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6侵台可能高 CSIS:兵推對分析衝突必不可少
自由 20230111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提出一份台海戰爭兵推,模擬了共軍若在2026年犯台可能發生的戰況,在報告內容的次章說明了關於不同類型兵棋推演的比較,並說明這份報告是依據哪些方法做出,同時也重申,雖然兵推的結果並不能預測未來,但兵推的過程對於分析衝突依舊是必不可少的。
華府智庫日前提出一份台海戰爭兵推報告,在報告第二章指出,雖然兵棋推演歷史悠久,但它與分析和軍事決策的關係仍未定論,目前兵推越來越多被用於大學、智庫和政府機構的教學和研究工具,以研究從危機穩定到地區衝突的安全問題。儘管有人呼籲在政策分析中更多地使用兵棋推演,但通常不清楚實際應該如何使用。
報告指出,根據不同的目的有不同兵棋推演,兵推的存在是為了提供有關可分析的特定問題的數據。報告也舉例,像是教育性兵棋推演旨在促進軍事和政治精英的決策模擬,讓領導者為戰爭決策做好準備;實驗性兵棋推演則是在幫助政治科學家研究決策過程,尤其是在國際關係方面。至於分析性兵推,則是為了分析軍事問題以更好地為政策提供信息。每一種都代表了該項目可能遵循的路徑。
報告也指出,不同的兵棋推演之間,在如何推進的方面存在分歧。如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專家佩拉(Peter Perla)及麥克格雷迪(Ed McGrady)都認為,可以將兵棋推演、分析和軍事演習相結合,以闡明與當代作戰相關的決策、數據和行動,但認為兵棋推演不能對問題進行分析,也不是一種分析方法。
報告的作者認為,不同的兵棋推演目的並無優劣之分,但當原本為了別的目的設計的兵棋,被拿來為另一個目的使用時,就會產生問題。就像有些兵棋是為了教育參與者,卻被拿來當作分析的基礎就不恰當,也會造成浪費精力和產生錯誤的結論。
報告指出,這份報告同時採用了兩種廣泛使用的方法來創建模型,包含歷史方法及「Pks」。其中歷史方法是通過在適當的分析水平上,與過去的軍事行動進行類比,來模擬未來軍事行動的結果。「Pks」則是透過為武器系統分配概率和值,並將這些能力聚合到適當的水平,來模擬未來軍事行動的結果。
其中「Pks」意指殺傷機率(probability of kill),是理論武器效能的常用衡量標準,該方法認為每一次軍事行動都是無數微觀層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像是發現敵人、使用武器和命中結果,雖然無法對每一種相互作用進行建模,但「Pks」試圖對主要武器及其效果的可能影響進行建模。有了這些數值,就能透過建模並將交互作用的結果匯總起來進行分析。
報告也提到,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像是歷史方法透過合理的值來處理聚合和未知因素的問題,「Pks」在這方面就很難處理,也無法解釋士氣和摩擦等不可量化的因素。歷史方法則是不善於解釋武器和技術的變化或缺乏良好類比的情況,這方面「Pks」反而是表現出色。
報告指出,在建模及模擬的過程中,不同的交互作用及假設會產生數量眾多的可能,即使是最強大的計算機也無法檢查所有可能性,不過透過參與的玩家,根據他們對現實中國家的了解、歷史上相似的戰役經驗等,選擇最有希望的行動方案,可讓模擬更合理的進行。而透過參與設計的核心玩家,可以合理進行推演,也能更加專注更有希望的路線。至於透過外部參與者,也可透過局外人的角度發現不同的新策略,外部參與者也可將他們的知識帶入,讓模型更加完善。
報告也指出,隨著參與者不同,選擇的策略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例如要分析台灣地面部隊的能力,玩家決定盡快使用飛彈庫存,還是選擇保留庫存,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但這些與台灣地面部隊的能力無關,而是因為參與玩家的差異所造成。該報告藉此強調,定量的數據不應該被視為對未來具有統計意義的預測。且分析兵推時也必須將其置於分析框架中,該框架不僅應關注一般事件的變化起伏,也應該描述關於變量的不同假設,如何影響衝突的可能結果。儘管每次的結果並不能預測未來,但兵推的過程對於分析衝突依舊是必不可少的。
報告也強調,在分析兵推時必須小心,不要在超過範圍外做出斷言,或是將兵棋推演的見解,與建模的見解混淆。一場關於入侵台灣結果的兵棋推演,不能用來聲稱,可以洞悉中國對台灣的控制,對日本防衛的作戰影響,這樣的猜測並不在分析的範圍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