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劉寶傑節目提及RIMPAC已經開始。台灣依舊沒被邀請,但看點是菲律賓。
菲律賓參加的是:以韓國海軍大邱級巡防艦為藍圖設計的何塞·黎剎級巡防艦(Frigates)BRP Antonio Luna(FF-151)。
首艦何塞·黎剎號(FF-150)(英語:BRP Jose Rizal(FF-150))於 2020年 5月23日抵達菲律賓,7月10日服役。
二號艦安東尼奧·盧納號(FF-151) (英語:BRP Antonio Luna(FF-151)), 2021年 3月19日服役。
Displacement 2,600 tonnes
Length 107 m
(351 ft 1 in)
Beam 13.8 m (45 ft 3 in)
Draft 3.65 m (12 ft 0 in)
Depth 6.9 m (22 ft 8 in)
Installed power 4 × MTU-STX 12V2000-M41B
diesel generators, each producing around 650 kW (872 shp)
Propulsion Combined diesel and diesel
(CODAD) arrangement:
4 × MTU-STX 12V1163-TB93 12-cylinder diesel engines
Speed 25 kn
(46.3 km/h; 28.8 mph)
Range 4500 nmi (8,334 km)
還要注意這個:8-cell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FFBNW),雖只是預留空間
回想馬時代,我們還譏笑菲律賓不堪一擊。才幾年?還要考慮形成戰力訓練的時間。
現代重工前幾天跟菲律賓國防部簽約下訂6艘遠洋巡邏艦,價碼5億7300萬美金。這種樣子再過10年,台灣海軍就會輸菲律賓了,甚至指標性東南亞國家可能都會和台灣不相上下。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海軍堅持要4500噸級的震海計畫, 結果就是卡死了.
回覆刪除因為神盾雷達要擺高一點的話, 船艦重心一高, 就需要更大的艦體來平衡, 但海軍不願意擴大計畫的噸位.
美國的星座級都已經擴大到6000噸, 但海軍不知道為啥死都不願意增大噸位.
有一說是因為海軍軍港的船塢尺寸, 最大就只能允許4500噸級船艦使用, 要養更大的船就要更大的塢, 但這就要看政府給不給錢了.
紀德四艦維修時都要前往高雄的民營船廠修護.
短期內大概直接引進美軍退役的"泰康德洛加級"代替"紀德級", 沒辦法.
中期看看能不能加入星座級團購, 可以用零件方式送來台灣建造.
長期再完成船塢擴建......
海軍~~都不願意增大噸位。
刪除「船塢尺寸, 最大就只能允許4500噸級船艦使用」?
這不是削足適履?
.
擴建船塢的時候, 會直接影響到海軍現有中型船艦的保修能力.
刪除基隆, 蘇澳, 馬公跟左營各一個, 擴建的話那一個就等於是不能使用.
(不然我還真希望兩個擴建到8000噸級, 兩個擴建到10000噸級)
新建/擴建船塢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為什麼海軍似乎沒建案給國會檢視過.
(也可能是有建案過, 結果就死在國防委員會裡面)
蓋這種勤務設施算是苦差事, 不如新船艦服役帶來的各種效益.
(政治效益, 升官, 激勵人心, 新聞公關, 小內宣小外宣.)
軍迷/軍事圈有一句俗話.
"外行的看武器, 內行的看後勤".
所以個人會懷疑, 海軍怎麼一直拿武器給大家看,
卻不敢老老實實的說出改善後勤需要的費用??
如果海軍繼續堅持現在的後勤水準, 不願意說實話要錢去改善,
那他們就別想要造出現代, 帶著神盾戰鬥系統的巡防艦.
4500噸要裝神盾戰鬥系統, 雷達要擺在高處(等於風帆巡防艦的瞭望哨高度), 就代表重心上移, 再裝上垂發, Mk41一組至少8管.
(朱瓦特級Mk57一組4管, 但要5管空間)
垂發要埋在主甲板下, 也是在水線上, 會提高重心, 提高多少看你裝了幾組上去.
最後還有那些一定要加裝的: 方陣快砲, 海公羊/海劍羚, 雄二或雄三, 艦砲.
差不多派里/成功級上面有的東西, 都得再塞到新的船艦上.
那重心會不會過高?
重心過高, 你就要讓艦體和水線下的部份更大更重, 才能保證適航性.
適航性不良的話.
輕則像澳洲派里級, 改裝Mk41以後因為重心變動破壞適航性, 結果提早退役.
重則就是導致翻船, 裝備損失和人員傷亡.(日本和美國, 都曾因此繳過學費)
回覆刪除台版神盾雷達研發與是個問題,
沒有成熟產品,對外買不到現貨,設計測試上會延後,而且噸位已經提升過了。
海軍面對敵船團的大量飽和攻擊,很難抵擋,戰時靠空軍,跑道沒了也不會有主力艦,但平時沒有海軍出常態任務,對護漁護航也是很大影響,持續更新下三代艦還是得做,這筆預算排在各式飛彈之後。
但是,
刪除台美關係,是史上最佳
美中對峙,是長期格局
重視軍隊,是施政重點
哪裡怪怪的?
武器輸出許可會隨著國家地位改變,駐軍,共同防禦條約,北約盟國,都不一樣。
刪除台灣會獲得的武器清單,通常主力攻擊型裝備是被性能限制的,或是透過未得標廠商技轉,作為特別版。如果spy-7雷達能武獲,台船一定樂意配合修改設計。
三代艦是接下來20年的必須品,但數量和總預算,戰時能發揮的不對稱戰力都有限,需要全民和電子產業公會的共識,另外單獨抽軍稅支付,不然一定再增加高額舉債,排擠社福和文教,再好的外交也無法彌補預算缺口,還不提更重要的潛艦,研發建造所需的預算。
大大要留下可資辨別的名號,和大家一樣
刪除雖然大大的留言有助於大家成長與討論
現在看來同時安排三個方案,一個是由已研發的被動電掃,改為安裝中科院才開始初步研發的主動電掃的主力三代艦,並且結合整合國造防空反艦等飛彈的垂發系統,噸位就會依照雷達研發精進的成果調整,時程未定,可能到2030年才能驗收,之後才能造艦。
刪除另一個是搭配三代主力艦的輕型防護艦,噸位介於2500至3000上下,一樣是搭配國造武器系統,可以直接安裝已經研發好的被動雷達,搭配反潛機或無人機,預算較少,但是火力受限,任務型態是承平任務為主,三至五年內即能更新老舊艦隊。
第三個方案是武器系統外購,AESA向美方或法方採購,垂發仍然用mk41,船體還是台船製造,但是輸出許可的取得時程未定。
第四個方案,全艦輸入,沒有明確的消息來源,也就是受美國認可的盟國共同團購星座級,或是有退役的二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能以殘值併翻新費轉售,這個方案一樣是時程,數量未定。
會不會輸給東南亞,短期給幾年內是不會,輕型護衛艦能够更新,雷達不是AESA而已,效用還是要看精準度,追蹤數量與偵測距離,另外是拉法葉艦的更新案進行的如何。
長期如果大型驅逐艦無法獲得或國造,老舊船團會逐漸失去在區域內的嚇阻作用,美國的亞洲政策是扶植東南亞供應鏈,他們以後會更有錢買武器,但政治不一定友台,護漁與運輸補給可能受到挑戰。
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