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02-11

德國對台灣加諸的政治風險:既不關心,更不友善

【縛雞之見】英文請拷到 Google / DeepL 找中文翻譯
德國對台灣實在並不友善,理由或許是汽車工業單押中國比例太大,接受了中國立場。同時長期與俄羅斯有利害關係,屬於陸權思維。更不關心台灣事物。
環球晶圓收購德國世創失敗,要支付世創一筆錢,可以理解,但連德國政府都延宕審查,促使併購破局,就無法理解了。加上德國的能源政策有問題,於是,台積電選擇到捷克設廠,實在是避開政治風險的很合理決定。

從環球晶併購破局,看晶片保護主義風險    聯合社論 20220211
美國前總統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及科技戰,觸動了全球貿易與產業保護主義的扳機;其中,又以晶片供應緊俏成為各國憂心難題。最近,我國廠商「環球晶」收購德國「世創」失敗,美國「輝達」收購英國「安謀」續又破局,顯示這波晶片保護主義已來到史上高峰歐盟和美日紛紛採取政府補貼及行政干預,要確保其晶片供應無虞,除為供應鏈埋下產能與成本雙增的隱憂,也升高了台灣經濟發展的風險

環球晶收購世創失敗,何以反映國際晶片保護主義達到高峰?這可從幾個面向解讀:首先,環球晶在二年即展開對世創的收購案,因過去已有多次成功跨國併購經驗,收購世創並非太困難的目標。尤其,在併購案遭封殺前,世界其他主要國家都已同意此收購案,誰料最後是德國隻手反對

台積電有九成以上產能都在台灣不同,環球晶已是全球布局的企業,僅不到兩成產品由台灣出貨。換言之,近年國際政治上一再強調的「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將危及晶片供應的因素,在這項併購案上並不成立。再者,環球晶並非該行業最大的供應商,即便成功收購世創,其市占率也還遠不及「壟斷」的程度

德國阻擋環球晶併購世創,並非為了反壟斷或不公平競爭,而是要確保其國內產業獲有充裕的晶片供應。近兩年,德國的汽車等產業深受晶片供應不足之苦,其他歐盟國家也有程度不等的影響。歐盟晶片產能只占全球九%,從成熟製程到高階製程晶片皆高度仰賴台灣。為此,歐盟近期通過《歐洲晶片法案》,將動用四三億歐元投資晶片產業,並透過監管等手法讓歐盟擁有應對晶片供應危機的公權力。可見,環球晶併購失利只是這波晶片保護主義的開端,後續還會有類似發展。

歐盟一向支持全球開放競爭,《歐洲晶片法案》的通過,是少見的產業干涉主義。但歐盟各國對於晶片法案的態度並不一致,例如荷蘭與北歐國家即反對以國家補貼方式挹注晶片產業,擔心這類法案只對德法義等大國有利,並可能傷害其他小國與亞洲晶片供應鏈的既有友好關係。

晶片保護主義能否解決近年惡化的晶片供應缺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此一直持保留看法。他認為,解決晶片供應問題的最佳方案,是自由貿易與自由競爭的市場大國企圖達成晶片自給自足,反而會提高晶片生產的成本,也不利於技術提升。張忠謀去年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上評論各國爭相建立本土晶片供應鏈時,即說「試圖讓時光倒流,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嘗試讓時光倒流,不僅成本將會提升,技術進步也可能放緩。在花費了數千億與多年時間後,結果仍將是無法充分自給自足且成本很高的供應鏈。」

國際間的晶片保護主義,也對台灣經濟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對產業而言,台積電等廠商因外國的保護主義而被迫至海外設廠,將提高他們的生產成本;各國競相以補貼方式建立晶片產線,也可能埋下未來供需失衡的種子。在德國封殺環球晶併購案後,我晶片業者必須警覺:歐美日歡迎台積電前往投資,是基於其自身利益需要,而不是為了全球晶片供應鏈的健康發展。

我們也要提醒蔡政府:請收回政治干預產業的手,勿再將台積電赴海外設廠當成自己的「外交槓桿」。當各國紛紛加強本國晶片產業投資時,唯有台灣沾沾自喜地把護國神山往外推。如果台灣晶片產業因此受創,政府擔得起責任嗎?

