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uomintang, KMT) have, through the deliberate obfuscation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constructed an elaborate falsehood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Taiwan,
thereby suppressing discourse among scholars and the public while studiously
avoiding reference to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A clear example of
this was when legislator
The legal hierarchy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wartime political
declarations is self-evident and not subject to arbitrary distortion by
political actors. Regrettably, it was only after the CCP’s credibility had been
thoroughly undermined and its expansionist ambitions laid bare that nations
worldwide began to gradually uncover this truth.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prior to 1949 is not the same entity as the ROC
post-1952; there exists a profoun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continuity, such
that the two lack “continuity”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
This is a key legal finding in the “occupation and exile” model we have long
advocated regarding Taiwan’s status. It effectively clarifies the conceptual
confusion arising from the ROC’s nomenclature, aligning with the true intent of
former Examination Institute President Yao Chia-wen’s concept of “same name,
different entity” (tong ming yi wu).
The critical reality is that the ROC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re “not subordinate to each other”—the ROC represents Taiwan but not China,
while the PRC represents China but not Taiwan. If this understanding is widely
recalled and embra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isputes over
nomenclature become peripheral. After all, the existence of countries with similar
names does not undermine their statehood or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中共與中國國民黨,以掩蓋了關鍵資料方式編織了對台灣地位的龐大的謊言,所以阻止學者與民眾的提起之外,也絕對不敢提〈舊金山和約〉。前次,陳以信在國會單挑國史館的舊金山和約展覽就是明證。
國際和約與戰中政治聲明兩者法律位階高低一目了然,不是任何政客可以隨意誤導扭曲的。只是可惜,要等到中共信用全失、擴張野心畢露,世界各國才敢逐步揭露。
1949年前的ROC不是這個1952年之後的ROC,兩者有巨大的時空斷裂、所以兩者不具國際法上的「同一性」Continuity。這是我們推廣很久,有關台灣地位的「佔領與流亡」模式中的法理發現,可以有效澄清ROC名稱所帶來對於概念的混淆,也是前考試院長姚嘉文的「同名異物」的真意。
現實的重點是ROC與PRC「不相隸屬」—ROC代表台灣而不代表中國,同時PRC可以代表中國卻不代表台灣。這點若被各國回憶與廣為理解,所謂名稱之爭將變得很枝節—國際上,也許多相似名稱的國家,並不會影響其國格與國際參與。
外交部長林佳龍 具有國際法效力的《舊金山和約》簽署,取代《開羅宣言》及《波茲坦公告》等政治聲明
告別1945年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的新論述 姜皇池@自由 20250713
二○二五年七月七日外交部部長林佳龍出席「世界國際法學會與美國國際法學會二○二五年亞太研究論壇」,向來自廿餘國、五十多位國際法專家學者發表開幕致詞。於此致詞中,為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一九四五年中國政府繼承者自居、認為中國自一九四五年起取得台灣領土主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之主張,林部長特別指出:一、就國際法上台灣主權歸屬而言,《開羅宣言》與《波茲坦公告》均不具備處置之法律效力,一切須以《舊金山和約》為準;二、一九四五年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僅係受盟軍之託,管理台灣,從未取得台灣領土主權;三、台灣一九八○年代至一九九○年代的民主自由法治憲改,總統與立法代表均由台灣人民直選,不僅令中華民國政府取得代表中華民國(台灣)的正當性,更確立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相隸屬。檢視上述觀點,就台灣主權的立場,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終於能與「一個中國論述」劃清界線,正式主張不同於中國之台灣主權論述,殊值肯定。
回顧歷史,雖然政府始終知悉中華民國政府從未理所當然在一九四五年取得台灣主權,但是舊日國民黨政府基於各類考量,從未停止透過宣傳手段告知台灣民眾:台灣只能是中國一部分。然事實上,隨著檔案解密,最慢於一九五○年十月,即有外交部法政分析文件指出:政府所謂一九四五年起取得台灣領土主權之說法,充滿國際法與國際政治的瑕疵與風險。然而國民政府卻仍不斷地在國內以報章媒體或中文出版品大力宣導,更在國外透過英文文宣品,一再引導外國國際法學術界得出「台灣只能是中國」之結論。歷經數十年不斷論述,讓多數台灣人幾乎快要忘記「台灣可以是台灣人的台灣」。
尤有甚者,過去國民政府的台灣主權論述,其核心思想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就是過去在中國的中華民國,並主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此與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主張若合符節。但是,眾所皆知,依照國際法有效統治原則,中華民國(台灣)政府,早就不可能是中國代表;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資格是中國代表。於此狀況下,國民政府所高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毋寧是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在國際宣傳的說服力,不僅增加台灣在國際社會參與障礙,更降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侵略台灣的政治成本與法律障礙。
當今台灣終於也必須按照國際法有效統治原則,認清楚現實,建立台灣人的台灣主權論述。第一步,就是如同外交部立場所明確揭露:向一九四五年的中華民國告別。不僅一九四五年的中華民國從未取得台灣主權,當今中華民國(台灣)也從未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片刻,因此主張:「一九四五年的中華民國與當今中華民國(台灣)不具國家同一性」,即是在國家主權論述上與中國說再見的論述。中華民國(台灣)固然無從也無庸在情感、文化、血緣、歷史或習俗等方面,與中國全面切割,然就國際法上,領土、人口與資源等客觀國家要素而言,沒有任何要素能夠支持中華民國(台灣)與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是相同國家。
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互不隸屬,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是台灣人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