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10-25

美軍官提另類戰略:若與中國開戰 別徹底摧毀港口 自由 20251022

【雙魚之論】
戰爭的戰略目標或戰術行動必定是審慎思考的結果,不會是發洩情緒,不能像俄羅斯濫炸烏克蘭劇院、幼兒園等,除只引起對方同仇敵慨外毫無實質軍事效果。日軍在戰爭後期的硫磺島、神風特攻隊等處於劣勢時選擇必敗的的孤注一擲也是一樣。
於是,Micah Neidorfler的評論「應避免徹底摧毀中國的海運基礎設施,以確保其在戰後能迅速恢復功能,避免全球經濟崩潰」是冗言贅語,至少是在侷限條件下才會成立。不過,作者的題目「為後天而戰」倒是點出了審慎為之的精要。
考慮到戰後的重建,任何戰爭的破壞都會是最小限度的,若美中有所謂全面大戰自然也不例外。假使美中大戰爆發,中國與世界經濟必然已經大幅脫勾,加上川普已經在執行中把生產能量回流美國的政策,無所謂「避免全球經濟崩潰」的情事。
Fighting for the Day After: Preserving Chinese Maritime Infrastructure in a Conventional War

美軍官提另類戰略:若與中國開戰 別徹底摧毀港口    自由 20251022

若美中爆發戰爭,美軍是否應該摧毀中國的港口?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一名軍官內德弗勒(Micah Neidorfler)上尉,近日在陸軍專業期刊《軍事評論》(Military Review上提出一個反直覺的戰略觀點:美軍應避免徹底摧毀中國的海運基礎設施,以確保其在戰後能迅速恢復功能避免全球經濟崩潰

根據國防新聞網站《Defense News》報導,摧毀敵方的戰略基礎設施,向來是美軍的核心準則。然而,內德弗勒警告,儘管美國正努力與中國經濟「脫鉤」,但從iPhone到稀土,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在各方面仍高度依賴中國的產業與進出口。若在戰爭中摧毀中國的港口,即便贏得軍事勝利,也可能因全球經濟的重創而成為一場「得不償失的慘勝」。他認為,由於中國不可能無條件投降,戰爭最終必然走向談判,屆時恢復戰後貿易將至關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