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12-05

斷點、連結與美國 歐瑋群20191205


【縛雞之見】

讚讚讚!這篇,點了也補充了我們的盲點與疑問—雖然我們這樣懷疑,卻從未追尋到足跡。

A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部」XXX
A’:「臺灣防衛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部」奉命恢復。

B軍事委員會國防部。
以及,各種紋章


斷點、連結與美國    歐瑋群20191205

〈中華民國的斷點:1949.11.20〉一文,從歷史角度點出了中華民國在台灣新生的過程,用斷點的方式區別了四九年後兩個中華民國,但似乎較偏重在內國政權興亡的角度。不過蔣介石如何以一介平民在台灣復行視事?應該不是過去王朝建立,新皇登基模式可以套用。新的中華民國得以再生,主要還是國府軍這支武裝部隊的另類身分

一九四四年「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總部設於雲南昆明,負責西南戰區陸軍部隊之指揮及整訓責任。一九四六年軍事委員會改組編成國防部,同時將「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於南京改編為「陸軍總司令部」。一九五年四月十六日「陸軍總司令部」奉命恢復,於高雄鳳山(現陸軍官校位置)以「臺灣防衛司令部」改組編成。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第六條、第二條及第五條所規定的適用上,所謂「領土」及「領域」,中華民國是指臺灣及澎湖諸島)簽署。

很顯然地,蔣政權得以存在、甚至造就前後兩個不同的中華民國,主要是國際因素的介入台灣與中華民國有所連結也是如此,而這背後最大的力量就是美國。換言之,若沒美國的運作與扶持,中華民國也不需斷點,早就終結在一九四九的十月一日。

斷點的用意就在於確認過去七十年的歷史現實中華民國不是大陸上的中華民國,而是島嶼上的中華民國。而更深的意義是台灣必定順著美國主軸的方向走,中華民國的存在也只能圍著這個圓心繞。

今日台灣人對於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名稱或許意見分歧,但自許為一個國家應該是無疑問的共識。重點是我們是否有能力脫離美國設定的框架?

過去追求民主的時代,中華民國與台灣站在對立面。中華民國追求的是反攻大陸的法統並進而做為壓制民主的理由,因此追求民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破那個藉口。現在中華民國政府具有台灣民選正當性,從另個角度來看,中華民國與台灣已經互為表裡,不是絕對的對立。政治現實上,中華民國與台灣如何清楚劃分?關鍵可能還是在於美國的態度
(作者為民間企業法務專員)



6 則留言:


  1. 寫得很不錯。幾乎面面俱到!只有一個議題沒有涵蓋:那就是:如何與TRA的第一條掛勾搭橋?

    畢竟TRA第一條白紙黑字非常寫明,從今以後,美國的立場再也沒有中華民國了。所以這篇的論法,要如何把華獨掛進去TRA呢?

    華獨就是把中華民國分成新舊罷了!我認為,一方面要府合TRA,又要府合當下情勢,只能把今中華民國限定在金馬,而台澎就是TRA下的台灣,這樣台澎金馬構成的領域就是中華民國台灣了,這才能講得圓。也和小英真正的胃口對上了。

    要不然,此篇最後的結論根本就是無定論:華獨或台獨,叫啥名,都需美國點頭同意。雖然這樣沒錯,卻等於沒說。關鍵在於白宮也很可能步清楚該如何取捨任一名號,況且若山姆大帝邀我們回答自己的選擇時,說你的第一志願是啥名?退而求其次是啥名?難道會是華獨第一,台灣第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這樣想的:

      1. 美國有處理台灣問題的條約義務
      2. 1970s起,美國是設想:中蘇對峙,所以拉中出共產圈,使之民主化,然後順勢解決台灣問題

      3. 1979之後,中國果真如此。但到約2000~2005起,中國改變途徑。=美國戰略失敗。

      4. 現在,美國重整戰略。

      所以,顯然我們也要跟著改變。
      這「斷點」是建立台灣地位理論化的嘗試與補充。

      山姆的權威,是「事實」,這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喜歡、不喜歡,期待、不期待,都沒用。
      但我們嗅到國際局勢的「典範移轉」契機。
      要抓住這契機。
      特別是,2008起北京已經介入台灣自治的領域。

