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03-20

州長與委員長 譚慎格@自由 20230319

【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Because conducted in concealed, secret diplomacy is not binding on any third part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r any stateman within the country. In extreme cases, it may even be non-binding for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other words, secret diplomacy is very unstable.
In my writing, after briefly reviewing the history, my impression is that throughout the decade between approximately 1960 and 1970,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ang Kai-shek were negotiating the "preliminary issue of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United Nations seat and the qualification for the Security Council, but without involving the issue of Taiwan's status. Even if it ultimately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the issue of Taiwan's status was only tentatively mentioned, and there was no commitment to change its status. The Nixon guarantee was deceiving Chiang Kai-shek on the surface, but in a deeper sense, it was keeping the promise without changing Taiwan's status. They used language to mislead Chiang Kai-shek to creat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The most critical point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tain its military presence in Taiwan until a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s reached." The "August 17 Communique" of 1982 appeared to stop arms sales, but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kept the promise.
In this regard, Carter's reckless normalization with the PRC was despicable!"

秘密外交,因為是秘密進行,外界無從得知,因此,對第三國或本國國內任何人都無約束力。極端的說,甚至於對當事人也無約束力。換言之,秘密外交很不穩定。
在我的寫作中,簡讀了這段歷史,得到的印象是:在整個10年當中,即約19601970之間,都在美蔣折衝「美中正常化的前置議題」,即包括聯合國席位、安理會資格、但並未牽涉到台灣地位的問題,即便最後是歸結到美中建交。更精確的說,期間有稍微提及台灣地位問題,但是都是試探性的嘗試—重點是並未有任何改變台灣地位的承諾。而尼克森的保證,從表面上看,是欺騙蔣介石,在更深一層看,在未改變台灣地位的背景下,也是守住承諾的,他們用的是語言技巧,讓蔣介石誤解而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本文很重要的顯示是「美國將保留在台灣的軍事力量,直到兩岸關係出現和平解決的時候。」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似乎在停止軍售,但〈台灣關係法〉又守住承諾。
在這方面,卡特莽撞的和中共建交,真的是混蛋!

州長與委員長    譚慎格 20230319

我並不想暗示目前拜登政府和習近平政權之間,可能有什麼秘密承諾。我只是想提醒讀者,秘密諒解和私下保證是對美國外交原則的詛咒

威爾遜(Woodrow Wilson)總統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Fourteen Points),要求「公開和平條約,以公開的方式締結,外交必須始終在眾目睽睽之下坦誠進行。」

秘密諒解和私下保證 美國外交原則詛咒

如果美國外交想要樹立合法性,並約束未來的總統和政府,就不能容忍某位總統一方面對外國領袖做出秘密保證,另一方面卻又向未來的總統和美國人民做出完全相反的承諾。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告訴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他的第二屆任期內,他將從台灣撤出美軍,並與台北斷交。然而,他卻沒有把他的計畫告訴他的「私人特使」雷根(Ronald Reagan)。這是一個很糟糕的舉動。

一九七一年八月,尼克森委託加州州長雷根擔任他的私人特使,交付給他在一九七一年十月十日至十一日訪問台北的任務,並向他提示談話要點

當時,雷根是美國第二大最有影響力的共和黨政治人物。做為一位堅定的保守派,雷根在一九六八年的總統選戰中,是尼克森在共和黨內的主要競爭對手,外界普遍認為,雷根將成為未來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尼克森很清楚,他的保守派支持者包括雷根在內對共產中國的鄙視程度僅次於他們對蘇聯的恐懼。重要的是,根據雷根傳記作者孟捷慕(James Mann)的說法,「雷根(對台北)的訪問表明,美國最孚眾望的保守派政治人物正在與尼克森合作,幫助尼克森安撫他在國內的政治側翼,不會反對他轉向中國的新政策。」可是,雷根並不樂見美國與台灣斷交,他在共和黨內的支持者對此了然於心。雷根是基於地緣戰略的考量,才會支持尼克森的中國政策。一九七一年八月,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一份情報簡報指出,中國正在牽制「蘇聯的一四個師」(140 Soviet divisions),否則這些部隊將被用來對付歐洲

儘管中國在牽制「一四個」蘇聯紅軍師方面具有戰略重要性,但雷根支持尼克森在一九七一年與中國接觸,不是沒有條件的。雷根在一九七一年八月向他的保守派同僚說,尼克森「斬釘截鐵地宣告,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拋棄老朋友和盟邦不會做出任何讓步,或是違背我們信譽。如果我錯了,結果真的變成那樣,那時候就該義憤填膺、群起而攻之了。」

