最初不是用來印書的,首先是用來給上層的商人、內亞撒馬爾罕的那些富有的達官貴人印遣興的藝術作品,在基層就是給拜火教、佛教和各種宗教印宗教傳單和小冊子,也就是看圖說話故事。
比如說,伊朗印度文化區有很多基層的民眾,他們沒有什麼文化,瞭解佛經就是通過兩種管道:一是和尚講道,像基督教的牧師講道那樣,用口傳;一種就是用傳單畫的方式。木刻畫印出各式各樣的宗教傳單,有的是偉大的泰什特里亞(Tishtrya)[1] 鬥惡魔的故事,有的則是「目連救母」的故事,還有各種佛陀本身的故事。這樣的傳單從數量上看是占所有印刷品的十分之九。它們基本就是圖畫,但是有的時候圖畫上也像小孩子看圖說話一樣配幾個字。這就是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它在伊朗印度文化區已經用得很多了。
首先把它帶到巴蜀利亞的是拜火教的商團和教團,然後是佛教的商團和教團。然後巴蜀利亞作為伊朗文化區的代表,在六朝後期開始大量地印這樣的宗教傳單。在唐代中期,他們開始覺得,巴蜀是個出竹子的地方,印紙很便宜。這是巴蜀比印度和伊朗占便宜的地方。印度人經常用樹葉子,伊朗人要進口埃及紙草;但是巴蜀是竹海之地,竹子像海一樣多,生產出來的紙張極其廉價。紙很便宜,於是過去的伊朗印度版畫就印在紙上,極其便宜。因為紙不值錢,那麼除了印畫以外多印幾個字好不好?當然很好。最好是把佛陀所有的講道集都印進去。於是,佛陀本身故事的小說和大量的佛經在巴蜀印刷。
巴蜀和敦煌是鮮卑帝國主義者的兩個印刷中心。我順便說一句,所謂的蔡侯紙首先也是在今天的新疆和甘肅出土的,並不是在洛陽,所以它其實也是內亞產生出來再傳入東亞的。只不過東亞的人工和原材料比較低廉,所以後來才大規模生產起來。雕版印刷術在巴蜀盛行了一百多年以後,直到唐代末年和五代時期才傳入長安和洛陽。我們要注意,唐代中期,你要看印刷品,主要是佛教印刷品,要去敦煌或者巴蜀。而巴蜀的走私商人尤其是無法無天。
朝廷頒印曆法是關係到朝廷合法性的事情,他們竟敢私印曆法,而且印得比朝廷更精更好。道理很簡單,曆法,包括屬相、十二生肖這些,都是伊朗文化區發明出來的東西,東亞只不過是瓦房店。他們的曆法也比朝廷的曆法更精更先進,所以他們印出的曆書在民間銷量甚廣,朝廷是屢禁不止。佛經當然就更不用說了。佛經首先是在巴蜀印刷的,然後傳到吳越。等到唐朝末年和五代初期,巴蜀、江淮和吳越生產的佛經大量流入中國。這時,中國朝廷坐不住了,才有馮瀛王印九經 [2] 的事情,才通過官方引進巴蜀和吳越的印刷術。
從傳播順序上來講,巴蜀是伊朗文化區的一部分,是它首先引進了伊朗的雕版術,變成了雕版印刷術。在巴蜀的雕版印刷術已經成型以後,才在唐朝末年傳到吳越,然後在五代時期傳入中國。以上順序清楚地記載在日本和尚的遊記當中。日本和尚到唐代來參加遣唐使的隊伍,尋找文化,主要就是尋找伊朗文化。所謂的日本引進中華文化,其實不過是引進了鮮卑「帝國主義者」二手傳承的伊朗文化而已。因此可知,他們尋找佛經都是去巴蜀利亞的,而不是去長安或者洛陽。
東亞一直要到五代以後,主要還是到宋代的印刷術才繁榮起來。而且就是這個印刷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要依靠內亞商人。例如傳說中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被近代的中國主義民族發明家說成是中國技術的先進體現,其實從他們家族的墓葬看來,畢昇大概也是伊朗人,而且很有可能是一個拜火教的信徒。他在開封或者其他地方的經歷,基本上跟何細胡一家 [3] 在六朝和隋唐的經歷相同,也是跟赫德爵士在大清帝國擔任海關總稅務司的經歷差不多,都是作為先進國家和先進文化的僑民起作用的。