      刪除
  2. A的全球戰略大轉向大概已確立,不管未來共和、民主哪一黨主政,至少在習死亡之前都不太可能再大幅轉向,因為威脅已夠清晰、夠確定、夠大,T已成為A延續霸權的定海神針,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A總統再不喜歡T,都不能無視於這一點。在這種狀況下,ROC這名號對A亦發顯得不重要,雖然如此,但對於T國內,因為路徑依循還頗嚴重,所以仍是敏感的。如何從雲大說的國際局勢的典範轉移契機,進而順利完成T國內的典範轉移,這是大工程,也是零碎工程的幼路工,如何拆、如何修補、如何裝飾、如何最終蓮花化身,需要苦工和時間。而現在看來,有個小優勢,就是有了多一些的時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說法,很大膽
      不過,卻有「非面對不可」的現實(特別是,矛盾的現實)

      我們只是試圖挖掘背後可能的理論與解釋,希望更理解它。
      假使,在典範移轉的現在,還夯夯的,還緊緊守著過時的、浮面的口號,那真的是自作孽了。

      刪除
  3. 說到ROC的斷點, 我是喜歡拿法國第三共和淪亡跟自由法國建立來做類比.
    相似點有:
    1. 戰敗的流亡者.
    (戴高樂無力挽救法國戰敗,他只是個上校團長,臨時才掛上少將師長; 對比蔣介石始終統領著他的大軍,戰敗要負全責)
    2. 在當時都不是直接的政權繼承.
    (法國第三共和的繼承是維祺法國; 舊中華民國繼承是PRC)
    3. 都有個強人出頭主張繼承"法統"
    (不同的是,戴高樂雖然有強人性格,但他尊重民主體制,該走就走; 蔣介石更偏向法西斯主義)
    4. 都對於前朝的版圖有相當的執著.
    (法蘭西帝國 VS 淪陷重災區)
    5. 借用別人的土地和人民來執行自己的政策和重建軍隊.
    5A. 自由法國在前期是借用英國,召募法國流亡的自願者和加拿大法語人士; 後期是在法屬北非(現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重建軍隊並召募當地人擔任"美械化的法軍官兵",自由法國在二戰中最善戰的山地步兵就是來自殖民地的官兵組成的. 戴高樂也堅持應該繼承法蘭西帝國的海外地位,因此跟英國發生過不少政治磨擦.(終究是盟友,鬧的再不愉快也還是能談)
    5B. 蔣介石在戰敗前就已經在台灣徵兵送往對岸,戰敗後隨著流亡而來的外省官兵開始離開軍隊,就必須對台灣人大舉徵兵來補缺額.
    蔣介石也主張"正統中國"和要求繼承原本屬於舊中華民國的權力與義務; 然而蔣介石的政策最後選擇跟美國的政策火車對撞,造成無法在聯合國玩"兩個中國"手法的空間.(蔣介石也有跟蘇聯結盟的記錄,對美國來說,不能說蔣介石是安全的盟友)

    因此我會把ROC和台灣分開來看,如同自由法國最後回去其本土執政以後,本來就應該放法蘭西帝國解體(後來造成第一次越戰和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 戴高樂也在1946年由於民意跟他的理想衝突而辭職)
    PRC的罪行已經讓它沒有統治的正當性,ROC可以在必要時,做為政權繼承的下一步棋.
    如果中華民國要回去政權繼承,又或是對岸自己發生了政權轉移,導致中華民國毫無保留價值,兩者都代表中華民國早晚要跟台灣分手.(結束流亡,或清算解體,難道還要賴在人家家裡不走?)
    其中在本土發生政權轉移,導致流亡結束的類似案例, 就是波蘭流亡政府. 波蘭在被納粹摧毀第二共和後,流亡者帶著共和國的法統象徵長期流亡在倫敦(1939-1991?),直到鐵幕解體後,流亡政府才將這些法統象徵交還給冷戰結束後的第三共和政府.

    無論如何,流亡政府最後都必須尊重,面對他們流亡的暫時棲地,早晚還是要交出去的事實.

