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09-17

中國擁抱數位貨幣浪潮 人民銀行版「正規軍」正加速駛來 彭博社 20190911


Comment
雖說這或許是趨勢,但在支付工具普遍+支付工具被國有化+社會信用體系下,中國發行官方數位貨幣等於人民幣改版

神秘高官錄音流出:高層三個勢力在鬥爭 中國將巨變 看中國 20190905將貪官的藏錢M0直接作廢,似乎不假?以後,沒收民間財產就更方便了。

在國進民退的時候,這又是對民間社會的一招重擊。

但「電子貨幣」與「數位貨幣」,有何不同?報導是採兩不同用語。

現行這套從Medicci而來,透過BIS放大效果的商業銀行貨幣管理系統,面對區塊鏈數位貨幣,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但,面對人民銀行的M0數位貨幣,會怎樣?



中國擁抱數位貨幣浪潮 人民銀行版「正規軍」正加速駛來    彭博社 20190911
試想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商業銀行自助取款機(ATM 機)取現提示語音或許會變成,「尊敬的儲戶,取紙幣請按 1,取數位貨幣請按 2 並輸入您的數位錢包碼。」

隨著電子支付的發展和推動,數位貨幣 (Digital Currency) 正以勢不可擋的腳步走來。中國作為全球電子支付的領軍者,有可能成為主要經濟體中第一個推出官方數字貨幣的國家。

中國人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 8 月公開表示,「從 2014 年到現在,人行數位貨幣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五年。從去年開始,數位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就已經是 996(每天從上午 9 點工作到晚上 9 點,每周 6 天工作制)了,做相關係統開發,人行數位貨幣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為了避免在數位貨幣推出後在取款機前茫然失措,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國數字貨幣的來龍去脈。

1、中國人行的計畫
中國人行迄今尚未公佈具體數位貨幣白皮書或相關計畫,但是人行實際上自 2014 年起就開始研究相關課題,彭博綜合央行穆長春、人行副行長範一飛等在內的發言顯示,針對中國這樣一個已經高度去現金化的社會,初期人行數位貨幣設計注重 M0 替代,而不是 M1M2 的替代,即僅限於取代現鈔,讓居民用於各類支付。M1 M2 基於商業銀行帳戶,已實現電子化或數字化,沒有用數位貨幣再次數位化的必要。

與現行貨幣發行體系一樣,將由人行先把數位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而且商業機構向人行全額、100% 繳納準備金,因而保證數位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

2、與先行者區別
比特幣是最負盛名的數字貨幣,除此之外的加密貨幣林林總總數以百計,其中最近令監管機構比較擔心的是 Facebook 公司今年 6 月提出要創建數位貨幣 Libra,監管擔憂 Facebook 有能力利用其先進技術和龐大的客戶群體,來創造一種會對國家主權構成挑戰的貨幣。而政府推出的官方數字貨幣仍屈指可數,包括烏拉圭發行的 e-Peso、瑞典計畫今年啟動發行電子貨幣 e-Krona 試點等。

比特幣這類數位貨幣對比,中國人行的數位貨幣將是中心化的,這與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存在本質區別。人行對數位貨幣有唯一的發鈔權,資金流轉方面人行可以知道自己的貨幣流轉情況,而比特幣有機器就可以造幣,並且是匿名的。

3、如何使用數位貨幣
中國人行尚未公佈具體的數位貨幣標準和使用方法,但從使用紙鈔和硬幣的生活經驗來看,我們首先需要一個錢包來裝「錢」。能裝數位貨幣的錢包必然也是虛擬錢包,我們需要可以識別它的身份,也就是說需要註冊或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數字錢包,兌換出來的數位貨幣將進入這個錢包。

穆長春 8 月的講話強調了人行數字貨幣主要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他表示,「為了引導人行數字貨幣用於小額零售場景,不對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避免套利和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級別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餘額限額。另外可以加一些兌換的成本和摩擦,以避免在壓力環境下出現順周期的情況。」

