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見】
週一寫就,今日被刊登。答案是革命外交。
【孿生文章】烏克蘭:軍事衝突或外交戰?
烏克蘭:軍事衝突,或外交戰?
媒體傳:美國研判俄羅斯16日會入侵烏克蘭,普丁回以「歇斯底里」。
包括克里米亞、烏東Lugansk與Donetsk的烏克蘭危機,甚至更久前的喬治亞(Abkhasia、South Ossetia),危機的本質都相同——在內是帝國解體後的重建,在外則是俄國國防線的再佈局。
1954年3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以法令形式公布:克里米亞半島從「蘇俄」移轉(передаче,
transfer)【原文被刪】給「蘇烏(克蘭)」。
此移轉是蘇聯對加盟共和國,中央對地方的管轄權的重劃,或成員國家間領土的主權讓渡?很難判明。一方面,蘇聯採中央集權的蘇維埃制,加盟共和國都聽令莫斯科,移轉當屬管轄權重劃;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後黑海艦隊進行分拆,俄羅斯又向烏克蘭租用克里米亞Sevastopol作為艦隊母港,當年移轉似又似領土讓渡。
2014年2月一群操作俄式武器、無標誌的蒙面特種部隊,以政變形式佔領克里米亞。烏克蘭軍隊竟無心戀戰,克里米亞輕鬆易手。
經獨立公投後的克里米亞,雖然不被普遍承認為主權國家,但加入俄羅斯聯邦已是既成事實。莫斯科顯然相信:當年克里米亞只是暫歸烏克蘭管轄的俄羅斯領土。
近年基輔政府心向西方,莫斯科則持續操作烏克蘭俄語族抗議,又透過2014年〈明斯克協議〉與2015年〈明斯克協議Ⅱ〉,讓烏東的Lugansk與Donetsk兩自治共和國,從擴大自治權到進一步宣佈獨立,還大發俄國護照200萬份。模式與克里米亞、喬治亞如出一轍。
蘇聯解體後北約東擴,俄羅斯國防線一下子從東西德邊境退縮到白俄與烏克蘭,幾無戰略縱深可言。但俄羅斯的GDP僅與韓國相當,無引發全面戰爭的本錢,所以,俄羅斯一直走在灰色地帶,以抗議、滲透、網攻、軍事欺騙、演習等,而非全面戰爭的手段,遂行其國防利益。至今,邊境演習聲勢雖浩大,實質卻很謹慎,它只在烏克蘭境內建立緩衝區作為牽制籌碼。而北約也以守勢回應,僅提供裝備,而非陳兵烏克蘭境內。
與先前受邀以「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成員身分進入哈薩克平亂不同,此次若俄軍進入主權國家烏克蘭領土,就是明白的侵略,則北約軍隊也將以防範未然為由同步進入烏克蘭,那就難以收拾了。
戰爭語彙從來不限定槍砲對轟,所以,除非擦槍走火,俄羅斯與烏克蘭雙方動作雖多,無異於換種語言「誠懇對話」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