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to six forums hosted by civilian organizations
that focus on the issue of Taiwan's defense this year. This suggests that the
threat of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more than real. With the help of civilian
perspectives, some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related creative viewpoints, have
been made public.
Most wars happen between two countries, meaning that the parties involved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e it totally or slightly different. The
invasion of Kuwait by Iraq was one of the few exceptions. Unfortunately, in the
case of a potential war where China invades Taiwan, it would occur within the
same language circle, despite the fact that China uses Simplified Chinese while
Taiwan uses Traditional Chinese.
The shared or similar language and culture erode the determination for defense.
No one can be certain what the defense strategy will be until D-day+1. People
tend to perceive the conflict as a civil war rather than an invasi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which not only confuses the people of Taiwan but also triggers
debates in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that support Taiwan, potentially delaying
timely assistance.
This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that beyond military measures.
今年至少有五到六個由民間組織主辦的論壇,專注於台灣的防禦議題。這表明台灣海峽的戰爭威脅不僅是真實的,而且相當現實。在民間觀點的幫助下,一些缺點以及相關的創意觀點已經被公開討論。
大多數戰爭發生在兩個國家之間,這意味著參與方擁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無論是完全不同還是略有不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少數的例外之一。
不幸的是,在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戰爭中,儘管中國使用簡體字,而台灣使用繁體字,但這將發生在相同的語言圈內。共享或相似的語言和文化會削弱防禦的決心。在D日+1之前,沒人能確定防禦策略將是什麼。人們傾向於將這場衝突視為內戰,而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入侵,這不僅會讓台灣民眾感到困惑,還會在美國和其他支持台灣的國家引發爭議,潛在地延遲及時的援助。
這是超越軍事措施的至關重要的心理作戰面向。
台北安全對話 蔡總統促強化重層嚇阻 中時 20231109
印太情勢升溫,蔡英文總統8日表示,日益升高的「灰色地帶」活動破壞印太區域穩定,台灣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和社會韌性,採取全面對策強化重層嚇阻及國防自主。國防院董事長霍守業也呼籲各國,防範區域熱點發生衝突,避免讓人類陷入另一場戰爭浩劫。
國防安全研究院昨天舉辦「2023台北安全對話」,蔡英文以烏俄戰爭及中東持續爆發的衝突為例,指面對這些日益嚴峻的安全挑戰,我們不能將和平視為理所當然。日益升高的「灰色地帶」活動嚴重破壞印太區域穩定,其中包括在南海和東海的海上恫嚇,台灣更是不斷遭遇挑戰。
她說,台灣人民有決心守護我們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首要任務就是要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藉由精進後備教召訓練和民防來強化社會的韌性。除了協助軍事作戰外,台灣的民防系統還提供確保社會持續運作的任務。
蔡英文表示,我們採取全面對策以強化重層嚇阻及國防自主,強調台灣安全與印太地區和世界安全息息相關,籲大家齊心遏止區域中的冒險主義和侵略行為。
霍守業也表示,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無論天災、人禍與戰爭,均對人類生存造成極大威脅。他以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為例,各界均無法預測戰事何時停止。另一方面,在中共日益擴張且持續強化對台威脅背景下,亦使各界高度關注東海、南海及台海是否可能爆發衝突。