4、中國為什麼需要數位貨幣
即便是電子支付十分發達的中國,在帳戶服務和通信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民眾對現鈔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而瞄準 M0 數位貨幣,自然是劍指紙鈔和硬幣在流通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例如其發行、印制、回籠和貯藏等環節成本較高,流通體系層級多,攜帶不便、易被偽造、匿名不可控,而且存在被用於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

此外還有一層未被道破的原因,那就是在數位貨幣尚未有統一標準而全世界都大力研究的情況下,中國人行的先行先試有可能在統一標準上烙下自己的印記,避免人民幣在未來的世界貨幣體系中繼續受制於人。

正如中國人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所言,「貨幣的背後是利益、權力、政治、國際政治、外交。」前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就預計,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加國際化、全球化的一種貨幣,是一種強勢的貨幣,導致主要貨幣和它產生兌換關係。

5、人們會選擇使用嘛?
很難說。至少目前來看,人行的數位錢包僅僅只是一個錢包,而在中國最普遍的電子支付手段,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還附加了社交、電子商務、打車、結帳和投資等功能,用戶雖然沒有利息收入,但可以進行各類投資,人行的數字錢包可能很難提供相似功能;央行報告顯示,2019 年第一季,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路支付業務達人民幣 58.00 兆元,年增率成長 13%

6為何不使用區塊鏈架構?
人行在最初研發時曾嘗試采用區塊鏈架構,但區塊鏈技術顯然無法滿足同時進行的大規模交易。穆長春指出,「去年雙十一的時候,網聯的交易峰值達到了 92771 / 秒,比較一下,比特幣是每秒 7 筆。以太幣是每秒 10 筆到 20 筆,Libra 根據它剛發的白皮書,每秒 1000 筆。」

由於該技術未能達標,人行決定技術中立,不預設技術路線,不排斥通過任何技術路線實現目標,完全交由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進行研發,功能上達到高並發需求門檻即可。「比如因為是針對零售,至少達到 30 萬筆 / 秒。」

此外,人行數位貨幣是可以加載智能合約的,但為了避免其成為有價票證,央人行僅會加載有利於交易媒介、價值儲藏、記帳單位這些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對於超過上述職能的智能合約會保持審慎態度。

7、隱私問題
相對於比特幣的匿名,人行的數位貨幣希望在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的同時,還能實現可控匿名,如何保護使用者隱私就成為萬眾關注的問題。如穆長春指出,央行數字貨幣要在保證交易雙方是匿名的同時保證三反 (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這兩個之間要取得一個平衡。人行副行長範一飛此前在文章中稱,人行可要求相關機構報告大額及可疑交易,人行還可以對其設置每日及每年累計交易限額,並規定大額預約兌換;甚至在必要時,可考慮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兌換實現分級收費。

範一飛對人行數位貨幣加載智能合約亦持審慎態度。加載除法定貨幣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約,還可能侵犯公民隱私權,不利於個人權益保護。

8、中國人行還面對哪些難題?
根據中國人行官員披露的信息,未來將發行的數位貨幣嚴格限定於現金兌換,而非替代所有貨幣的數位貨幣。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撰文指出,流通中現金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電子貨幣所取代(貨幣數位化),其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仍在持續降低,在現有的電子貨幣體系之外,再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弄一套新的數位貨幣體系,其實際作用和價值到底有多大?

在廣袤的中國疆域上,尤其是邊遠的落後地區,推行的時間和成本也是一個問題。而如果中國央行推行的數字貨幣僅替代現金而不能替代存款,其國際化的空間恐怕亦非常有限。

數字貨幣運行體系與電子貨幣運行體系到底是什麼關係?現行的電子貨幣體系是否稍作改進就可以發揮類似作用?兩套貨幣體系如何協調管理?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人行數位貨幣如何控制使用範圍與總量規模,才能不對存款形成衝擊,又能充分發揮作用?在中國人行數位貨幣「呼之欲出」之際,王永利提出的這些問題似乎仍沒有明確的答案。


1 則留言:

  1.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3812?fbclid=IwAR1gh6XutFxErJ7P9daIXWiwFRLYAZHYE1CzxGBy5EEORmrJZGQlhs_Q1qU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