    對美國來說,控制台灣長期來看都是利大於弊,棄台論與其說曾經是國務院想要的政策,不如說是那些美奸想打的算盤; 畢竟國務院和民主黨,從蘇聯時代就一直被滲透,冷戰結束後,蘇聯倒店,繼承的俄羅斯對美國的滲透能力大幅衰退,而中國就趁機填補蘇聯滲透網的空隙,直到政客成為中國利益的代言人為止.

    不過中華民國到底要算第幾個了,也是很有趣的問題,北洋政府的中華民國和五色旗,難到不算是中華民國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重新整理一下版面:

      說到ROC的斷點, 我是喜歡拿法國第三共和淪亡跟自由法國建立來做類比.

      相似點有:
      1. 戰敗的流亡者.
      (戴高樂無力挽救法國戰敗,他只是個上校團長,臨時才掛上少將師長; 對比蔣介石始終統領著他的大軍,戰敗要負全責)

      2. 在當時都不是直接的政權繼承.
      (法國第三共和的繼承是維祺法國; 舊中華民國繼承是PRC)

      3. 都有個強人出頭主張繼承"法統"
      (不同的是,戴高樂雖然有強人性格,但他尊重民主體制,該走就走; 蔣介石更偏向法西斯主義)

      4. 都對於前朝的版圖有相當的執著.
      (法蘭西帝國 VS 淪陷重災區)

      5. 借用別人的土地和人民來執行自己的政策和重建軍隊.

      5A. 自由法國在前期是借用英國,召募法國流亡的自願者和加拿大法語人士;
      後期是在法屬北非(現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重建軍隊並召募當地人擔任"美械化的法軍官兵",自由法國在二戰中最善戰的山地步兵就是來自殖民地的官兵組成的.
      戴高樂也堅持應該繼承法蘭西帝國的海外地位,因此跟英國發生過不少政治磨擦.(終究是盟友,鬧的再不愉快也還是能談)

      5B. 蔣介石在戰敗前就已經在台灣徵兵送往對岸,戰敗後隨著流亡而來的外省官兵開始離開軍隊,就必須對台灣人大舉徵兵來補缺額.
      蔣介石也主張"正統中國"和要求繼承原本屬於舊中華民國的權力與義務;
      然而蔣介石的政策最後選擇跟美國的政策火車對撞,造成無法在聯合國玩"兩個中國"手法的空間.
      (蔣介石也有跟蘇聯結盟的記錄,對美國來說,不能說蔣介石是安全的盟友)

      因此我會把ROC和台灣分開來看,如同自由法國最後回去其本土執政以後,本來就應該放法蘭西帝國解體(後來造成第一次越戰和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 戴高樂也在1946年由於民意跟他的理想衝突而辭職)

      PRC的罪行已經讓它沒有統治的正當性,ROC可以在必要時,做為政權繼承的下一步棋.
      如果中華民國要回去政權繼承,又或是對岸自己發生了政權轉移,導致中華民國毫無保留價值,兩者都代表中華民國早晚要跟台灣分手.(結束流亡,或清算解體,難道還要賴在人家家裡不走?)

      其中在本土發生政權轉移,導致流亡結束的類似案例, 就是波蘭流亡政府.
      波蘭在被納粹摧毀第二共和後,流亡者帶著共和國的法統象徵長期流亡在倫敦(1939-1991?),直到鐵幕解體後,流亡政府才將這些法統象徵交還給冷戰結束後的第三共和政府.

      無論如何,流亡政府最後都必須尊重,面對他們流亡的暫時棲地,早晚還是要交出去的事實.

      對美國來說,控制台灣長期來看都是利大於弊,棄台論與其說曾經是國務院想要的政策,不如說是那些美奸想打的算盤;
      畢竟國務院和民主黨,從蘇聯時代就一直被滲透,
      冷戰結束後,蘇聯倒店,繼承的俄羅斯對美國的滲透能力大幅衰退,而中國就趁機填補蘇聯滲透網的空隙,直到政客成為中國利益的代言人為止.


      不過中華民國到底要算第幾個了,也是很有趣的問題,北洋政府的中華民國和五色旗,難到不算是中華民國嗎??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