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4-28

王國材向台鐵釋放了錯誤訊息 聯合 20210428

【縛雞之見】

DPP legislator Chen Ming-wen questioned the deputy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bout the step-down of Minister Lin Jia-lung for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Taroko de-rail accident on April 2nd.
Chen said it is illogical that the Minister need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rail disaster, while the Director of Taiwan Railway Authority and the deputy Minister do not.  Deputy Minister Wang Guo-Tsai has been promoted to replace former Minister Lin.
What Chen did not point out is that Wang, the new Minister, has supervised TRA for five years.  TRA is Wang's responsibility.  How could it be possible for Wang to become the Minister?
The first work that Minister Wang adopted is NOT to adopt the new TRA Director's suggestion to raise the ticket price, which has remained the same for 23 years.  Raising the ticket price is essential to balance the cash-flow shortfall an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  Instead, Wang instructed to "vitalize" TRA’s assets.
People estimate TRA's assets are up to 800 billion NTD  or28.5 billion USD.  The vitalizing of the assets means to auction the fixed properties of TRA.
Politicos tend to crazy about selling property of the government.  It's free money.

Legislator Chen’s question implied the sharp positions struggle inside DPP.  And the struggle has begun to affect the regular 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This is of course the lame-duck effect of President Tsai that her intentions and directions are no longer essential.
A DPP’s sect, you know which, has its own will and plot.

民進黨立法委員陳明文就42日太魯閣脫軌事故中林佳龍部長因政治責任下台一事,向交通部副部長提出質疑。
陳明文說,部長需要對脫軌事故負責,反而台灣鐵路管理局局長和副部長卻不需要,這不合邏輯。 副部長王國材已被提拔,取代了前部長的位置。
陳沒有指出的是,新任部長王國材已經負責督導台鐵五年。台鐵正是王的責任區。王國材怎麼可能成為部長?
王部長採取的第一項工作是不是採納新的TRA主任關於提高票價的建議,因為票價23年來都沒有變化。提高票價對於平衡現金流短缺和重建TRA是必不可少的。相反的,王指示要「活化」TRA的資產。
人們估計TRA的資產高達8000億新台幣或285億美元。活化資產意味著拍賣TRA的固定財產。
政客們往往對出售政府的財產感到瘋狂。這是筆免費的錢。
陳明文的質詢意味著民進黨內部的激烈立場鬥爭。這場鬥爭已經開始影響到政府的正常運作。

這當然是蔡英文總統的跛腳效應,她的意圖和方向已經不重要了。
民進黨的派系有自己的意志和計劃。(中文由DeepL翻譯,Taimocracy修訂)

王國材向台鐵釋放了錯誤訊息    聯合 20210428

因太魯閣號事故升任交通部長的王國材,稍早在林佳龍的歡送會上笑得春風滿面,遭外界批評「忘了四十九條人命」的慘痛,並質疑他是否有改革台鐵的能力。他上任後,立刻否決台鐵新局長杜微的「調高票價」計畫,認為現在談提高票價並不合理,應以「活化台鐵資產」為優先。王國材的談話,恐怕對台鐵員工釋放了錯誤的訊息。

台鐵多年來虧損累累,加上事故不斷,社會形象跌到谷底。主要癥結,是台鐵制度僵固管理鬆散,在高鐵的優勢競爭下,又逐漸失去利潤豐厚的都會區旅客市場。另一方面,又因背負國家政策包袱,必須照顧偏遠地區旅客之輸運而難以獲利;因此,員工士氣低迷亟待重振。換言之,台鐵的沉痾有其自身制度因素,有國家政策因素,也有市場競爭因素,必須多管齊下治療才行。但王國材開出的第一帖藥方,卻是「活化台鐵資產」,聽在台鐵員工耳裡,應該是霧煞煞吧。

台鐵目前一年虧損五十九億元,整體負債為四千多億元,卻有多達八千多億元的資產。這八千億資產,若能善加活化運用,對於解決財務問題當然能有助益。問題是,就算能夠活化資產,但制度和管理上不進行改革,員工的士氣紀律不設法振作整飭,台鐵的運輸服務和安全能改善嗎?天下當然沒有那麼容易的事。那麼,王國材喊「資產活化優先」,是說給誰聽的?