請問您如何看待中醫?作為傳統醫學,中醫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
「中醫」這個詞是在清末民初才產生的,就是因為有了西醫,然後大家才把不是西醫那些東西劃在一起算成是中醫。「中醫」這個詞產生的道理跟「國學」是一樣的,而且最初也不叫「中醫」,叫「國醫」。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國民黨南京政府開始整頓醫學執照的時候,中醫一般都以「國醫」自稱,用這個「國」字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合法性,但是效果並不大,真到登記的時候和通過考試制度整頓醫學執照的時候,國醫一直是處於下風的。
雖然從民間角度來講,中醫和西醫好像中西平等;但從官方的角度來講,只有西醫才算醫學,醫生就是指的是西醫,國醫也好,中醫也好,基本上沒戲。只有共產黨和一些邊緣人物才提出,在沒有錢的邊遠農村之類的,也要給國醫一條生路。
清末以前,西洋勢力和西醫進來以前,是沒有「中醫」這個概念的。後來被發明成「中醫」的那些東西,在明代或者是唐代,有很多都被認為是婆羅門醫學、回回藥方或者是海上方之類的。直到後來西洋的最新技術輸入時,原先前面那幾波內亞的、印度的、波斯的輸入一下子都被忘記了出處,被說成是自己的「國醫」了。
這就像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楊光先說的,「寧可使中國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但是他在說這話的時候忘了,自己祖上其實就是回回人。在耶穌會進來以前,回回人的地位也就是相當於西洋人。「中醫」也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先有西醫,然後才有「中醫」,「中醫」的發明是被動應付西醫的一種手段。
宋以前中醫無分科之說,有之自回回始。《元史》提到:「元大德六年丙子,升廣惠司正三品,掌回回醫藥。」蒙古人所說的「回回」,泛指西亞內亞,包括猶太人和敘利亞基督教,這些人都比東亞人醫術高明。外來的「也里可溫教」[4] 等於是蒙古人的專職醫學部落,相當於內亞海洋時代的協和、雅禮和華西醫院,最後隨著朱元璋革命而消亡,遺產則被李時珍改造為公私合營的「中醫」。後來的發展就如同東亞人學不會來自伊朗錫斯坦(Sistan)的冰糖技術,最終就像瓦房店的學徒離開日本工程師一樣,乾脆在甘蔗水裡加麵粉,偷工減料導致最後技術失傳。
國醫或者中醫既然是多種成分混合的產物,所以談論傳統或者不傳統,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唐代《新修本草》列舉的外伊朗藥物,在明代的《本草綱目》就變成「自古以來」了,其中包括沉香、木香、藿香、蘇合、阿魏、黃丹、龍血、鹵砂、安息香、底也迦(一種解毒膏藥)、石蜜。
因此,所謂「傳統」到底指的是中亞的、印度的、伊斯蘭的還是什麼其他地區的傳統呢?或者僅僅是指非西方地區的傳統?然而非西方的醫藥本身也包括大多數傳統的東西,像柳樹皮中的阿司匹林這樣的東西,或者奎寧(又稱金雞納霜)也是從樹皮提取出的東西,它到底跟中醫中原先包括的同樣是植物性來源的藥品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說一個是傳統,另一個就不是傳統呢?如果說是用現在的科學方法來衡量的話,那麼西醫當中也只有一部分,恐怕也只有是十九世紀末葉那一部分才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化的東西。
中國的氣功是否起源於內亞?此外,所謂「傳統武術」,是否也像中醫是從國外或是非漢地區傳入中國的呢?
