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記錄。
要注意的是隨同侯友宜訪美的幕僚,表示其外交國防政策是這些人在打理: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立委江啟臣及吳怡玎、國民黨駐美代表黃介正、國民黨駐美副代表秦日新,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盧業中教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教授,以及競選辦公室新聞組召集人張其強等人。
侯友宜的主張
侯友宜FB 20230920
在The Heritage
台灣身為印太地區的民主夥伴,我在美國的第四場智庫座談,向「傳統基金會」的學者宣示:台灣不只是夥伴,更會是善盡責任的夥伴,努力促進和平,降低任何可能造成衝突的風險,就是我們的責任。
我引用了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曾經提出的概念,台灣願意扮演「負責任的關係利害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因為捍衛自由、守護人民,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關係著包括台美在內,印太地區所有民主盟友的共同信念與價值,雖然我相信,兩岸應該加強對話,增進功能性互動,才能降低衝突的風險,但也不會對北京的意圖,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經濟發展與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高科技產業,是台灣生存的命脈,只有讓台灣遠離戰爭,讓台海和平,才有助於區域的穩定,才能讓台灣持續繁榮。
在Brookings Institute
我主張,兩岸必須對話,才能維持台海和平,但我深信,要有實力才有和平,我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的演說,宣示了我的3D戰略主張:
一、嚇阻(Deterrence) 我們必須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備戰不啟戰,讓對手在軍事上無法樂觀,不輕易開戰。
二、對話(Dialogue)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持續兩岸的溝通與交流,更要避免軍事上的誤判。
三、降低風險(De-escalation) 透過「功能性議題」的互動,建構「有原則的互動關係」,以交流增進理解,用實力確保和平,降低衝突爆發的風險。
我很坦率、並且直接的,和在場的學者像是國人熟悉的AIT前主席卜睿哲,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等人,交換了彼此對台海以及美台關係的看法,雖然對於這場閉門會議的討論內容,我無法轉述,但謝謝葛來儀女士在面對媒體時對我的形容:「侯友宜已做好充分準備,對兩岸問題的回答非常全面;確實充分理解台灣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台灣、還包括美台必須共同完成的事情,並已經考慮到所將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其實,這是我幾十年公務生涯的經驗和訓練的累積,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周密的思考,才能面對任何突如其來的挑戰!
在CFR(外交關係委員會)
再訪重量級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
我宣示「讓臺灣遠離戰爭」!
在「外交關係委員會(CFR)」餐會上,我向智庫學者強調,事在人為,兩岸應加強對話,增進功能性互動,才能降低爆發衝突的危險,這不僅能讓臺灣遠離戰爭,維護臺海和平,也有助於區域與全球的穩定與繁榮。
外交關係委員會連續3年,將臺海危機列為全球潛在衝突最高優先,這代表一旦兩岸爆發軍事衝突,將嚴重衝擊美國國家利益,也證明臺海局勢,牽一髮動全身,與印太區域秩序,息息相關。
我這趟美國行最重要目的,就是向各方闡述,如何「建構臺灣足夠的能力,以實現讓全世界都安定」的願景,我態度堅定,有信心與美國和全球各國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區域問題。
在NCAFP(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
拜會重量級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 我宣示:「臺海安定、臺灣安全、世界安心」!
美國的第一個拜會行程,就是長期關注兩岸情勢發展的重量級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上午一起參加討論會的,包括了「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艾略特大使(Susan M. Elliott),美國前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現任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論壇主任、前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前亞太副助卿、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以及線上出席的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還有多名亞太事務專家學者。
我在會上強調,我不會將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支持,視為理所當然,我當選後,臺灣不但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反而會稱職扮演「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的角色。
我對北京也不會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我認為,臺灣必需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嚇阻中國大陸動武,並加強對話,降低衝突,實現「臺海安定、臺灣安全、世界安心」的目標。
這是我在美國第一場智庫座談會,我會繼續利用每一次的交流機會,讓美國更加了解臺灣,也更支持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