 

「以為德國不會是問題」環球晶收購世創失敗令市場跌破眼鏡 矽晶圓供需吃緊到2023年抵銷負面影響    風傳媒 20220207

環球晶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於交易案截止日131日宣布破局,理由是因爲無法取得德國政府核准。消息一出震驚市場,過往類似大型跨國併購案最大關卡往往會出現在中國大陸的反壟斷法,因此,法人普遍共識認為僅剩下的德國投審會「不會是問題」此次破局,讓市場跌破眼鏡

這場收購案從宣布公開收購至破局醞釀一年。環球晶於202012月宣布將收購世創時,董事長徐秀蘭就表示,這次收購案與過往最大不同,是審批的國別比較多,雖然耗費的時間會比較長,但不會比過去更花精神,且沒有哪個國家讓經營團隊特別費心

徐秀蘭當時表示,會想啟動此併購案,是由於兩公司的專長技術不同,環球晶有SOI、世創沒有; 世創則有優異的自動化、環球晶比重則相對低;世創先進製程做的規模更早、更大;化合物半導體兩家各自也不同著墨。總體而言,兩家互有長短,互補的領域很多

在今年初環球晶與媒體餐敘時,就有強烈暗示,這次會在除夕夜之前發布收購是否定案的消息,不會再推遲。接著於21日宣布此案通過中國反壟斷主管機關審查,在此前,就已獲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德國聯邦卡特爾署(FCO)、奧地利聯邦競爭管理局(AFCA)、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KFTC)、中華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TFTC)、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及日本反壟斷相關審查機關核准,再加上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通過後,就只剩下德國的投審會—BMWk程序為最後一哩路

德國審查不通過 跌破眾人眼鏡

然而, 當時通過中國反壟斷的附帶條件是環球晶丹麥子公司Topsil需切割出來獨立營運;主要因Topsil以高功率FZFloat Zone)矽晶圓製造為主,而德國世創也專長FZ,兩家合計市占率高達9成,中國認為兩公司合併將造成FZ市場壟斷,限定Topsil需獨立營運

此消息於121日台灣時間晚間七點發布(約為當地時間下午一點),消息一出,世創股價雖然一度大漲4.3%、來到127.4歐元,但隨後又回落,當時市場就已經傳出世創股價走勢詭異,看起來不太妙,同時環球晶一個多月來借券張數高達環球晶7000多張,三大法人連五賣達7335張;125日德國媒體又報導,德國政府可能讓審查日期終止而無結論

此案最終於131日確定收購失敗,環球晶發布新聞稿原文如下:

德國政府進行長達14個月的審查期。自2021127日,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外國投資管轄單位)將審查期限延長到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規定需取得所有主管機關核准的交易截止日(2022131日)之後。因此,環球晶圓公開收購Siltronic一案以及相關合約未能完成並將失效。

環球晶圓自行於市場所收購的Siltronic 13.67%股份得自由處置、無持有期間的限制。於公開收購期間應賣之56.60% Siltronic股份仍屬於原股東,預計於202228日即時轉為一般流通普通股,環球晶圓對其無任何履約之義務。

環球晶圓和Sitronic之間的商業合併協議規定,如果未能獲得所需的主管機關核准,環球晶圓應支付Sitronic 5,000萬歐元的交易終止費。惟相對本公司良好之財務現況,該交易終止費對環球晶圓影響有限。

換言之,此收購案失敗,環球晶須支付世創高達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5億)的交易終止費,然而環球晶強調,此金額對環球晶圓財務影響有限,環球晶預計在26日對法人及媒體宣布後續計畫。

