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見】
這個疑問:是中國或中共?我們問太久了,好幾年了。我們一直不會認為北京的擴張主義,是中共哪一位領導人的問題,因為領導人是一黨專政體制,與中國文化產物。1946年〈長電報〉與1947年〈蘇聯行為的根源〉指出是體制問題。而川普政權的彭斯等,認知為「中共」,但Kiron Skinner則認為是文化的問題,那問題就出在「中國」。
要縮小打擊面?或如實面對問題?問題只出在這個判斷而已。
作者看「更長電報」以匿名發表(一如肯楠以X發表),本質是親中派或反習派(仍是中共)的手法。白皮書只是化妝之說法,作者也有其依據。
相對的RAND的報告,提及:方法論上的自我檢討,層次上更高一些。
換掉習近平情況就會轉好嗎?不會的,只會乖兩天。
Kennan's Long Telegram 肯楠的長電報 翻譯:Taimocracy
喬治肯楠:蘇聯行為的根源(翻譯:Taimocracy)--1/4
喬治肯楠:蘇聯行為的根源(翻譯:Taimocracy)--2/4
喬治肯楠:蘇聯行為的根源(翻譯:Taimocracy)--3/4
喬治肯楠:蘇聯行為的根源(翻譯:Taimocracy)--4/4
Kiron Skinner -- What Does the State Department Think Will be the Challenges of 2030? New America 20190429
拜登大考──「切習保共」或「切共保美」 范疇@蘋果20210207
斯斯有兩種,中共至少也有兩種,看你怎麼切。一種切法是「中共不等於中國」,這是我2016年7月一篇文章的篇名,也是川普政府後期的官方立場。這種切法下,不管是叫做戰略競爭對手還是敵人,美國不必對上13億中國人,只需對付9500萬的共產黨員,台灣也無需視中國為敵,「反中」這個無時無刻不被中南海作為文攻武嚇統戰工具的漿糊概念,也可以正名為「反共」。美國、英國、日本……以及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許多「反共不反中」的人物及力量,因此這種切法,可以減緩或消弭許多因為歧義而產生的不必要社會對立,有助於凝聚共識。
另一種切法是「中共領導人不代表整個中共」。例如有人說,毛澤東路線不代表整個中共,否則後來怎會出來一個鄧小平帶領中共進行所謂的改革開放呢?這也是美國日裔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的那句名言:「中國專制的恆古問題就是遇上好皇帝還是壞皇帝的問題」所要表達的意思。
川普政府後期堅決地採用了第一種切法。拜登的白宮團隊會用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切法?這是個大哉問,也和台灣的未來息息相關。
2021年1月底,重量級、屢出政要高官的「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發布了一篇重磅政策建議:《更長的電報──邁向新的美國對中國戰略》(THE LONGER
TELEGRAM - 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 。這份類白皮書使用的隱喻「長電報」,指的是1946年美國外交官喬治肯楠從莫斯科發給國務院的8000字長電報,直指蘇共的本質,斬斷了美國高層對蘇共的幻想,從此奠定了美國以蘇聯為主敵並進行長期冷戰的基礎。肯楠的「長電報」,核心概念只有一個:蘇共不等於俄國,美國必須將蘇共視為一個整體,並非除掉了史達林就可以解決問題。肯楠的切法是第一種。
智庫建議如替熊貓添翼
《更長的電報》白皮書有80餘頁,其內容被媒體界、政學界形容為「極度鷹派」,但報告內對中共的切法,卻是上述的第二種切法。扒開洋洋灑灑的分析及對策,該白皮書的內核其實只在論證一個道理:今天的中共會變成美國最大的威脅,罪都在領導人習近平一人,對內回歸毛澤東路線並清算異己、對外行使擴張主義;中共黨內反習人士眾多,美國應該致力於替換習近平路線,讓「更溫和的派系」執政、把中共拉回「2013年以前的狀態」,未來30年間中共就會馴服得走入美國秩序。
離奇的是,如此重中之重的戰略提案,作者既不是一個人名,也不是一群人名,而是署名為「匿名」(by
Anonymous)。大西洋理事會對此解釋說,史上第一次容許匿名發表,實在是因為內容太過於重磅以及敏感,因此同意真實作者不透露身分。
直覺告訴我兩點:1.這封《更長的電報》是一隻貼上老鷹翅膀的熊貓。「如虎添翼」這句成語,在此處可以改為「如熊貓添翼」;2.推動甚至贊助這份政策白皮書的背後力量來自中共內部的反習派系。
換句話說,此白皮書可視為美國擁抱熊貓派,在經歷過川普白宮痛打之後的變裝翻身術。他們還不敢一步到位的跨越川普白宮在去職前所劃下的紅線──美國最大的戰略敵人就是中共這一群體。不碰這紅線,又如何保共呢?那就是揪出習近平,提出「換掉習近平,中共就會乖」的特效藥路線。
政治的水太深,目前還看不出來「大西洋理事會」的這個重磅動作,究竟是出自中南海內反習派的運作,還是出自拜登團隊的默許授意?讓我們繼續觀察。
更長電報提議切習保共
這份提案白皮書與台灣有關。報告主體中有關台灣的部分說:「必須定下清晰的紅線,制止任何對台灣及其外島的軍事攻擊,包含經濟封鎖、對基礎設施或機構的大型電子攻擊……若制止無效則美國直接介入。」但是,報告中卻未定義何謂「美國直接介入」的意涵。報告的結論中所提到的美國對台灣立場,用的語言則是溫溫吞吞的「防止(制止)軍事拿下台灣」(deterred from taking Taiwan militarily)。
川普離職時留下的遺產是「切共保美」,而大西洋理事會的「更長電報提案」卻是「切習保共」。這兩條路線在戰術上雖然有重疊的部份,但在戰略上卻是南轅北轍。拜登怎麼切?這場大考將透露他的底色。
搬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