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1-31

倘若台灣遇上一場有限戰爭 范疇20210131

【縛雞之見】
I mind the author used "Communist" instead of "China."
We can't solve the disputes by the concept of "Communist" alone if we don't deal with "China."

The author's argument that "Taiwan is the gateway for both China and the U.S. in and out the Pacific Ocean" is more than real.  It is an issue of strategic interests.  Yet a famous commentator Huang Nian pictures a "one-China roof."
Trump needed a war near Taiwan Strait in the fall of 2020 to win the Presidential campaign.  Fortunately, the crisis has passed.
On the contrary, Xi needs a similar war in mid-2021, helping him in power for un-limited terms.
Worryingly, the latter, which is more real, has not yet arrived.

我在意疇將「中」寫為「共」,不處理「中」的話,光講「共」是無法釐清的。不過,台灣是門戶,這是對的,打臉了黃年的「一中屋頂」論述。
對於台海戰爭,為勝選,川普在2020秋天,需要一場戰爭。為了無限任期,習大在2021中需要一場戰爭。幸運的是,前一個危機已經過了。憂心的是,後一個危機,對台灣更加真實,也還沒到來。

倘若台灣遇上一場有限戰爭      范疇20210131

戰爭是個禁忌話題,但我覺得必須談。當然,談此話題必須有軸線,否則徒增困擾。

此文抽出兩條軸線:一條是戰爭的五個面向:避戰、備戰、懼戰、拒戰以及作戰。另一條是戰爭的利害相關者stake holders),因為從哪個角度來看戰爭,和你的利害相關角色和程度有著絕對的關係。

美中皆定義台海為戰場

例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早起的蟲兒被鳥吃;鳥和蟲的利害角色不同,趨利避害的時機和節奏完全不同。再如,波斯灣戰爭,台灣社會可以評頭論足當大戲看,但若談的是東海戰爭、南海戰爭,甚至台海戰爭,若再用說書的態度和語氣,似乎自己是第三者,那就大大糟糕了。

近代戰爭行為,一定是政治的決定。非政治性的交火,通常是擦槍走火,但擦槍走火後若沒有足夠的政治克制力,升級也是可能的。一旦發生交火,第一時間最難判斷的就是:那是純粹的擦槍走火,還是準備升級的第一波試探,還是有計畫挑釁下的「碰瓷」(主動做出小動作以引出下一步的大動作)。

「避戰」屬於政治領域的事,只有政治行為才能避戰。一旦某利害方以地理範圍或行為方式清楚定義出了「戰場」,「避戰」就沒有空間了,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備戰」、「懼戰」或「拒戰」。備戰,就是在心理上和物理上都假設戰爭會發生,而懼戰和拒戰是純心理層次的事。懼戰的心理表現是,假設只要我方在已被定義的戰場中不主動生事,戰爭就不會發生。而拒戰的心理是,不管條件如何,我都拒絕作戰。

備戰還是懼戰,其實和膽子或勇氣沒有一定直接的關聯;很多膽子很大、血性很足的人,由於對政治的認識不足,心理上假設「只要我不XXX,他就不會YYY」,因而即使敵方已經把「戰場」清楚定義出來了,他還不認為必須立刻備戰,甚至把備戰視為對敵方的挑釁。

拒戰和懼戰也不是一回事。懼戰者群體中固然有膽子不足的人,但也有勇氣夠只是邏輯假設錯誤的人,只要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假設錯誤,就會加入備戰甚至參加作戰。但是拒戰者往往出於認同問題,不然就是不相信對方為敵方,不然就是明明知道敵方是誰但是拒絕與敵方為敵。(致使對方邁入懼戰和拒戰的技巧,通稱為「統戰」,不過這是另話。)

把以上分析用於台灣當前處境,這就得加入「利害相關者」的軸線來談了。為了不弄得太複雜,姑且只列台、美、三個利害相關者,戰場姑且排開東海、南海,僅談台海。

台海是個「戰場」,這已被共方定義得非常清楚了;美方也同意台海是個戰場。但台灣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不相信台海已經被共、美兩方定義為戰場,我想這是對「利害相關方」的目的認識不清的緣故。部分人相信共方之所以要在台海作戰是為了「統一台灣」,部分人相信美方之所以會介入台海是為了「保護台灣」。

