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
研發的成本是高昂的,失敗更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台灣無外交,中國又打壓,更是困難。因此,我們無法以一般商品的標準來面對潛艦這種戰略武器的研發與製造。
不斷的攻擊致使潛艦無以為繼,或許正是敵人之所願~
潛艦的艱辛發展
王臻明的軍事頻道 20251103
其實潛艦這種戰略性武器,技術是各國的不傳之秘,因此很多想要發展水下戰力的國家,都要花時間或花大錢,自己慢慢摸索,各有其艱辛、甚至血淚的發展過程,而且往往難以兩全其美。台灣的海鯤號會遇到各種問題,絕對是在意料之中,未來若有更不利的消息出現,也不用太意外。
以這兩天剛獲得美國同意,輸出核動力技術的南韓為例,一開始也不是那麼順利,他們選擇先跟德國合作,授權生產較為舊型的小型潛艦,以慢慢累積技術。第一代的張保皋級潛艦(KSS-I),就是德國的209型潛艦,在當時已不算先進,但是幫助南韓從無到有,建立了最初的潛艦造艦能量,才有後來的發展。
當年美國同意賣台灣8艘潛艦時,因為美國沒有柴電潛艦,因此也想要從德國或第三國,取得市場上的現貨,當時就被在野黨批評,美國要給較為落伍的設計,台灣是冤大頭,花了大錢買舊潛艦,但以台灣當時的情況,先選擇較為成熟的產品,逐步建立自己的水下戰力,也不算太差的選擇,只是國內輿論無法支持。
反觀比台灣有錢,而且能在國際市場上買到最新潛艦的新加坡,他們也打保守牌,一開始先向瑞典買二手潛艦,而且還不是買一次而已,一方面比較省錢,另一方面也能從瑞典汲取經驗。直到比較有把握了,才向德國採購218SG潛艦。這要是在台灣,應該也會被在野黨罵爆了,竟然採購人家退役不要的舊潛艦。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利害權衡,你要一開始就擁有最先進的潛艦,還要不超支,準時交艦,完全沒有問題,這連美國都辦不到,甚至連最會造柴電潛艦的日本都沒有辦法。為什麼日本的前潛艦司令部幕僚長,會說海鯤號略優於日本潛艦,那是因為日本為了要提升自製率,不使用國外的作戰系統,這好處是掌握自有技術,壞處是被批評故步自封,這位幕僚長才會有這樣的發言,可以想見他應該是支持日本適度引進國外的先進作戰系統。
至於中國,那就更慘烈了。其實我很佩服他們鍥而不捨,一路幹到底的精神。中國自製潛艦花了多少心血,損失了多少人命,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查。但潛艦對中國來說太重要了,所以從以前仿製蘇聯舊潛艦,到四處去竊取技術,無所不用其極,最後終於擁有一定的成果。但即使如此,在2024年時還是有一艘測試中的新潛艦,直接在碼頭邊沉沒,被衛星拍到(如圖一,可以看到很多艘起重駁船圍在一起,打撈沉沒的潛艦。)
新潛艦還沒有出航,就直接在碼頭邊沉沒,這樣的慘事,如果發生在台灣,這個計畫應該很難再繼續下去了,因為在野黨一定會刪光所有的預算。但我猜中國很快就會吸收這次的經驗,開始建造改良後的新潛艦。在建立水下戰力的過程,就是這麼困難,而台灣一開始拿到的,就是地獄級的副本,其實我猜多數比較瞭解潛艦問題的人,都不期待海鯤號多先進、多厲害,但至少能踏出建立水下戰力的第一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