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11-25

台灣如果成為喬治亞(2/3):美國會不會對台灣動武? 李忠憲FB 20251124

台灣如果成為喬治亞     李忠憲FB 20251123-25
台灣如果成為喬治亞(1/3):藍白會做什麼? 李忠憲FB 20251123

台灣如果成為喬治亞(2/3):美國會不會對台灣動武? 忠憲FB 20251124
台灣如果成為喬治亞 3/3):美國不會打台灣,但會讓中國無法接收台灣 李忠憲FB

 20251125台灣如果成為喬治亞(2/3):美國會不會對台灣動武?    李忠憲FB 20251124

台灣都要變成喬治亞,最近還看到「車輪旗不是台灣」、「台灣人不是華人」、「奇遊團那麼有戰力,乾脆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然後一堆沒有經過道德考驗的小黨支持者,還要來批評我三票民進黨。
奇遊團之所以有戰力,當然和知識與道德有關,但最重要的其實只有三個字:現實感。

一、決心的前提,是我們看清了「不得不」

上週一位因失戀而從大胖子練成全馬三小時多的三鐵選手,來找我簽書。他說自己感動落淚、對此有所共鳴:「決心才是真正的天賦。」

決心的前提,不是熱血,而是你看清了「不得不」。當我們搞清楚現實只有一條路,德文也會變得很簡單。

同樣地,當台灣即將選擇成為喬治亞那樣的國家,問題不再是:「怎麼變成美國第五十一州?」
而是:台灣一旦變得陌生,美國會怎麼處理這塊土地上的半導體、AI 與軍事價值?

二、台灣與烏克蘭、喬治亞的最大差異:我們有晶片與地理位置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美國也不例外。美國當年支持蔣介石不是因為喜歡獨裁,而是因為「反共」符合利益。
今天台灣在美國眼中的地位,只有三件事:
 1. 台灣是印太安全鏈的一環。
 2.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心臟。
 3. 台灣未來在 AI 算力與晶片設計上只會更關鍵。

所以,一旦台灣政權開始往「親中威權」滑:
   選制被改得政黨輪替不可能
   中資與中國人口大量進入成為新中產階級與政治菁英
   外國代理人法開始打 NGO、媒體、學者
   警察與司法變成政黨的棍子
   外交開始講「理解北京關切、尊重民族大義」

美國心裡浮現的不是「台灣民主怎麼辦?」而是那一句冷冰冰、但極現實的問題:
「如果北京吃下台灣,美國的晶片、AI、海上通道怎麼辦?」

因此,真正的問題不是:「美國還愛不愛台灣?」而是:
「美國要不要武力阻止台灣的科技與地緣位置被中國接收?」
這兩件事,邏輯完全不同。

三、軍事行動不是『打誰』,而是『阻止誰來接收』

多數人一談美軍,只想到航母、飛彈、熱戰。但美國最常做的軍事行動其實只有三種:
 1. 出現在你家門口,提醒你:「我在看。」
 2. 出現在你鄰居門口,提醒鄰居:「不要亂來。」
 3. 在你家資產被搶走之前,先把有價值的東西搬走或鎖起來
如果台灣真的成為親中的國家,美國大概會有三層軍事行動。

四、第一層:非作戰型軍事行動 ——「我不打你,但我會站在這裡」
 1. 海空軍頻率提高
   不是為了保護台灣政府,而是提醒北京:「不要以為親中政權上來,你就能『和平接管』。
 2. 在日本、關島、菲律賓、帛琉預先部署
   不是要打台灣,而是確保:
   「一旦中國藉政局變化想做什麼,我可以立刻反應。」
   保護『在海外的台灣科技』
   例如亞利桑那、熊本、德國的台積電廠。雖然產能只有一小部分,但那是「可移動的台灣」,也是美國政府應付美國人的安全感需求

五、第二層:準軍事介入 ——「美國不是來打你,是來確保不會有人來接收你」
當台灣內部出現:
   外國代理人法開始抓 NGO、媒體、學者
   大規模抗議被持續鎮壓
   中資與親中勢力深入政府與關鍵產業

美國可能會進入「準軍事」階段。例如:
   以「資安合作」名義派顧問,實際上盯著台灣的軍事系統、通訊與半導體產線
   在周邊海域採取「阻止性行動」,不是攻擊台灣,而是把「來接收的那一方」擋在外面
接收逃離的人NGO、人權律師、工程師、AI 科學家

對親中政權而言,這是侮辱;
對美國而言,這是戰略:「我保護的是人才,不是政權。」

六、第三層:紅線 —— 什麼時候美軍會「直接進入台灣本島」?
機率很低、成本極高,但不是零。
前提只有一種:台灣親中到讓中國有機會「合法」或「半合法」接管台灣的軍事與科技資產。
不是台灣被攻擊,而是:台灣政權自己把門打開。
而那一天,就是美國必須決定是否軍事行動介入的那一天。

美國不會因為台灣是民主國家而動武
美國會因為另一件事而動武:不讓中國得到台灣的地理位置、科技資產與戰略價值。
這不是道德,是現實。這不是保護台灣,是保護自由民主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