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論】
文章的論述,仍有問題,但我的疑問一直存在:部份人堅持的「中華民國」,有我們所不知道或尚無法理解的理由嗎?作為保台安全網的「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竟成兩岸避談敏感詞 羅印冲@聯合 20220926
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在聯大演講,搬出五十一年前的二七五八號決議,稱該決議已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及國際機構的代表權問題,立刻引來我外交部、陸委會回擊。從蔡政府的回應,及王毅的相關說法,顯示兩岸當局在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攻防中,「中華民國」都成了敏感詞。
蔡政府強調,二七五八號決議只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決議全文隻字未提台灣,更未提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台灣固然從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但在聯合國系統,自其成立之初便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當時是由中華民國代表「中國」,至一九七一年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始將「中國代表權」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
蔡政府迴避了兩岸當年在聯合國爭取「中國代表權」的歷程,從「去中國(中華民國)化」的角度看,自然只會得出「決議從未涉及台灣在聯合國體系代表權問題」的結論,潛台詞是,當年「中國代表權」的爭奪,已與今天的台灣和台灣人民無關。
而王毅提到,當年聯大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將「台灣當局代表」驅逐出去。王毅所謂的「台灣當局代表」,其實就是出席當年聯大的「中華民國代表」。
諷刺且無奈的是,北京當局和蔡政府就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攻防中,雙方都避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竟成了兩岸當局的敏感詞。
外交學者黃奎博認為,對我國言,當然不承認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效力,但不宜只會說該決議未提及台灣;最有力的反駁是維持獨立自主的中華民國,同時維繫足夠數量的邦交國,不使台灣愈來愈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是屬於中華民國所轄。
值得思考的是,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和活動,是從中華民國和「一中架構」推動,還是從「去中國(中華民國)化」的定位下更容易,其間涉及國際現實和權力運作,台灣不能只考慮「內部民意」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