他期許印太地區與全世界的國家共同努力,強化嚇阻,以求區域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也避免讓人類再陷入另一場戰爭浩劫。
經濟學人:共軍登台 代價遠超過諾曼第 引述解放軍研究 後勤補給恐陷困境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這是他們的軟肋 聯合 20231109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軍方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補給,將遠超過一九四四年盟軍諾曼第登陸的運輸及物資規模,入侵台灣將使中國陷入後勤補給困境。
「經濟學人」指出,解放軍一份研究估計進犯台灣必須動員三千列軍事列車、一百萬車輛、二千一百架軍機與八千多艘船艦來運輸軍隊、裝備與物資。另一項研究推測,登陸台灣需要超過三千萬噸物資,規模遠比一九四四年六月美國和其盟邦用於諾曼第登陸的船隻、車輛與物資來得多。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這是他們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共軍一旦登陸,仍必須打一段時間,或許一周、兩周。屆時後勤補給在哪裡?後勤的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必,我們在自己的院子內作戰。」
「經濟學人」說,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中,共軍九千餘人渡海進攻,在沒有彈藥補給、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大部分陣亡,一部分被俘,作戰宣告失敗。近七十五個年頭過去,中國軍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若真有意發動台海戰爭,兩棲登陸作戰的後勤考驗仍令人生畏,足以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猶豫不決。
中國國防工業雜誌去年十月寫道,俄羅斯軍事後勤和補給不足,「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特別是在未來穿越海峽和奪島方面,呼籲當局增加軍事補給庫存。「現代戰爭消耗的物資數量驚人,尤其是在持久的消耗戰中,彈藥和物資耗盡的一方必然是輸家。」
中國軍方機關報「解放軍報」今年二月指出,隨著作戰行動節奏加快,向前線運送彈藥和其他物資變得益發困難。未來戰線勢將拉大、作戰部隊將分布於更廣泛地區,使後勤作業更加複雜,中國現有的後勤運輸能力尚不足以應付現代戰爭。
研究解放軍後勤議題的美國與台灣專家認為,共軍的弱點包括重裝備運輸工具不足,過度依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的公路和鐵路,以及分配至作戰部隊的後勤人員較少等。
美國前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質疑解放軍空軍是否有足夠的維修能力、備用發動機以及訓練有素的戰機飛行員,並認為恐難以執行持續兩周以上的作戰任務。
《經濟學人》報導 點出解放軍軟肋 超過諾曼第規模 陸侵台恐陷補給困境 中時 20231109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解放軍一項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3000列軍用列車、100萬輛車、2100架戰機和8000多艘船艦來運輸部隊、裝備和物資。這些數據遠超美國盟軍1944年諾曼第登陸的物資和運輸規模,入侵台灣恐讓解放軍的後勤補給陷入困境。
《經濟學人》指出,隨著俄烏戰爭暴露俄軍後勤方面的缺陷,中國也開始關注,若要入侵台灣,後勤人員是否能提供解放軍足夠的燃料、食品、彈藥、醫療服務和其他關鍵支持,以維持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月的軍事行動。
報導指,解放軍專家花數年時間分析諾曼第登陸、韓戰和福克蘭群島戰爭的兩棲攻擊。雖然俄羅斯主要透過陸路入侵烏克蘭,但中國國防專家仍仔細研究俄烏後勤工作,吸取教訓。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說,「這是解放軍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一旦登陸,他們還得打一段時間,可能1周、2周。後勤補給在哪?解放軍的後勤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需要。我們在自己的院子裡作戰。」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8日於「2023台北安全對話」視訊演講也提出嚇阻的成本遠比戰爭低;防衛意識影響戰爭等3項對台啟示,建議台灣也能向烏克蘭、以色列學習,因為即便他們正在受苦,仍能夠繼續迎戰。
另據《美國之音》,美國7日表示,6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核子對話由美國務院助卿史都華與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孫曉波帶領。美國相當關切中國核武庫的擴張。根據五角大廈估計,中國擁有約500枚核彈頭,到2030年很可能部署超過1000枚。雖仍低於美、俄核武數量,但分析師認為可能增加衝突風險。
美國務院會後發布聲明,積極評價此次軍控會議,稱「雙方就武器控制和防止核子擴散等問題進行坦誠而深入的討論,作為維護美中開放溝通管道,及負責任地管理雙邊關係努力的一環。」中國外交部則發聲明強調,中美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合作。