事實上,美兩方定義台海為戰場,都不是「為了台灣」,而是為了他們二者之間的利害關係共方要打開太平洋大門,美方要控制太平洋大門,台灣島恰巧就是那扇門。這跟台灣島上住的是什麼人、實施什麼制度沒有關係,就像二戰時沖繩島、菲律賓島的人和制度、和戰爭的降臨沒什麼關係一樣。

台缺少備戰和作戰計畫

看不清這點,乃是台灣最大的災難。以為共方意在「統一」的人,容易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我不XXX,他就不會YYY。」而以為美方是為了「保護台灣」的人,容易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我AAA,他就會BBB。」這就是沒有「利害方角色」區隔能力的後果!

台三方之間或許還有若干政治避戰的餘地。但政治上避戰,首先得懂政治,而政治的第一課就是認清各方的利害關係。台灣2021年最急迫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共方還有沒有在鳥你XXXYYY邏輯,美方還有沒有在鳥你AAABBB邏輯?(話粗了,抱歉,但話粗理不粗。)如果兩題的答案都是NO,那麼台灣最好把大部分精力、資源放在備戰上

我們從相關方的利害框架來看當下。台方沒有挑起事端的本錢,美方還處在一場憲政危機當中,目前也沒有挑釁的誘因。而共方,卻具備了許多挑事的內部推力,從家族派系生死權鬥到經濟散架威脅到社會壓力。換句話說,從動機來看,2021年唯一有肇事誘因的是共方

共方知道在台海製造事端的最壞結果,那就是事態升級導致自己的毀滅。因此,合理的推論是,若政治上決定製造事端,一定會避免當年韓戰你死我活的模式,而會希望控制在一場有限戰爭內,諸如當年對蘇聯的珍寶島事件、對越南的淺嘗即止路線。政治上,共方會畫出一條底線、一個目的。底線是不至於引起美方對共方的全面出擊;目的是能夠達到壓制內部權位競爭者氣焰,以及轉移社會人心的壓力。

挑起這樣一場有限戰爭的方式有百十種,共方對過程中的層次規劃也必然力求細緻可控。台灣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1)對有限戰爭的形式想定不足;(2)備戰方向的彈性不足,導致過程中不對等的消耗元氣;(3)對美方的期望值過高,以及對美方請求支援的時機失準。

一句話總結:台灣現在可能缺少一套以「有限戰爭」為坐標的備戰和作戰計畫。

 

7 則留言:

  1. 兩岸開打沒有零和,只有你死我活,因此主戰場必需是在內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 I don't get it. Why and how?
      就是"零和"才會"你死我活"...
      Tiong-kok pit-tēng sī chú-tōng. Che sī beh án-ná ka "主戰場" hān-chè tī-leh "(Tiong-kok) 內地"?
      (中國必定是主動. 這是beh按怎ka "主戰場" 限制佇咧 "(中國) 內地"?)
      我鳥頭想ē著的, 至少奪取金馬等中國內水外島可以是中國習用來交代為內部政治操作所遂行有限戰役的"戰果". 若是提得到澎湖 ā-sī東沙/太平島 愈好.

      刪除
    2. 就是說,一旦中國出手、比如在台灣投彈,台灣當然要老實不客氣的直接打他內地。

      當然也看情形啦。騷擾性質的不談;這裡只談 "你死我活",當然戰場必需在他家。
      這是為什麼台灣現在拼命研發長程飛彈的原因。

      讓他打到灘岸,只能說是節節敗退的結果。

      刪除
    3. 他敢打你,顯示他的強勢;你不敢打他,顯示你的弱勢。這就是心理狀態的高下之分。

      金正恩明明弱勢,卻是沒人敢揍他,可見一般人就是欠揍。如此而已。

      越戰也一樣;北越明明弱勢,可偏偏美國就是打輸了。
      國共內戰也一樣;企圖心而已。

      刪除
  2. 新中華聯邦 省際串聯,聽說已經搭上 胡錦濤,也許將中共頂出 中南海。

    回覆刪除
  3. 一向解放軍是關鍵,然而軍頭換來換去,應該是習包子搞不定解放軍。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