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03-01

美國必須支援烏克蘭,但中國問題必須放首位 TIME 20220227

The U.S. Must Support Ukraine, But China Must Be Our Priority    ELBRIDGE A. COLBYTIME 20220227 / Elrin Wu割蘿蔔外電譯站

ELBRIDGE A. COLBY(前美國國防部戰略與軍力發展副助理部長)

 

美國必須支援烏克蘭,但中國問題必須放首位

美國應如何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可憎的侵略?這重要無比的問題,目前的討論仍情緒多過於明晰。美國必須神智清明且嚴肅的回應此事關重大的危機。

莫斯科的侵略或將成為歷史的轉折點。它中止了「世界已開發地區不再有強權政治與戰爭威脅」此等妄想。悲傷卻現實。我們必須面對並接受現實,以因應俄羅斯無恥的行為。雖已輕放國際政局的難點太久,但美國現在必須更清醒、戰略性的檢視世界局勢,自立擺脫這些難點,而非忽視、或期待他們自己消失。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反應要是戰略性的—要符合我們握有的資源,與我們願意承擔的風險

我們面臨來自世界各方的威脅。俄羅斯為美國與北約盟友帶來的危險現已清晰,但其他的威脅也沒有消失:伊朗、北韓、跨國恐怖組織如蓋達。其中最大的是:中國試圖稱霸亞洲,並成為世界強權的威脅。到這裡的內容都還算老調重彈。

陌生但至關重要的事實則是:我們並沒有足夠同時對抗俄羅斯與中國的軍力,即使只是「差不多同時」。的確,歐洲是陸戰場、西太平洋地區主為海戰場,但我軍需用來對抗俄羅斯跟中國的東西,兩方都需要,例如:巡弋飛彈戰機、攻擊潛艦、高階彈藥、對空防衛、情報觀測與偵查(ISR)系統。即便是原本評估為歐洲戰爭而設的軍力,都可能成為對抗中國的要角,像是長程導彈與砲兵部隊。這類資源對於打退俄羅斯進犯、或拒絕中國對台灣自稱的「統一」都不可或缺,然而已供給不足。

不幸的是,這問題無法被簡單、快速、便宜的解決。我們應糾正此事,但即便下定決心,也需要好幾年來準備大戰用的軍備。與此同時,我們的資源只夠用在一個地方、一個時間—發射到歐洲的飛彈無法用在亞洲,在歐洲損失一架戰機需要多年回復。

我們確實有優秀的盟友,但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此。理論上盟友的合力強於我們面對的威脅,事實上盟國缺乏優秀軍力,即使下定決心改變,也需要好一段時間。

我們必須擬定清楚的長期方針:重塑軍隊,除了維持常態的反恐軍力,淘汰不適用於大規模戰爭的編制。同時督促並鼓勵我們的盟友加強常態防衛,特別是日本、德國、台灣。並放行波蘭、澳洲、英國這些願意更加保衛自己與他人的國度。這些措施需要時間才能取得成果。雖然這已寫在2018年的國防戰略,但由於從政治與官僚阻力來的慣性與其他因素拖慢,距離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接下來幾年,我們將面對亨利季辛吉所謂「必須做選擇」。既然我們的軍力無法涵蓋所有威脅,那就必須排出優先順序。這並非沒有先例,1941年美英就曾面對這個難題,並做出「歐洲優先」策略,計畫先打敗納粹德國再處理大日本帝國。

而現在,美國必須優先面對中國為亞洲帶來的威脅亞洲是世界「決勝之地」且中國目前強於他國。若中國完成稱霸亞洲的目標,他將掌握全球經濟一半以上。美國人基本的自由與繁榮將掃地。這是對美國人最危險的後果,所以外交政策上,預防此事必須優先。

軍事實務面,我們必須短時間內承諾足夠的軍備來保衛台灣—戰機、潛艦、飛彈、情報觀測偵查系統。台灣是中國欲破壞亞洲反霸權聯盟的最佳目標,反霸權的平衡是我們能制止北京掌控亞洲的唯一方法。若中國取得台灣,將對此平衡給予重大—也許是致命的—打擊。我們不會允許。

現在問題就在這裡:我們不知道北京對人民解放軍佔領台灣的能力評估如何,但我們知道美軍抵擋中國侵略的能力近年明顯下降,且持續下降中。若我們把關鍵軍力置於歐洲,北京對成功奪取台灣的推想將戲劇性上揚。換句話說,我們正處於、或至少非常靠近北京成功侵略台灣的時點,而我們必須遏止此風險。