在尼克森的請託下,雷根飛往台北,向心存疑慮的蔣介石解釋尼克森的中國政策轉向。十月十一日上午十點,雷根州長(在美國大使陪同下)會見蔣總統,並且「代表總統確認我們對中華民國的防禦承諾,以及恆久不變的利益。」

雷根「特使」往事

凸顯總統秘密陰謀沒約束力

雷根的訪台任務結束幾天後,我們從白宮的秘密錄音系統得知,尼克森總統對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說(對話編號289-018,四十五分十秒開始):「我認為,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必須記住,沒有什麼事情是瞞得住的!我認為如果我們出賣台灣,我們就不可能達成秘密交易,你明白嗎?季辛吉試圖轉移話題,但尼克森向他強調,美國將保留在台灣的軍事力量,直到兩岸關係出現「和平解決」(peaceful resolution)的時候。這次談話結束後不久,季辛吉第二次前往北京,針對如今已成為明日黃花的「上海公報」的措辭進行談判。季辛吉對中國總理周恩來做出的讓步,應該會讓雷根感到震驚如果當時他知道的話。

一個月後的十一月十七日,雷根前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拜會尼克森總統,親自報告他在台北會談的內容。這位州長向尼克森解釋道:「由於(美國的)中國政策轉向,台灣的情勢不穩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歸根結柢,他(雷根)認為台灣人民理解總統訪問北京的原因。」「尼克森錄音帶」(對話編號620-12;四分廿三秒開始)透露:

雷根:我(對蔣介石)說,如果您冷靜下來想一想,蘇聯在中國邊境部署了一四個師您必須思考一下,如果蘇聯突然關閉後門,他們不再需要在中國邊境部署這些軍隊,俄國在中東或西歐會變得多麼挑釁好戰,但他(蔣介石)不太確定情況是否真是如此。

雷根州長可能已經聽取國家安全會議關於「俄軍一四個師被牽制在中國邊境」(實際數字接近四十個師)的簡報,這是尼克森轉向中國的最主要因素。雷根告訴尼克森:

很明顯,他們(台北)的疑慮是基於一種認知:您可能會去北京,設法與他們談判緩和關係(détente,低盪)之類的事情,然後您可能會試圖向台灣施壓,要他們以某種方式達成協議,也就是說,與中國大陸合併的協議,他(蔣介石)說,這種協議將會血流成河(bloodbath,他說,「我們會被殺光」。他還說「我們絕對不會坐以待斃,這會死很多人

尼克森同意雷根看法。雷根說,他設法安撫蔣介石;他坦率地為蔣總統分析美國的國內政局、民主黨參議員的「厭戰情緒」,以及他們「可能問鼎白宮的野心」。雷根向委員長暗示,尼克森轉向中國有國內政治因素的考量:「我對蔣介石提到這個的時候,他突然轉頭看我,臉上露出很和藹的笑容,然後用中文說了一句話,翻譯開懷大笑說,『總統說他非常能夠理解』,一瞬之間,整整一個小時的談話變得非常不同,變得非常親切。」雷根向尼克森娓娓道來:「我告訴他們

我認為我獲得授權向他們保證,這個國家絕對無意以任何方式改變其條約關係。我說,首先,我從來沒有聽說這次訪問是為了進行談判,而只是為了展開溝通,我也不相信美國想要強迫台灣向中國大陸屈服。而且,就像我說的,整場談話始終維持良好的氣氛。

在此之後的好幾年裡,雷根一直認為他獲得尼克森的直接「授權」,可以向台灣保證,美國絲毫無意改變與台灣的關係,也不會向台北施壓,迫使其與北京談判。一九八年,雷根決定與民主黨候選人卡特(Jimmy Carter)競逐白宮寶座,部分原因就是他認為卡特背棄了這項承諾;在一九八年的選戰中,雷根曾一度表示,他在當選總統後將「恢復與台灣的官方關係」。

雷根對台「六項保證」

美國對台對中政策根本要素

一九八二年六月廿五日,已經成為總統的雷根,解除國務卿海格(Alexander Haig)的職務,因為海格企圖終止美國對台軍售,違反《台灣關係法》。後來,雷根私下向台灣保證一個月後,國務院在國會的公開聽證會中證實此事美國不會設定終止對台軍售的時間,也不會就軍售議題徵詢中國的意見,美國不會在台北和北京之間斡旋,也不會向台灣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國談判。還有,美國不會改變對台灣主權問題的立場。正如國務院到了二二三年仍然堅持的主張,雷根的「六項保證」是「美國對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策的根本要素」 但是,雷根擔任「特使」的往事凸顯了一個現實,就是一位總統的秘密陰謀,對他的繼任者、國會或美國人民都沒有約束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