台鐵「公司化」當然是必須走的路,但為何喊了廿年都做不到;如今火燒眉毛,王國材卻還說得再等三年才能完成?袐密就在,其間牽涉到員工公務員身分的轉換台鐵財務和股權的計算,政府要處理的問題極為繁重且棘手。而以近年的政治生態和文化,歷任交通部長都只是政壇的短暫過客,誰也不想真正扛起如此艱鉅的重擔。正因為如此,所有台鐵改革的計畫最後都淪為紙上作業,看不到實際行動。

蔡政府五年,共用過四任交通部長,卻沒有一位把推動台鐵公司化當成重要政策目標。更諷刺的是,在前瞻基礎建設中編列的鐵路立體化工程預算,高達兩千五百億元,從南到北有十幾處要做。政府撒錢之大方與隨便,連日本專家都吃驚,嘆說「台灣真有錢」。這些經費,原可用來改善台鐵的設施和安全,甚至遷建;結果,卻是被地方政府用來包裝都市開發及炒作土地,台鐵本身則依然背負著積弱不振的罪名。高度政治化的預算分配及建設盤算,何時曾以台鐵的核心運輸價值為考量?

王國材所提的「台鐵資產活化優先」,說穿了,其實就是要變賣或處置台鐵的土地及機具資產;所謂「活化」,不過是政治人物的美飾之詞。「活化」不是不能做,但變賣資產終究是一次性效益,這次賣完,下次就沒了。用這種「賣祖產」的手段來改善財務,並不是太令人鼓舞的作法;若在民間,會被當成「不肖子」的行徑受到議論。

相形之下,已廿五年未曾調整的台鐵票價,若能考慮各地不同運具的競爭略作合理調整;甚至如台鐵工會先前的提議,可利用台鐵票價低廉的優勢開出更多都會間的直達車,或有助於吸引長短程旅客回籠。這些,恐怕還是改善台鐵財務的根本之計。然而,王國材第一時間就駁回杜微調高票價的建議;這看在台鐵員工眼裡,會覺得部長跟他們站在一起嗎?

台鐵目前最迫切的是重振內部士氣,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升鐵道安全。王國材可以在資產活化上提供協助,但他若只會頤指氣使,恐怕推不動這場改革。

 

2 則留言:

  1. 在我看來,如果繼續這種"少虧為贏"的思想對待台鐵,它永遠不可能公司化.

    要公司化,必須要證明有獲利的潛力,這不是所謂"活化資產"就能搞定的事.
    目前我知道有兩個說法,這邊是說一年要虧59億,另一邊說一天要虧400萬.

    但首先台鐵自己的本業就必須大幅編列預算和加大投資,缺的人力,設備,工具,大規模的更新和補齊,甚至需要"引進/制定"新的技術規格
    如果本業沒辦法在經過投資和漲價後控制虧損,那活化資產,賣掉只有一次的收入,出租則需要有相對應的發展計畫.
    發展計畫又必須配合鐵路運輸帶來的客流,到頭來所謂的發展,還是要靠本業帶來人潮帶動.

    台鐵所謂的公司化,之前必定要加大虧損的非常嚴重,做為更新的前置工作.
    如果以現在的模樣公司化,那只會跟美鐵(Amtrak)一樣,每年都要去國會夾卵蛋,靠國會的預算補貼其營運缺口.
    別想學美國民營大手私鐵(class 1 railroads),台灣沒那麼多貨物需要幾百車拉著跑上千麥; 產量大到需要用火車吞吐貨物的企業也非常少,而貨運才是美國大手私鐵的主要獲利來源,台灣市場學不來.