第一季可能面臨虧損

法人指出,若以最差的狀況評估,以世創1/31收盤價116歐元計算以及5000萬元歐元費用分析,環球晶需在第一季財報提列32.56億金融評價以及15.6億元費用,可能會讓第一季財報面臨虧損的壓力。

雖然如此,法人對矽晶圓報價看法正面,整體供需缺口2023年達到最大,即使此併購案未如預期通過,在矽晶圓供需持續吃緊情況下,可抵銷此併購失敗帶來的負面效益。

環球晶1月表示,全球半導體矽晶圓持續供不應求,目前產能和產線滿載,簽長約(LTA)的訂單量和覆蓋率皆創下新高,6寸、8寸、12寸比2017年價格最高峰時還多,長約期限的覆蓋率也從35年拉更長到5-8年,公司預估,供不應求情況持續到明(2023)年,且供需缺口的缺口(gap)會擴大。

 

環球晶收購世創破局 德國稱時限內審不完    中央社 20220201

德國經濟部指出,未能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晶片供應商世創(Siltronic)售予台灣環球晶圓(GlobalWafers)的審查作業,導致這宗43.5億歐元(約新台幣1360億)併購案破局。

路透社報導,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說:「有鑒這起投資案的審查還牽涉到中國當局審視反壟斷配套措施,中方直到上週才完成作業,因此德方不可能趕在時限內完成全部審查所需的一切程序。」

環球晶於202011月宣布收購世創,先後通過美、台、韓及新加坡等監管機構同意,但仍待德、日及中國等監管機構的反壟斷審查。今年121日,中國市場監管當局表示會有條件批准這宗併購交易

德國經濟部表示環球晶圓仍可再提併購,他們也會再執行投資審查。

環球晶董事長兼執行長徐秀蘭表示對這樣的結果「非常遺憾」,並說公司方面將「分析德國政府不決定的做法,並考量它對我們未來投資策略的影響」。

環球晶聲明指出,「對環球晶來說,歐洲仍是重要市場,仍會致力為這個地區客戶和人員服務」,還說未取得監管當局核准,將須支付世創5000萬歐元交易終止費。

環球晶圓是全球第3半導體矽晶圓廠,世創排名第4,雙方結合後有望改變全球晶圓市場格局,成為世界第2大矽晶圓廠。環球晶去年取得世創多數股權,原盼購案能在2021年底完成。

徐秀蘭上週接受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訪問時說,若併購世創交易破局,他們可能會轉投資美國

 

德媒:批准環球晶併世創可能性不高    中央社 20220124

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 (6488) 併購德國世創 Siltronic)案,僅剩德國審查最後一關。知情人士指出,為扶持本國的半導體業,德國政府點頭的可能性不高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今天報導,負責審查的經濟部一開始就對這件併購案有疑慮,環球晶因此大幅讓步,包括提供「黃金股」,讓德國政府對世創保有影響力

不過,德國經濟部顯然沒被這件併購案說服,原因是為達成歐洲的自給自足,德國正推動半導體業的在地製造,環球晶生產的晶圓是晶片生產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名政府知情人士指出,將德國最後一家晶圓廠賣到亞洲實在說不過去,「政府大規模補助半導體業,卻同時同意賣掉一家這麼重要的企業,兩者互相矛盾」。

德國政府的審查期限是131日,超過這個期限併購案就算失敗,不過,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不放棄最後機會。

徐秀蘭說,為消除疑慮,環球晶已提供各種解決方案,時間很急迫,但法律上還是有可能完成併購。

徐秀蘭接受德國「商報」訪問時表示,她完全能理解歐盟和德國強化半導體業的決心,環球晶是歐洲半導體業多年來的重要供應商,「我們已經證明值得信任」

她強調,如果併購案失敗,環球晶只好從海外服務歐洲客戶,「相較於歐洲,我們將在美國多投資」。

環球晶併購世創是近年台商在海外金額最高的併購案,環球晶預計出資435000萬歐元(約合新台幣1350億元)。

 

 

 


1 則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