中古以後——也就是魏晉南北朝以後的武術,都是內亞和印度的產品,最終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完全失傳。現在所謂的武術,追溯起來,沒有能夠超過清朝中期的。然而從它的內功心法和拳腳路數來看的話,內功基本上是外伊朗地區的產物,這時候已經染上了一定的穆斯林色彩。拳腳的套路,一部分是印度的,一部分是蒙古的。
至於氣功,則是大伊朗文化區冥想技術的碎片,來自於伊斯蘭教的蘇菲神祕主義教派。蘇菲主義者總結了一系列輔助元神的身體技術,這些技術的目的是在元神與本體結合時,針對性地排除各個層次的擾動,換句話說就是一種「心靈體操」。東亞是一個技術退化區,或者說唯物主義區。外伊朗和外印度的心靈體操,到了這裡就變成氣功,也就是一種健身術。這就好像利瑪竇最後變成鐘錶匠供奉的祖師爺,跟關二爺平起平坐,構成了對一神教的絕大諷刺。
清代中葉的武俠小說家把氣功描寫成保存植物性生命的技術(龜息法),作為最後關頭的錦囊妙計,可以在本來必死無疑的情況下護住一線生機,通常只有少數高手才能掌握。而現在的氣功則是匪軍將領和香港導演再發明的產物,相當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文革時期「雞血針」的變形,並進一步簡易化大眾化,符合下等人不用很累很麻煩就能長生不老的期望。原有的波斯名詞零零星星地保存下來,但僅僅作為裝飾,層次和步驟都打亂了,同時還被發明為「自古以來」。
我不知道波斯人的法門靈不靈,如果真靈的話,那就幸虧廣大的氣功大師們都沒有學會,否則豈不全都落到歐陽鋒的下場了。不懂裝懂地擺姿勢,反倒沒有危險。「氣功論」還有一種實際用處,那就是可以教育廣大民族發明家,千萬不要膽子太小臉皮太薄,無論你怎麼大膽發明,都永遠摸不到人家早已突破無數次的知識天花板。
如何看待《易經》、中醫、八字算命和占卜?
《易經》的卦辭可能是不重要的東西。我想,古代的占卜術當中,記錄下來的東西大概不是這麼重要。就好像化石一樣,可以說是化石表現的是生物學中不太重要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群體的組織和行為模式,但這個在化石上是表現不出來的。我想在漢代的時候,《易經》的傳遞當中仍然有大量的口傳材料,以前肯定是更多的。這些口傳的、相當於是實驗操作規範的東西,才是古代巫術最重要的東西。這在漢代稱為方術,但是漢代的方術已經是一個雜合體了。周代的《易經》是什麼樣的東西,真實面貌是不可見的。
我想漢人看到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卜辭,經過重新解釋出來的東西,其實有很多已經不能算是巫術了。真正的巫術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已經在戰國後期的社會變動中失傳了。原先巫術的有效性跟後來的解釋應該是不相干的。後來的解釋是非常重視文本分析,把《易經》當作一種儒家的經典,這個那個來分析。真正的巫術應該不是這樣的。那些卜辭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可以隨心解釋的東西。巫術的核心部分,可能就是在比如說燒龜甲或者是扔蓍草的過程中那些藝術性的動作。所以說到頭,只有真正的秘傳才是巫術,秘傳之外的那些東西都是不可靠的。後來哲學家做出的解釋,基本上肯定都是錯誤的。
附註
[1] 泰什特里亞為波斯祆教的神祉。在祆教經典《阿維陀經》中記載,泰什特里亞化身為白馬,擊敗化身為黑馬的惡神阿帕奧沙(Apaosha),進而降下雨水,為乾旱的大地重新帶來生機。因此,泰什特里亞又被視為「雨神」及「生育之神」,而其祭祀儀式被稱為Samache,是一種跳舞求雨的儀式。此儀式傳入東亞後則被譯為「蘇幕遮」。
[2] 馮瀛王即唐末五代時期的馮道(882-954),「瀛王」為後周世宗柴榮在馮道過世後,為其追封的封號。相傳馮道曾倡議國子監校定儒家經典,包括《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九種,合稱為《監本九經》,並組織工匠雕版印刷。是東亞古代最早以國家力量印刷儒家經典的紀錄。
[3] 《隋書》記載,何細胡是西域人(據考證為粟特人),因經商進入西蜀,於是就在郫縣安家,侍奉梁朝武陵王蕭紀,主管金帛交易。其子何妥為梁朝知名官員。
[4] 《元史》記載,「也里可溫」是元代蒙古人對於基督教各教派信徒及傳教士的總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窪地與韭菜:阿姨論中國(人)的心理、現實與結局》,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劉仲敬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中國不僅僅是動物農莊,更是收割不盡的韭菜農場!
不論戰狼、小粉紅,還是躺平族,
所有韭菜生來平等,都只有等待被收割的命運!
從大一統秦政,再到中共的列寧主義專政,
為何中國窪地的歷史及中國人如韭菜般的命運,兩千年來總是一再重演?
看「阿姨」劉仲敬如何結合史學與科學,破解中國社會的自毀性質,
剖析中國人的深層心理,預演中國未來的可能結局!