    如果要學日本JNR變成JR七社,那政府必須先投資台鐵,以確保公司化的時候有比現在更好的"運作效率"和"安全規範".
    實際上, JR七社裡面的北海道也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處境算是跟台鐵相當接近.
    但北海道天氣差,地廣人稀,路線老舊(急灣多,電氣化路段少),本業外的獲利有限,這些條件讓JR北海道的營運環境比台鐵還要更糟.

    台鐵如果不在鐵路的基本面做改善,而是搞所謂活化資產,
    那有效的資產會持續減少(簽約占用中,或變賣處份掉),對於民營化所需要吸引的投資,是極為不利的條件.
    更糟的是,鐵路的本業不投資改善,進化,補足人力,那麼台鐵就會持續讓所有的使用者暴露在潛在的危險之中.

    再說運量問題
    "台鐵工會先前的提議,可利用台鐵票價低廉的優勢開出更多都會間的直達車"
    有多的司機能開車嗎? 有足夠的班次可以塞進去嗎? 有時間保養列車在高度妥善的狀態嗎?

    請問誰知道台北高雄的地下段有多塞? 以後可是還會增加台南和桃園加入塞車路段,有心理準備了嗎?
    如果技術不改善,路塞依舊,如果不控管進入台北和高雄地下段的班次,其他區間雙軌化也會卡在台北/高雄的流量限制.

    那個都會區間車的提案,普太兩種傾斜列車,當初不就是為了能高速通過宜蘭線的彎道引進的嗎?
    丟去跑西部幹線是?? 嫌西部通勤族電車班次太多?? 跑再快是跑的贏高鐵? 比便宜是能比統聯便宜?

    事實上, 台鐵的票價已經是嚴重低估的狀態, 連帶也導致客運的票價遭到壓抑, 造成國道客運低薪長工的營運壓力和危險駕駛.

    我以前在多倫多搭通勤列車,8年前票價單程是6.2鉫, 現在是8.04鉫,這還是電子車票的價格,付現更是要9.55
    距離呢? 30公里, 來回就是12.4(8年前),16.08(現在),現金價更是19.1
    台鐵高雄台南44公里單程106,來回212.

    這就證明了台鐵的票價已經低估到不太合理的水準了.
    一樣的,拿台鐵的15塊電聯車跟同樣區間的捷運比,捷運的收費都還會本業虧損了,台鐵的佛心票價....

    台鐵的員工要提升士氣,很多事要做
    高層不能只是坐在辦公室裡或只出席活動,學那些地方民代去基層了解情況是必要的.
    中堅的人力必須補滿,不能老是靠約聘或合約工,有些鐵道專業需要執照的,應該要優先補人力.
    道班工随著台灣人口紅利衰退,以後會越來越難補滿人力,必須要提高自動化的能力和設備
    薪水和加班費也必須照規定給,台鐵留不住人除了工作量以外,就是薪水低,以至於新人很容易被各地捷運開更好的薪水挖角.

    士氣不是喊口號換部長換局長就能改善的,是要有"實際的動作",讓基層看的到,領的到.(薪水該給的不能少給)
    否則我們也沒人會相信交通部真的有心去改善台鐵的各方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分享

      政客以台鐵為肥肉,反正「死豬不怕開水燙」

      台鐵的緊迫問題是,現金流不足,這是緊急因素,要搶先做(杜微是對的,王國材與蘇貞昌是錯的)
      解決方法當然是提高票價,約增加100%吧?

      投資,是必要的,但要投資對地方

      1. 車輛現代化,可以,但是要與號誌現代化(使單位時間的車輛密度,能夠跟上JR,並與公路競爭)同時進行,否則車再好運量也是和目前一樣
      2. 軌道,必須平整,R要大(可以的話)
      3. 車站現代化,第三順位
      4. 立體化?第四順位
      5. 活化資產,這是最後該處理的。或者說,這是重磅炸彈,要謹慎。重要,但不急。

      但我們看見,長年以來,無論黨派,不管派系,投資是完全顛倒方向
      如果,政客都這樣顛倒想,那我們就知道他們如何看待台鐵了

      很難寄予厚望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