學者:不管結果 台灣都很慘 合理戰略是「實力和平」 穩固兩岸關係避戰
聯合 20231109
經濟學人雜誌專文指出,中共如果發兵登陸台灣,所需兵力可能超過諾曼第登陸,帶來極龐大的後勤壓力,可能超過解放軍所能負荷。對此,學者認為,共軍若對台灣實施傳統登陸,的確難度極大,犧牲也必然慘重。但也正因如此,北京會利用長程飛彈等方式,優先以截斷我方能源供應為目標,以最低成本達成迫談。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表示,國外媒體與學界對兩岸衝突的機率與可能結果,論述往往人言言殊,不宜見到自身有利說法就高枕無憂。另外,不管戰爭結果如何,台灣社會必定承受慘重損失,最合理戰略仍然是「實力和平」:一方面積極備戰,同時又要穩固兩岸關係,盡量避免戰爭發生。
國防部前視察盧德允表示,台灣海峽對於大軍登陸作戰,的確是非常大的障礙,使傳統登陸戰法幾乎不可能。但也因為如此,正好驅使中共不走老路,採取前所未有的攻台方式。
盧德允舉例,中共可能以遠程飛彈對第二島鏈以西的海域實施全面封控,在海上實現區域阻止和反外國勢力介入,目的在於不讓油輪、天然氣輪等台灣賴以為生的能源進入,一旦能源供應接續不上,台灣社會進入沒水沒電的困境,就會導致兩岸天平崩毀,中共便能逼迫台灣當局上談判桌。
美陸軍前官員:台海出事 美部署需時間 「台北安全對話」登場 英學者建議 台灣應強化海洋拒止
聯合 20231109
「二○二三台北安全對話」昨登場,蔡總統在會中表示,台灣人民有決心守護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首要任務就是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和社會的韌性。與會的美國陸軍前代理部長惠特利(John Whitley)說,美國已與台灣共同研討防衛計畫、訓練及軍事投資,但台海若發生危機,美軍的部署需要時間,美國民眾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蔡總統昨出席「二○二三台北安全對話」,她向與會國際學者及駐台使節表示,台灣人民了解,無論對自己、鄰國或合作夥伴而言,保衛國家都至關重要,過去一年,我國恢復一年期義務兵役,加強義務兵的實戰化訓練,調整部隊結構,確保國軍能夠因應現代戰爭的挑戰,國防預算連續八年持續增加,明年將較今年成長七.七%,約占GDP二點五%,今年九月潛艦國造第一艘原型艦下水,證明保衛國家堅定不移的決心。
惠特利表示,台海若發生危機,美軍的部署需要時間,美國民眾的支持也十分重要。美國國防部除了積極建立反制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能力與計畫,也與台灣共同研討防衛計畫、訓練及軍事投資。然而,他也說,若要加強美國與盟友長期援台的承諾,台灣抗敵意志至為關鍵,這也是烏克蘭仍然可持續抵抗俄軍侵略,阿富汗快速崩解的主因。
英國皇家聯合三軍國防研究所沃特林(Jack Watling)表示,台灣應強化海洋拒止,發展智慧水雷、水下載具、電戰等能力;亦應檢視台灣的複雜地形對防衛作戰的幫助,因這取決於對手的感測能力與台灣的中程防空體系。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指出,台灣最迫切的是建立起軍事嚇阻能力以應對中國大陸的威脅,而要具備此戰略能力,則須與區域內民主國家合作,以集體力量削弱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發動戰爭的自信,降低中國武力併吞台灣的意圖。
美國國防部前次長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表示,面對中國實力擴張,美國、台灣等盟友必須加強嚇阻能力,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了解發動戰爭是必須付出高度代價與極高成本的舉動。
城鎮作戰設定 未考量我防務需求
聯合 20231109
以「俄烏戰爭對嚇阻中國的啟示」等題為主旋律的官方國防智庫研討會昨登場,知名國際期刊同步刋登共軍登陸台灣後勤將陷窘困的文章,作者未具名,內容恰好與研討會「相互輝映」,合奏台灣與友盟緊密連結、台灣國防政策正確的景像,描繪台灣戰力提升置重點於城鎭作戰後防務有成。
美方去年起灌輸我國烏克蘭抵擋俄國的陸戰思維,嚴格檢視我本土作戰能量,透過外交遊說從內部改變我軍方態度,除對美一次採購高價岸置魚叉飛彈系統,漢光演習連兩年轉向挖戰壕等城鎮作戰驗證,後備軍人教召時間、義務兵役延長,均投注民力與國力積極展示決戰戰場設定在陸岸本土的決心。
但我國投注大筆預算甚至影響建軍順序的魚叉岸防系統,要拖延至二○二七甚至二○二九年才能獲裝,大批對美軍購裝備延遲交裝,失卻戰備急需的意義,對照美方當時強烈需索我方採購,更形諷刺。
烏克蘭與台灣的戰場環境不同,俄烏陸地接壤幾乎無險可守,陸軍是作戰主力,海空軍支援,烏克蘭領土廣大以空間換取時間。但台海天險阻隔兩岸,交戰主力必然為海空軍與導彈,當陸上對決登場時,恐勝負已定,台海縱深短淺,共軍作戰節奏快速,首戰即決戰,防務與國力當然要投注海、空載台,藉由能靈活投射的火力,將主戰場局限在台灣海峽與周邊水域。
美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時,共軍對我軍事威攝,演示首戰以導彈越過本土上空的科目,至今對台實施海空戰備警巡也是海空封鎖、搶占要域,台灣位處第一島鏈要津,陸域戰力固須維持,國家防衛更應結合自身條件評估,否則斥資軍購,也無法有效建軍。
美國前代理陸軍部長惠特利稱美國助台須考量美軍時間與美國民眾支持,委婉表達要美軍干預台海情勢,對美方是複雜的政治工程,台灣在防衛需求應務實面對,因為台海發生衝突,這仗多半還是要自己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