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8-10

Unification, red or blue, ceases to exist 紅統藍統統統熄火

【縛雞之見】英文請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Hwang Nien, a senior pro-China journalist of the United News, writes a serial article “under the great roof,” which constructs the theory of what a united China is possible and how.  But his latest work on August 8th reveals that he hopelessly anticipates the unification of a mission impossible.
He concludes tha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ost the attraction to Taiwanese people due to what Beijing has done to Hong Kong since 2019, meaning the Red Unification ceased fire.  Also, he views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has lost its attraction in Taiwan, indicating the Blue Unification ends.  So, what else the “China” means to Taiwanese people?
Under the rule of the CCP, Beijing had established a utopian dream for those who are fon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al idealists.  Those who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Taiwan protest movement during the 1950s to 1980s, especially those who were exile abroad, chose CCP as their backup force and ideal form of organization.
He, surprisingly, blames Beijing, once he had longed for,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大屋頂下/紅統熄滅 藍統沒落    黃年@聯合20210808

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他說「任內不談統一」,但沒有否定「統一」,可說是「任內不統/存而不論」。

但是,「統一」這個題目現在可謂已經在台灣完全消失了。不論,也不存。

主要有兩個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沒有說服力中華民國在台灣失去支撐力

先說。二二八前夕,國共內戰方殷。當時的台灣民間與大陸一樣,隱約有「藍色中國」與「紅色中國」的選擇。謝雪紅等台共與中共人物在二二八中皆有角色。當年,中共在政治道德上的號召力對有些人來說高於國民黨政府,因而二二八後中共的地下組織在台灣出現進展,李登輝就是在此時進入讀書會並加入中共,可證當年台灣民間仍有對「紅色中國」的道德嚮往

因此,二二八後本土的政治反對活動迅速隱沒,少數台獨也移至海外,除了一九六年以雷震《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民主運動外,中共潛伏者幾乎成為台灣主要的「政治異議者」,其實就是內戰的延伸

這些所謂「匪諜」在台灣的現實政治中難有伸展,並在「白色恐怖」中遭到拔除。但到了李登輝及陳水扁至蔡英文主政,轉將這些「白色恐怖受難者」視為台灣民主運動的歷史支柱,給予平反,並發給賠償金,形同譽為「民主鬥士」,此謂「轉型正義」

年代以前,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大一統」架構,台灣民間對「中國/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的看法未必一致,但大致上接受(或不能不接受)台灣與大陸皆在「中國」的概念之內。直至一九七年的保釣運動,將兩岸「認同衝突」浮上檯面

保釣運動中的有些台灣人(包括許多真正台灣籍的留美菁英)認為,國民黨政府使「中國」屈辱,唯中共政權能使「中國」強大,甚至出現「回歸/認同」的風潮。當時的中國大陸正在文革,有些回歸者視文革為民主運動及政治正義

直至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灣進入民主狂飆期,在台灣政治反對運動中仍然可見「中國聯結」的存在。例如,《夏潮雜誌》是最受矚目的平台,主編蘇慶黎是二二八中共人物蘇新之女,精神領袖陳映真則終身不改其「中國認同」。夏潮的反美反帝、反洋奴買辦(留洋學者)、反殖民加工經濟,現在看來幾乎皆是中共的文革語彙,曾為當年台灣的反對運動注入了有力的精神營養。而當年追隨在夏潮後面的「黨外」,今天已是「美帝」的忠貞隨扈,他們自己也是留洋學人卻不自稱洋奴買辦,也不視台積電為「殖民加工經濟」。往昔的精神標竿夏潮,今已被當年的戰友台獨前身視為異類「統派」。這是後話。

台灣民間政治與「中國聯結」的逐漸脫鉤,出現在一九七年代中期以後。一方面是因民主反對運動的必然本土化、台獨化;二方面是因退出聯合國後,國民黨政府的「中國論述」發生動搖;三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一九七六年毛澤東死及四人幫事件,使台灣人發現中共的實況比國民黨的「宣傳」更恐怖

近五十年來,這三方面因素相互激盪,於是台灣民間一直到保釣期間及夏潮年代仍然尚存的「中國聯結」,就開始愈來愈疏離、消沉且脫鉤了。

在這種趨勢下,進入解嚴後的兩岸互動中,中共又霸占了「中國」的定義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並操作「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並無說服力,極少人贊同「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

中共主張「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請問:以香港今日局面訴諸台灣,如何統一?更如何和平統一?

因此,「紅統」熄火,在台灣沒有市場

再談。中華民國維持「中國聯結」,也保留了統一議題。早年的「反攻復國」就是蔣介石時代主張的「武統」,「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與後來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則可謂「文化統一」或「文統」。

早年不但有「武統」之想,如黑貓中隊、「國光計劃」。亦有「武和」,金門馬祖的坑道、佳山計劃、中科院,及曾經要造原子彈,皆可見至少有「武裝和平自保」的防禦部署。相對而言,民進黨自陳水扁推動募兵制,顯示台獨早無「武獨」之心,並落得蔡英文如今正為「武和」補課。又是題外話。

其實,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從武統到文統,有一個「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過程。軍事降至三分,顯示兩岸漸失軍事平衡,放棄了「反攻復國(武統)」;政治升到七分,則是轉向「文統」。但至發現「文統」亦難體現,就轉而謀求「和平共存發展」。

李登輝主持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及《國家統一綱領》,即可視為「文統」及「和平共存發展」的複合體。

《國統綱領》主張「共商統一,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這應當是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潛台詞,即是「文統」(目的論)。至於將「統一」進程分成「近/中/遠」三階段,則是為「和平共存發展」作安排(過程論)。而且,國統綱領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為目標,但並未說統一後「中國」的國號是什麼,其中大概蘊有「互統一」的思維。

但是,中共當局對《國統綱領》未知珍惜,反而加重對「一個中國」定義的壓迫,欲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一個中國」,亦即堅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這是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幾告破局的原因。

後來,台方力爭「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 ,認知各有不同」(一中各表),為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留了一口氣,這才為兩岸在二○○八至二一六的「和平發展」創造了條件。

一六年,民進黨蔡英文主政,中共次年宣布「一中各表」為禁忌語。一九年元月二日,習近平談話又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遂告破滅,致使中華民國連「一中各表」都撐不住,也就是連「和平共存發展」亦失憑藉,遑論在「統一」中存活。情勢急轉直下,遂告大勢去矣。

至此,欲「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統」,在台灣沒有市場;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藍統」,在台灣也趨沒落。那麼,「統一」這個議題在台灣徹底消失,應當只是剛好而已。

中華民國撐不住,「統一」的議題就在台灣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