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AT1債券價值歸零 恐衍生訴訟
經濟日報 20230322
在瑞士政府撮合下,瑞銀集團以30億瑞郎(約33億美元)收購瑞士信貸,但瑞信約等同總額160億瑞郎(約173億美元)最高風險級債券AT1債被監管機構歸零,震驚投資人。富邦金高級顧問龔天行指出,此舉未來有可能衍生法律訴訟。
龔天行說,這次瑞士央行採取霹靂手段,重點就是要預防性作為,不要等到真正做不下去才出手,於是強硬撮合瑞銀併瑞信這樁交易,不過光是看去年底瑞信財報,其資本適足率很強,甚至強過併購它的瑞銀。且瑞信的財報還算透明,只是過去幾年醜聞不斷,市場對它信心極為脆弱。
在這種情況下,瑞士央行的做法是不得已。不過,處理方式有別於傳統作法,大出市場意料之外,一是不讓大股東有表決權,瑞士不惜修改法律,讓交易雙方獲得授權繞過股東投票決定,也就是只要董事會通過,所有股東對出售和出售的價格不能有任何質疑;第二個是讓持有到期的AT1債券投資人沒辦法轉成資產淨值,而是統統歸零。
一般而言,債券優先權高於股票,意味一般是股東先虧損歸零後才輪到債券。但這次交易AT1債券先於股票歸零。現在不但這類債券投資人受償順序排在股東後面,不但變成壁紙,甚至連壁紙都稱不上。
瑞士當局會做出破壞慣例的事,主要是避免直接接管恐引發信心危機及系統性風險,因此直接推動合併,又擔心瑞信投資人可能有股票質借,若股票價值歸零,恐牽動股市及之後的金融問題,所以跳過普通股,先由AT1債投資人承受損失。
瑞信AT1債券歸零 國內投資人16億泡湯
聯合 20230322
瑞士銀行(UBS)收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但同時瑞信「額外一級資本債」(AT1)全被註銷成為壁紙,衍生「債券歸零」風波,雖國內金融機構未踩雷,但金管會昨天公布最新統計,國內有五家銀行財富管理部門曾銷售瑞信AT1債給客戶,國內投資人投資的十六億元將成壁紙。
經歷瑞信事件,國際上銀行發行的AT1債都受到影響,恐將引發贖回潮。銀行局統計,截至二月底,國內有十七家銀行有銷售其他銀行發行的AT1債,而國內投資人透過銀行財管投資瑞信以外的其他銀行發行的AT1債約達三四五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通常會發行AT1債的都是金融機構,國內投資人投資的多是國際上大型銀行G-SIBs(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發行的AT1等級債券。AT1債本來就擁有高風險的特性,客戶在投資前,銀行須充分告知相關風險,公開說明書中也要載明風險,將請各銀行留意,避免出現銷售糾紛。
童政彰說,銀行銷售AT1債會經過認識客戶(KYC)的程序,只會賣給專業投資人、高資產客戶,如今瑞信AT1債發生違約,銀行對於客戶關懷與資訊提供都是必要的,銀行也要協助客戶看合約上是否有贖回條款,已請銀行要掌握進度,並落實對客戶關懷。
投信基金方面,證期局統計,截至二月底境內投信基金投資瑞信相關股債曝險約○點二八億元;另截至一月底,境外基金投資瑞信股債曝險約四十六億元。但針對投信基金踩雷到瑞信AT1債部分,證期局表示,境內基金確定沒有,境外基金則還在清查中。
不過,瑞信AT1債最大買家為PIMCO(品浩),PIMCO昨已公布持有瑞信AT1債規模達八億美元。證期局表示,若以PIMCO公布的數據,並按照國人投資境外基金的投資比率來估算,踩雷約七二九四萬元。但官員說,基金是一籃子股債,若投資瑞信AT1債占比不大,對基金淨值影響不大。
銀行主管指出,AT1債因為可轉換成股票及可在銀行發生危機時註銷,殖利率比傳統債券要高,也因為風險高,國內金融機構基本上不會去碰,由於過去全球長期低利率,這類債券票面利率高,受到不少專業投資人歡迎,國內部分銀行也有作為財管商品來銷售給高資產客戶。
170億美元慘淪壁紙的瑞信AT1債券是什麼?Q&A一次看懂
經濟日報 20230320
瑞銀集團(UBS)同意收購瑞信(Credit Swisse)之後,將使得大約160億瑞郎(173億美元)的瑞信債券「變壁紙」,這些債就是被暱稱為「可可債」的CoCo Bond,亦稱為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
CoCo債的全名是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 Bonds、CoCos),是種在歐債危機後才出現的債。它是銀行債務中的最低級別債券,代表在良好環境下,能產生高收益;反之,若銀行狀況壞透了,這類債券就會率先受到衝擊,淪為「海嘯第一排」。
瑞信的AT1債「蒸發」,將強化新的被合併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但可能預示更廣泛的可可債市場面臨災難。究竟這些即將變得一文不值的債券是什麼?為何價值會被完全減記為零?市場會受到什麼衝擊?以下是彭博資訊整理的相關Q&A:
1.什麼是CoCo債(AT1債券)?
