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這篇文章有幾個重點:
1. UK皇家海軍,仍然是少數有全球操作能力與實戰經驗的國家。即使經歷不景氣,總體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2. 這樣的國家,僅操作少數型號的艦艇與飛機,該大的大,該少的少,對後勤整補效率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如六艘45型驅逐艦,卻能發揮遠超出14艘舊型驅逐艦的戰力。
UK拋棄「數大便是美」的概念,台灣似乎也正在這樣做,但步調有點亂。
反觀財大氣粗的鄰國,新艦下水被戲稱為「下水餃「,而且還越做越大,越大越好(如最新的舷號2901海警艦達到10,000噸級),種類還超多。似乎看到北洋艦隊的傳統又復活起來。真正要用起來,就知道差別了。
「長年累積的國家經驗與文化,讓UK願意也有能力持續負擔大國責任」,這句話值得不負責任的大國自鑑。
從皇家海軍建軍模式看英國戰略轉變○王悅年 at 洞見(2015.06.22)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全世界發生經濟蕭條,英國失業率高升、各項經濟指標不健全,進而引發社會不安。繼任柴契爾的首相梅傑(John Major)本身是保守黨內溫和派,一反過去的柴契爾主義,改採較偏中間路線的立場。1991年蘇聯瓦解,各國軍費大幅縮減,加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所形成的軍事同盟與歐洲整合的概念趨於具體化,也為因應上述趨勢,歐洲各國逐漸將財政經費轉移至國防軍事以外的其他領域。
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更進一步壓縮軍費與軍隊編制。雖然英國在這段期間面臨財政困窘而大幅裁軍,惟仔細觀察皇家海軍建軍模式即可發現:皇家海軍的規模或許縮小,仍然維持了僅次於美國,領先全球的軍事能量與投射能力。
冷戰期間,皇家海軍主要任務是在北大西洋對蘇聯潛艦進行反潛作戰,另外提供小規模打擊任務,艦艇設計基本上也為繞了這個原則。但1982年福克蘭戰爭讓英國發現,當時皇家海軍不敷遠程兵力投射的需求,進而讓保衛國家利益的宗旨面臨挑戰。也因此,1990年代倫敦便針對皇家海軍進行下一世代的艦艇規畫。
英國原有三艘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約22,000噸,可攜帶各式航空器二十二架,而新一代的伊利莎白女王級雖然縮減至兩艘,排水量提升到約70,000噸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超級航艦外第二大的航空母艦。在美國福特級成軍前,她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設計,各項系統具有劃時代的概念,將可攜帶五十架各式航空器進行任務。
汲取福克蘭戰爭的經驗後,皇家海軍嶄新的45型驅逐艦(代號Daring-class)不僅在噸位上幾乎是前一代42型(代號Sheffield-class)的兩倍外,所配備的Sampson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與艦體設計更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先進,另保留更多武器的加裝空間。45型驅逐艦源於英、法、義合作的地平線計畫(Horizon Common New Generation Frigate, CNGF),不過因法國與義大利對於此款艦艇的需求僅為有限的艦隊護航,但英國方面則需要符合其獨力於海外作戰的大範圍綜合能力,故選擇退出該計畫。雖數然量從42型的十四艘被縮減至六艘,但這六艘45型卻能發揮遠超出14艘舊型驅逐艦的戰力。
作為護航艦艇,英國曾操作十四艘22型巡防艦(代號Broadsword-class)與十四艘23型巡防艦(代號Duke-class),計畫中的新一代的26型巡防艦(代號Global Combat Ship, GCS)除噸位及應用範圍直逼驅逐艦外,更採用模組化設計而可應付各種皇家海軍作戰需求以及各項人道災難救助的全球作戰佈署。
其餘包含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與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或兩棲突擊艦、船塢登陸艦等各式艦艇,雖然在數量上或遭刪減,但整體戰力不減反增。在噸位普遍放大的情況下,更將賦予她們全面的遠洋任務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降低艦隊規模的同時,皇家輔助艦隊(Royal Fleet Auxiliary)仍然維持了包含八艘補給艦在內的輔助艦隊。輔助艦艇非作戰取向,最大的任務在為出遠門的艦隊提供燃料、彈藥與其他層面的補給。從數量可看出皇家輔助艦隊裁減規模明顯小於皇家海軍。這點似乎也驗證了英國拋棄「數大便是美」的概念,而追求作戰效率、品質以及全球投射的能力。
英國至今仍佈署超過30,000名軍隊於海外(包含海外領地Overseas territories、王權領地Crown Dependencies與其他國家),與諸多國家維持軍事協議,近年來也確實全面性地參與各項國際事務,在第一時間投注人力、資源。全世界國家中,英國與美國是唯二擁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國家,不僅軍人與武器經過實戰驗證,人道救援、動員體系、政府應變等等綜合能力更是表面數據所無法呈現的。這也是本文認為:論及效率與能力,英國軍隊應當屬於全球排名第二的主要原因。
北約東擴後成員已達到28國,再透過《獨立夥伴行動計畫》(Individual Partnership Action Plan)、《地中海對話》(Mediterranean Dialogue)、《伊斯坦堡合作倡議》(Istanbul Corporation Initiative)、《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rporation Council)等連結,其實質影響不僅限於歐洲與其附近,更與遠達亞太與拉丁美洲的多個國家(例如日本、韓國、澳洲等國)達成合作協議。透過歐盟整合,倫敦短期內應不必過度擔憂本遭受軍事威脅。雖然英國早已不是當年的大英帝國,惟長年累積的國家經驗與文化,讓其願意也有能力持續負擔大國責任。可以預期的是,美國宣示重返亞洲政策之後,未來我們也將在全世界各角落繼續看見米字旗的飄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