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04-20

沈榮欽論〈重建全球貿易體系的使用手冊〉

〈重建全球貿易體系的使用手冊〉 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沈榮欽FB 20250417

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台灣媒體的標題都是「美債危機要爆了?楊金龍憂金融市場崩潰」,不過這個標題有相當的誤導性。

史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是美國哈德遜灣資本管理公司的高級研究員,川普於去年 12 月提名他為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候選人,於是他在 11 月寫的《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一時之間洛陽紙貴,等到他上個月上任之後,之前傳說的《海湖莊園協議》就在華爾街金融圈熱議,台灣金融圈更吵得沸沸揚揚,比美國還熱。

米蘭在文章中提到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這是特里芬在 1960 年代提出,當一個貨幣被當成全球儲備貨幣,為因應各國對此貨幣的需求,會造成這個國家長期貿易逆差,當貿易逆差不斷累積,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後,反而會削弱市場對這個貨幣的信心,最終動搖其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具體來說,美元霸權來自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各國無論是跨國貿易或是投資,對美元需求大增,美國便透過出口美國國債獲得外匯,加上美元匯率高估,美國人購買力大增,外匯用於購買進口商品,產生貿易逆差。

這也衍生出一些其他問題,例如米蘭認為,美元長期高估,傷害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等等。

這並不是說美元霸權沒有好處,當然不是,美國獲得「印鈔權」就是最大的優點,還有便宜的借貸成本、較大的購買力,以及得以利用金融體系追求國家安全目的(如懲罰不聽話的國家),並打造了一個有利於貿易與投資的國際安全秩序等。

米蘭認為美國還未達到特里芬難題的臨界點,但是隨著美國在全球 GDP 和軍力所佔份額的縮小,美國的經濟負擔也隨之增加,美國發現承擔全球安全的責任變得更加困難,因為經常帳赤字不斷擴大,而美國生產設備的能力也變得空洞化。不斷增長的國際赤字是一個問題,因為它給美國出口部門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並引發了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問題。

因而米蘭提倡美國重新打造全球新貿易體系,其中的核心除了關稅之外,就是美元貶值!

當然美元貶值會對金融市場與經濟引發一些不利的後果,米蘭主張這些後果要不是實際上並不嚴重,就是可以用一些比較創新的方式來處理。是否可以同時追尋某些可能相互衝突的目標,是米蘭和批評者之間最大的差別。

重點是如何達成新秩序,美元貶值需要其他主要國家的同意與合作,米蘭建議可以模仿《廣場協議》的方式來達成《海湖莊園協議》。根據 Poszar 2024)的建議,可以將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傘國際金融體系聯繫起來,藉由降低利率的方式為安全區提供資金。他總結《海湖莊園協議》如下:

1)安全區是一種公共財,其內部的國家必須透過購買國債來為其提供資金;
2
)安全區是一種資本財;其資金最好來自百年債券,而不是短期票據;
3
)安全區有鐵絲網:除非你用短期票據換取債券,否則關稅將把你拒之門外。

美元貶值有助於在美國創造製造業就業機會,並將世界其他地區的總需求重新分配給美國儲備債務的到期有助於防止金融市場動盪和隨之而來的經濟損失。

但是儲備債務的到期將利率風險從美國納稅人轉移到外國納稅人,美國要如何讓貿易和安全夥伴同意這樣的協定?米蘭認為有三點:首先是關稅大棒。其次,安全防禦傘是誘餌,但也有失去它的風險。第三,面對較高的利率風險,央行有充足的工具來協助提供流動性

要注意的是,雖然有閣員提過,但是川普本人並未表示要推動《海湖莊園協議》

正是因為台灣正好滿足米蘭的條件:
1.
外匯存底中有大量美元資產;
2.
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護網;
3.
美國是主要出口市場。

因此被視為可能需要購買美國債券的國家之一,才有了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對央行總裁楊金龍的質詢。

鄭正鈐的質詢是建立在一種假想的情況:「美國是否可能逼迫外國債權人將所持美國國債換成 100 年期零息債券,倘若發生,台灣要如何面對?」

楊金龍其實可以事涉敏感的假設性問題不直接答覆,不過楊金龍依舊老實答覆,「100年期零息債券」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相當於美債的倒債,因此才有各大媒體有某種誤導性標題產生。其實央行總裁動輒瞻觀,對於立委具有誘導性的假設性問題,可以拒絕回覆,或是使用更抽象的方式回答,才可以避免無謂的炒作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