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09-21

侯友宜訪美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正如阿扁可能英文發音不佳,但台大菁英與海商法執業,絕非不懂英文。侯友宜雖然留學經驗,但刑警需要洞察力,也不會是草包(那是政治貼標籤)。
執政不是個人秀,執政靠的是團隊,包括政經實力者與策士幕僚小布希就被視為夯夯的,但幕僚卻是非常有經驗的老臣。由人事就可以知道未來新政府的政策走向。
以此觀之,不能小覷侯友宜的後勢。畢竟國民黨的基盤很大,只要朱立倫大致上能做好箍桶工作。
美方的等距接待,也是預留未來合作的機會。這點,民進黨秘書長在中常會的評論「在國內媒體、各界訊息反應度跟關注度都不高,不過侯此次出訪有2特點,首先是凸顯他對國際政策的不了解,面對國際外交也沒有充分做準備」,似乎淪為競選宣傳。

羅森柏格23接待 美方微妙安排    聯合 20230921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華府行,與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兩天三餐會面,僅公開一場。在美方公平對待台灣各黨總統參選人之際,除強調見了哪些行政部門的重要官員、是否進入國務院或白宮,也可觀察其安排傳遞了哪些訊息。

華府僑宴,羅森柏格與侯友宜同進同出同桌;早餐會後,侯友宜先赴智庫、再訪AIT,羅森柏格親自迎接,期間還有行政官員與侯「溝通國際合作」,羅森柏格與侯再共同午宴。侯團隊對早午餐會都三緘其口

二○一五年,藍綠參選人朱立倫、蔡英文皆兩度進出國務院;兩人訪美雖相隔五個月,但會見的官員、進出的地點,甚至談話時間都相同。此為美方對各黨參選人等距交往細膩之處。

不過,今年美國接待三黨總統參選人的規格難與過去相比。賴清德八月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但賴也是副總統,以「總統特使」角色出訪,依慣例不能進入華府;柯文哲四月訪美,也曾「三進」AIT,但那時柯還未獲民眾黨提名為總統參選人。

美方對侯友宜認識不深,更可說是陌生與好奇。侯此趟訪美行程,安排採保守策略,除了避免對手見縫插針,也尊重美方意願、守護彼此默契,有助於形塑「穩健的風險降低者」與「可預期」的政治人物。他在智庫閉門會議強硬表達堅持反對一國兩制與台獨立場,形象更立體;四十八小時會見十四名參眾議員,也展現團隊實力

對美方來說,羅森柏格的大方接待,與其說是補償,更可說是在美中競爭之下,審慎處理台灣議題的微妙安排。而在紅線之內,侯訪美提出的論述試圖找到新平衡點,與他的兩位對手比較,侯可提高與賴清德對抗的實力,壓力也勢必轉至有意二度訪美的柯文哲身上,在競合間增添柴火。

記者國會追侯 夏立言白髮指路    聯合 20230921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連兩日在華府拜會國會議員,光是在各辦公室間穿梭,侯或搭汽車或搭國會小火車,更多的是步行,穿越各色長廊,腳步沒停,一邊感嘆「這沒人帶領真的會迷路」。

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共五三五人,以參眾兩院所在的國會大廈為界,三棟參議員的辦公大樓在北側,眾議員辦公室分布在南邊的三棟大樓內,為方便通勤,國會在地下室建造三條地鐵線

侯友宜只有兩天時間能拜會美國國會,行程安排只能配合議員的時間,經常「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這邊剛拜會完眾議員,下個行程就得趕到北邊和參議員對談;和參議員暢聊後,必須快步搭乘電梯下樓,登上國會小火車,或走上一條兩側都由紅磚鋪就的通行道,移動到另一棟。

侯友宜率大隊人馬訪問國會,對記者來說是幸亦不幸,多數時間無法貼身跟侯行動,常常他一腳踏進電梯,記者就轉身狂奔到地下室東找西望;在西裝革履的人海中,侯走在最前面,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一頭白髮鶴立雞群,成了另類交通指標。

侯在華府拜會十四名國會議員(含巧遇兩位),交通時間占了不少,行程很難無縫銜接。他說,議員們談得最多的就是台海局勢。美學者則不約而同使用「實質討論」來形容與侯的閉門對話。

侯的投書在抵達華府的第一個深夜上架,不少學者的問題就從這篇文章出發,要求侯進一步說明如何落實主張。

但無論是學者或議員,都避免直接評價侯友宜的表現,而是肯定這樣的討論有助理解侯與國民黨的政策,避免自己的意見,被貼上支持或不支持台灣特定參選人的標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