中國+中國人=窪地+韭菜=世界最大的韭菜農場!?
在中國這塊「秩序窪地」中,不論是何種立場、何種階級的中國人,都無法真正決定自身的命運及未來,隨時都有可能淪為被收割的「韭菜」。有此自知之明的中國人不多,真正能根據認知而行動的人更少————「阿姨」劉仲敬便是覺醒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廣大網友暱稱為「阿姨」的劉仲敬,曾是中國的學術明星與網路紅人,但在他「覺醒」後,便毅然選擇離開中國,拒絕再當中國人。本書便是劉仲敬結合自身經歷及學思心得,透過各式問題,對「中國」與「中國人」相關概念所進行的全面批判。
- 為什麼阿姨說,中國不是古文明的延續,而是文明的灰燼?
- 為什麼阿姨說,中國社會處在一種暴力壓制下的準戰爭狀態?
- 為什麼阿姨說,中國人普遍是精神病人?
- 為什麼阿姨說,中國人唯一的幸福形式就是幸災樂禍?
- 為什麼阿姨說,中國人最好的結局就是中國解體?
- 為什麼阿姨說,中國人即便在共產黨倒台後也無法民主化?
本書蒐集劉仲敬歷年對中國及中國人的各種深刻觀察及犀利評論,分為四個主題,包括:中國文化、中國人的心理、當代中國社會與中國共產黨統治、以及中國(人)即將面臨的可能結局,以問答的形式呈現大多數中國人不敢面對的真相。
劉仲敬在一問一答之間,回顧中國窪地歷史的自然演化過程,並結合歷史學與生物學、心理學等科學方法,深入淺出剖析中國社會的自毀性,以及中國人為何無法逃脫「韭菜」的命運。最後劉仲敬指出一個關鍵要素————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中國(人)的結局為何,其實回顧中國歷史就能一清二楚了!
中國文化的「自古以來」,其實都是從西方傳進來————
本書以「窪地論」解釋,所謂「中國文明」並不存在;中國的大多數文化傳統,其實都是外來技術或觀念傳入遠東最大窪地的產物。從歷史脈絡而言,當代中國社會之所以一盤散沙、互相傷害、缺乏組織力及創造力,是源自於二千年前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統「秦政」模式,而中共的列寧主義專制又進一步強化了秦政的結果。
於是,阿姨說:「秦政的遺產,等於是給你編了一部『搶劫百科全書』……這最終讓東亞淪為徹底的技術退化區,歷代各大一統王朝其實本身就是技術退化的實驗場,而分裂和動亂的時期反倒是外來勢力輸入技術的進步時期。」
中國人是被國家長期虐待的精神病患————
中國人的深層心理狀態,在長期接受「秦政」的壓抑統治下不斷的劣化,更在中共體系的無情壓制下變得扭曲。本書形容,今天的中國人如同長期受虐的精神病患,毫無自主能力,也缺乏穩定的價值觀,更無力自我保護,終至淪為「費拉順民」都不如的「窪地韭菜」。
於是,阿姨說:「中國的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算是人,就像黑格爾曾說的,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具有責任能力。雖然這樣說有點極端,但是中國能夠負責任、具備西方所謂『自由人』人格特徵的人確實是非常少見的。」
窪地歷史的逆向淘汰,造就了徹底的「散沙社會」————
中國窪地的歷史,基本上是「逆向淘汰」的過程;隨著新的大一統王朝不斷強化統治技術,人民的自發組織能力也不斷退化。而在中共透過「列寧主義專政」進行的統治下,中國社會便徹底淪為毫無組織力、需要大力維穩的「散沙社會」。
於是,阿姨說:「中國社會處於一種高度散沙化的結構,它極度缺少最上層和最下層之間的中間團體。如果用『社會資本』這種理論來說的話,那麼它就是一個社會資本高度匱乏的地方。」
中國解體不是政治陰謀,而是窪地歷史的自然演化結果————
最後,缺乏自主能力、如同受創病患般的中國人,無法自我組織,只能依賴中共統治。這樣的中國不可能自發性的轉型為現代民主國家,最終將會因為統治成本過高,自然地走向崩潰、解體的最終結局。
於是,阿姨說:「維持成本太高的東西,本身就是容易崩潰的,要麼它暫時撐住不崩潰,要麼崩潰以後,捆綁在一起的東西就會自然解體,這是最合理的、最符合世界和人類本性的前途。」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