拒讓俄羅斯掌控歐洲則是第二戰略目標。歐洲是個大市場,但遠比亞洲小,且佔比逐漸降低。俄羅斯則僅有中國1/10GDP。更何況歐洲他國的GDP遠高於俄羅斯,不像亞洲他國與中國相形見絀。據此,俄羅斯雄霸歐洲的殺傷力要比中國掌握亞洲來的低。

雖然俄羅斯是第二號威脅,不代表他不是威脅,也不代表美國可以放棄歐洲而無損失。就像「歐洲優先」的二戰盟軍也沒有把亞洲送給大日本帝國。俄羅斯是個顯然的巨大威脅,而我們也有不可割捨的利益在歐洲。這表現在北約,他不僅是對抗俄羅斯的堡壘,也防止歐洲回到上個世紀牽扯美國進兩次大戰的血腥混亂局勢。

我們必須處理這些難題。一方面,必須保護我們歐洲的盟友與自己的利益,鈍化俄羅斯威脅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做會損及主要利益亞洲的事情,例如用光防衛台灣用的武器,這會讓台灣暴露於北京的利齒之下持續數年之久,直到我們重新儲備武器。

處理難題的方法必須遵循一個簡單的邏輯:對俄羅斯,想確立烏克蘭掌控權會極度困難又極度花錢,想對北約出手則更困難。並且時時提醒克里姆林宮:美國會保衛盟友

這方針可以延展到多方面:我們應該迅速支援烏克蘭防衛自身的能力,對坦克武器、制空系統,以及其他支援,像是智慧系統、能源、食物。俄羅斯曾經以北越、越共示範過這種支援

我們也必須多方支援其他盟友,像是協助波蘭,甚至德國提昇國防,並施壓那些未盡防衛義務的國家沒有任何貿易的繁文縟節與政治牢騷可以制止我們出售或轉送軍武給歐洲盟友,也不會有外交枝節可以停止我們施壓北約中的防衛怠職國。而對俄羅斯的制裁則必須裁斷他重整、加強軍武的能力

與此同時,美國不應該部署新的軍隊到歐洲,尤其是長期部署。為什麼不?首先,歐洲必須聽進且信服「歐洲必須打造自己的防衛能力」。長久以來,歐洲對美國的建議置之不理,因為他們不相信歐洲會面臨軍事威脅、也不相信美國真會把重心轉往亞洲。再增派兵到歐洲,只會加深這個危險的趨勢。再者,派兵很貴且零和。確實拜登政府才剛開出35億美金預算以負擔最近的歐洲季部署,要是這部署待越久,花費只會成長。且身處危機的太平洋亟須這些資源。最後,美國早有大量軍力在歐洲,應善用他們的威攝力

這些策略能奏效。許多烏克蘭人已準備好捍衛他們的獨立性,而不屈服普丁靴下。我們能實質援助烏克蘭,以及波蘭、波羅的海、斯堪的納維亞等地已準備好保衛自己的人民。一些不甘不願的盟友,像柏林,也在這週末做了歷史性的宣告,將付出2GDP打造現代化軍力,履行北約成員的職責。這是北約中最重要國家的結構性轉變,表現願意承擔防衛責任的肩膀。當德國承擔責任,歐洲將更加安全。這策略也讓莫斯科感到棘手。確實俄羅斯是重大威脅,克里姆林宮本週末也刻意提醒世人他們手握核武,但他們不比納粹德國還有冷戰期蘇聯。我們所面臨的軍備匱乏也十倍適用於俄羅斯。近十年來,俄羅斯確實擴軍,但他們對維持大規模戰爭顯得侷促,遑論跨過烏克蘭進犯北約。

我們應該對這問題火上加油:在烏克蘭使用或被摧毀的彈藥、坦克、戰機是昂貴花費,尤其在嚴格的經濟制裁下,俄羅斯更難重整。同時,隨著北約更健壯,莫斯科或許會傾向節制。在這狀況下,莫斯科或許會重新思考目前對抗西方、並與中國結盟的方針,這把俄羅斯導在成為北京從屬的路上。

悲劇的烏克蘭戰爭才剛開始,許多事情還言之過早。但無論事情如何進展,我們的反應要實際且謀略,既維持亞洲優先,又保全歐洲利益。幫助烏克蘭以及歐洲盟友保衛他們自己,並讓俄羅斯在這噁心的侵略行為中毫無所獲,既正確也符合我們的戰略利益。但我們不能幻想:同時對抗中國與俄羅斯。我們的戰略需要顧及這個現實,而非忽略或不切實際的期望。幸好這樣的戰略存在一個,我們應當遵循。


1 則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