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改革,只能我來做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30907
近幾年,如果你有長期關注某一個的議題,此議題包含多面向,屬於有點複雜的,可能會發現,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神話,一個個接著破滅。
尤其是教育,這些年談北歐,十幾年前說歐洲某國,二十多年前談美國某些州,中國開放後有特定一群人抱團狂吹幾十年。
總之,台灣教育在地獄十八層,外國處處是天堂。
這不是我們特有的現象,羨慕外國的優點,想要與之看齊,這是好事。外國也一樣,總是望著其他國家,看自己則是萬般不順眼。
那為何說神話破滅?其實就邏輯來說,每個國家若都相互羨慕,就代表沒有一個完美,應該是各擅其長。然而台灣在談改革,往往將外國講述成仙境,好像只要照著做,我們就算進不去,在門外吞吐芬芳也好。
多年後,這些曾被捧成神話的國家,似乎也沒那麼美,問題頻繁出現。網路發達後,無法繼續壟斷話語權的媒體,以及特定人士,被有在當地生活的台灣人,一個個戳破泡泡。
原來,美好的國家也是很多問題,沒有完美的方案,凡事都要取捨,而這個國家選擇了A道路,必然在B路線上走不遠。台灣之所以看來沒那麼好,原來是以前講神話的人,把A當成善良,B看作邪惡,在二元論下難怪可以輕易貶台灣下地獄。
唉
不只是教育,舉凡各種社會議題,多有這類狀況,越是長期關注,就越發現事情的複雜性,之所以辦不成,往往跟沒理想無關,單純現在做不到。
做不到的理由可多著,絕大部分都是沒錢,或是施行下去的反作用力太大。沒錢還好講,反作用力多出在人民身上,當我們想改的議題,對於當事者來說沒好處,即便長遠是好的,依然會被阻礙。
我們能夠輕易的善惡二元論,把擋在前方的都看成壞蛋?
這不是國安議題,國安的本質是國家認同,台灣的國安弄不好,是因為認同混亂,無法畫出那條線。所以中國才會搞滲透,無孔不入的混淆國家認同,不然國安紅線確定,哪有滲透空間。
一般的經濟社會性議題,皆屬數十年來,各階層的人生活在台灣,交錯影響的結果。改革必然有人得有人失,得利者不一定是善人,損失的也不見得是壞人,或許甲議題你得利,卻在乙議題上損失,所以我們可以說你亦正亦邪?
我們看到的各種改革神話,都有其背後的道理,像是教育上,在資源不變下,你無法同時做到追求卓越與攜手扶助,也就是增A與減C各自花費資源,不可能要求一個老師,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作到。
很殘酷?但很現實,因為增A與減C的對象,本就是兩套教材,你要採取折衷方案,讓班上屬於B的多數人可以提升,相當於要A跟C的人都忍耐。
難怪台灣有一群人,堅定支持聯考復辟,恢復能力分班,當中更有人覺得中國教育才是完美。
哈
當然錯,錯得離譜,當我們採取能力分班,就是智力教育上的效率最大化,但德體群美四項都被犧牲掉。放大來說,我們將會得到一整群具有階級歧視,文憑至上的世代。
意即,你在教育議題上採取了某項的最大效率,就是把教育其他面向的問題,丟給社會去處理。多年後,這些成本都將反映到經濟與社會上,大家還是得買單。
然後,你就會看到這群學歷至上世代,大談社會階級的重要,認為下等人活該被奴役,上等菁英才有資格談統治。這不就支持貴族制,把自己造成的社會成本丟給其他人去買單,講話還挺大聲的。
我現在不大去跟下兩代人吵架,說穿了就是覺得沒意義,當年我也很嗆,覺得上兩代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不改革就救不了台灣。
現在,我只覺得,會認為自己掌權才能拯救國家的人,實在囂張狂妄,程度又低落的無以復加。
社會上每個議題都是扣在一起的,像 林秉宥 選上議員前,碰多少農畜牧業的東西,又有幾個人知道?這些產業爹不疼娘不愛,政客最喜歡犧牲這些人,反正什麼都補貼就好,眼不見為淨對都市人來說是標準技能了。
所以呢?我們還能怎樣?
不怎樣,改變是從每一個人開始,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的社會,舉凡教育、環境、勞權...真的比較現在好嗎?這種人睜眼說瞎話,臉皮厚實的程度,堪稱良心被狗啃。
我現在心態比較接近姜太公釣魚,你想學我會教,願意討論就來喝杯咖啡,吵架就免了,請到隔壁去吵。
沒辦法,太多議題都是每年定期發作,或是每個世代都要講一次,大多標榜達不到的完美,追求永續的改革。
這種話我現在說不出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