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05-10

中共對台灣的滲透,模式與對史丹佛相同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I noticed two languages in the report: “covering travel expenses” and “requiring her to communicate only through WeChat, a platform strictly monitored by the CCP.” These reflect ongoing issues in Taiwan, such as KMT officials extensively using WeChat, CCP-hosted receptions for students, temples, and village heads. According to Stanford University’s research, such actions align with activities aimed at recruiting spies and informants, which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should clearly regulate.
Lastly, while CCP sympathizers in U.S. universities us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s a shield—intentionally or not—to cover CCP’s technology theft and espionage, in Taiwan, the CCP doesn’t rely on “race” as a pretext. Instead, it disguises its infiltration through cultural exchanges (e.g., religion, students).

我注意到報導中的兩段話:「負擔旅費」、「要她只透過受到中共嚴格監控的平台微信進行交流」。這些,都是新聞報導中台灣正發生的事情,如國民黨幹部大量使用微信、中共落地招待學生、宮廟、里長等。比照史丹佛大學的調查,這些行為就是招募間諜與線民的活動,台灣政府當然應該管制。
最後,美國大學的同情中共者以「種族歧視」來有意或無意間掩護的中共竊取技術的間諜活動。台灣,中共不會以「種族」作為盾牌,而會以文化(宗教、學生)交流來化妝其滲透活動。
INVESTIGATION: Uncovering Chinese Academic Espionage at Stanford
調查:揭露史丹佛大學中國學術間諜活動 Stanford Review 20250507 / Taimocracy翻譯

無聲情報戰 史丹佛校刊揭中共特務冒充學生情蒐手法    中央社 20250508

史丹佛校刊訪問多名教職員、學生和中國專家後,昨天刊出調查長文指出,中共特務冒充學生,鎖定研究中國相關主題的女性。一開始看似無惡意的接觸變得越發異常且「執著」,而這只是校園大規模情蒐行動的一環。

「史丹佛評論」(Stanford Review)的調查以今年夏天的事件開頭。中共化名查爾斯·陳(Charles Chen)的特務透過社群媒體聯繫幾名學生,包括正進行中國相關敏感研究的學生安娜(化名)。

一開始,陳男的舉動似乎沒什麼惡意,只是詢問擴展人脈的機會。不久後,他的訊息卻顯得異常。

陳男詢問安娜是否會說中文,然後變得越來越執著,問的問題越來越私人。他會傳在中國成名的美國人影片,鼓勵安娜去北京旅遊,還說會負擔旅費,並傳銀行帳戶餘額的截圖來證明他「此言不假」,確實有買機票的財力。

令人不安的是,他還提到安娜從未向他透露過的個人資訊。

「史丹佛評論」指出,陳男建議安娜只在中國停留24144小時時間短到可以避免政府的簽證審查,並要她只透過微信聯絡。當陳男在她的社群媒體發文下留言,要求她刪除雙方對話截圖時,安娜意識到事態嚴重。

在間諜專家指導下,安娜聯繫有關單位。他們的調查顯示,陳男與史丹佛大學沒有任何關係,多年來一直假扮為史丹佛學生,只是在網路上稍微改變名字及形象。

陳男鎖定多名學生,其中幾乎全是研究中國相關主題的女性

「史丹佛評論」說,據協助安娜的中國問題專家稱,陳男很可能是中國國家安全部的特務,任務是識別對中共抱持同情態度的史丹佛學生,並蒐集相關情報。

今年3月,史丹佛大學校長李文(Jonathan Levin)收到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的信,內容詳細說明中國對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研究所構成的安全威脅。

根據「史丹佛評論」,多年來,史丹佛校園一直存在中國間諜活動的疑慮。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教授、學生和研究人員都樂於講述相關經歷,但拒絕公開談論,擔心遭到報復

一名親身經歷過間諜活動的學生因過於恐懼而不敢講述自己的經歷,連透過加密通訊的方式都不願意,表示「風險太高了」

「史丹佛評論」表示,在訪問多位匿名的史丹佛大學教職員、學生和中國問題專家後,「我們可以證實,中共正在史丹佛大學策劃一場大規模情報收集行動。換句話說,史丹佛大學有中國間諜」。

根據「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國的目標是取代美國主導尖端科技,這需要美國研究機構進行大量技術轉移,考量到史丹佛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其自然成為學術間諜活動的首要目標。

前白宮國安會官員特賓(Matt Turpin)指出,中國政府鼓勵學生違反承諾和利益衝突,確保他們帶回受出口管制限制的科技。

「史丹佛評論」也提到中共的非傳統情蒐手法。據一位不具名的中國情報收集專家,中國國家安全部利用「與情報界無關的一般民眾」來獲取敏感資訊,又稱為「非傳統情蒐」,目的未必是竊取機密文件,而是秘密取得美國創新背後的技術

匿名史丹佛教職員表示,這種非傳統情報收集在史丹佛相當普遍,尤其是在AI與機器人領域。

中國2017年頒布的國家情報法規定,所有中國公民無論身處何處,都必須支持與配合國家情報工作。據統計,史丹佛校園內約有1129名中國留學生,而其中部分人正積極向中共回報情報。

一位在史丹佛就讀的中國籍學生說,許多中國學生都有指定的聯絡人。中共想了解史丹佛的一切。

史丹佛大學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進一步列舉了同學匿名監視的例子。學生發表有利於達賴喇嘛的言論,或批評中國在若干議題上的立場,就會有人提醒他們,在中國的家人可能會受到牽連

特賓也說,中國政府花大量時間收集留學生的資訊,他們非常清楚誰在做什麼,如果有學生接觸到政府渴望了解的資訊,要聯繫相當容易。北京同時使用胡蘿蔔與大棒策略,提供資訊者可獲獎勵;如果不提供,就會受到懲罰

史丹佛評論1987年由史丹佛大學學生創辦。這份調查以20247月到今年4月期間進行的十幾次採訪為依據,對象包括教職員工、現任和前任學生、專門研究中國情報行動及科技轉移的獨立專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