它基本上可在債券與股票之間轉換,協助銀行強化資本,以符合避免銀行倒閉的監管規定。當銀行資本水準低於特定水準時,這些債券就能轉換地位以便應急。如果銀行的缺口大到一定程度,這些CoCo債就能轉換成股權,即銀行的股票。在其他情況下,CoCo債會被全部減記或部分減記。
2.設立CoCo債的目的?
CoCo債的目的是要做為債務與股權緩衝的一部分,用來避免在銀行崩潰或倒閉時,納稅人必須埋單的情況。當原先構想被提出時,CoCo債被視為讓銀行擁有潛在的更大資本緩衝,不用被迫發行新股,因為發行新股會讓許多人擔憂銀行過度槓桿。
對監管機構而言,CoCo債是讓銀行可在不必讓納稅人付出代價、無須稀釋現有股東的情況下,讓銀行能被從崖邊救回的一種辦法。
3.瑞信有多少CoCo債?
根據彭博資訊彙整的資料,瑞信擁有在市場上流通的13種CoCo債,總值173億美元,是以瑞郎、美元和星元發行。CoCo債占瑞信債務的比率高於20%,瑞信最大部份的CoCo債是以美元計價。CoCo債通常沒有期限,代表沒有明確界定的到期日,但銀行可在發行約五年之後要求正常清償。
4.為何瑞信的CoCo債(AT1債券)完全被減記,慘淪壁紙?
在政府撮合下,瑞銀集團已同意收購瑞信,政府希望藉此遏止信心危機蔓延,以免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骨牌效應。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發表聲明說,由於提供額外的政府支持,將引發瑞信AT1債券「完全減記」,以便增加核心資本。
簡言之,銀行必須為他們擁有的資金和債務符合一定的最低金額要求,也就是最低應提合格負債(Minimum
Required Eligible Liabilities, MREL),以便在發生倒閉崩潰的情況時支撐有效率的解決辦法。如果銀行資本率跌到預定水準之下,那麼CoCo債就會被減記。
5.投資人曾擔心過減記嗎?
是的。瑞信的CoCo債價格在瑞銀與瑞信宣布交易前的數小時已經大幅波動,投資人權衡兩種可能性,一是監管機構把部分或全部瑞信國有化,這可能讓瑞信的AT1債券價格減記,或是瑞銀收購瑞信,債券持有人可能不會有損失。最終在政府介入促成瑞銀與瑞信合併後,瑞信的CoCo債現在是被完全減記,而非轉換成股票。
投資人原本是擔心所謂的自救(bail-in)優先債會導致AT1債先被減記,至於控股公司瑞信集團所發行較高級債券會被轉為該銀行的股票。瑞信集團原先擁有約780億瑞郎(840億美元)控股公司債務,其中包含兩種類型的債,自救(bail-in)優先債是在CoCo債出現的幾年後才問世。結果這些債實際上發揮的效果不是用來「紓困」,反而是招致了損失,而非帶入救援。
6.為何一些債券持有人大感憤怒?
在正常的減記情況下,在AT1債券面臨虧損前,股東應該是第一個承受損失者,正如瑞信在上周稍早向投資人簡報時所陳述。然而,在瑞銀收購瑞信這樁由瑞士政府撮合的交易案條件下,瑞信股東準備拿到30億瑞郎。這引發一些AT1債券持有人的憤怒反應,原因是沒有考量到在資本結構中,CoCo債的順位比瑞信股票等級來得高的情況。這對於一個預期債券持有人會比股東優先得到清償的市場而言,是個大問題。
7.對更廣泛CoCo債市場的影響?對整體規模達2,750億美元的AT1市場是一記重拳
由於最新的決定忽視了市場慣例,即在面臨虧損時,股東會第一受到衝擊、再來才是AT1債券持有人受衝擊的順序,這可能會對整體規模達2,750億美元的AT1市場是一記重拳,並且引發市場對其他銀行CoCo債前景的疑慮。
雪上加霜的是,本案也是AT1市場發生的最大一次債券減記事件,損失規模遠超過2017年西班牙銀行Banco Popular SA債券的13.5億歐元減記,當時該銀行無法填補龐大資金缺口,被Santander銀行收購以避免倒閉。不過在當年的情況中,Banco Popular SA的股票也被減記,同時監管機構強迫減記其CoCo債。瑞信這次減記的規模遠甚於當年,勢必引發市場質疑「下一個會是誰」的疑慮。
如此龐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立即衝擊同等級的銀行債券價格。近期歐美的銀行風暴已經導致CoCo債價格承壓,AT1的平均價格僅為面值的82%,創下歷來最大折價幅度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