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12-19

拜登外交顧問:美國與台交往因“親台灣”而非“反中國” VOA 20201218

【縛雞之見】
布林肯的「每一屆美國政府“重新確認並支持”《台灣關係法》非常重要」非常有問題。需要每一屆美國政府“重新確認並支持”的,是三公報,不是法律。履行法律是政府的義務TRA與三公報的並列在美國對於此區域的政策,是政治平衡。
要美國反中,在政治上是不實際的。但追根究底是文明之爭。全球化的人類畢竟要在既有基礎上建立秩序,而不是推翻既有基礎。
布林肯提台灣與中國要「檯面下的悄悄對話」,意思是,現在真的完全沒有管道。當然安全的風險很大。情況改變的此時,美國仍然維持「鼓勵」,顯然落後現實,或者,缺少創造力,而只想回到從前。
拜登外交顧問:美國與台交往因“親台灣”而非“反中國”     VOA 20201218

華盛頓—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外交顧問坎貝爾說,美國與台灣交往的原因是因為美國“親台灣”而非“反中國”,每一屆美國政府“重新確認並支持”《台灣關係法》非常重要,最終美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責任是確保美國的可信度與承諾,因此美國鼓勵中國與台灣展開建設性對話,因為這符合所有人的戰略利益。

美國新政府即將上台,包括台灣在內,一些關注美台關係的人擔憂拜登可能在對台政策上有所倒退,不會像川普政府一樣支持台灣。對此,曾經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務院亞太助卿,也是拜登競選團隊外交顧問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星期三(1216)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一場視訊討論中的說法或許可以緩解這種擔憂。

目前是“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的坎貝爾說,拜登上台後最重要的工作是專注於國內的疫情控制及經濟復原,這個努力也必須和美國的盟友加大接觸,拜登政府的艱鉅任務就是在歐洲和亞洲朋友之間建立對話的橋樑,讓彼此對亞太地區有共同語言,他認為台灣在其中有角色可以扮演。

坎貝爾說,拜登將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川普政府推翻了幾乎所有奧巴馬總統想要在亞洲實現的目標,但實際上有一些政策是具有連貫性的,川普採取的一些措施也值得仔細研究,或許經過調整後可以延續,例如關於加強美台之間的非官方交流接觸就是一個值得讚許的做法。

“我的確想要表示,任何一屆政府重新確認並支持《台灣關係法》的每一個要素非常重要。它是美國歷史上在外交舞台及國際關係上最重要的一個領導性立法行動,我認為它在滿足我們的利益上效果非常好。《台灣關係法》,再加上“六項保證”,提供了一個往前邁進的根本基礎。”

不過坎貝爾說,這些都“還不夠”,美國“必須在所有領域”,例如教育、人文交流等各方面尋找更多機會來擴大與台灣的交往和接觸。他說,台灣在許多領域的經驗都證明它有驚人的能量,包括大流行的防疫以及從深度分歧中復原,都足以讓美國更謙卑並從台灣的經驗中學習,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必須協助推進台灣的國際地位,因為在亞太地區的大國競爭中台灣的地位經常被忽略

“民主需要尊嚴與尊重。民主的養分之一就是國際尊嚴與尊重。”坎貝爾說,40年來台灣的巨大成就值得被承認與尊重,事實上美國也應該為自己在協助呵護與支持這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驕傲,台灣“得到一定程度的尊嚴與尊重的日子已經到來”,他預期也期盼在未來一段時間,人們可見到美國不分黨派對此議題的表述。

對於美台之間的經貿關係,坎貝爾同意,拜登政府必須對與台灣進行貿易議題的接觸更為開放,他也讚許最近舉行的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認為這將為新政府探索如何推進雙邊經貿關係提供基礎。

關於兩岸關係,坎貝爾說,美國必須對台海和平對話持開放和鼓勵的態度,過去中國總是鼓勵美國與朝鮮接觸,並稱如此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還說,這麼做“你會有什麼損失?”他現在要反過來對中國說一樣的話,告訴中國“與台灣進行某種程度的建設性對話、檯面下的悄悄對話,符合所有人的戰略利益。”

坎貝爾說,最終,美國的責任是對台和和平穩定保持信用與承諾,但重要的是美國也要向北京表明,“我們與台灣交往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親台灣,我們並不反中國。想要與中國在某些領域維持一個建設性關係,同時也尋求與台灣朋友擁有一個建設性關係,這兩者是完全一致的。”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來儀說,民主與價值是拜登政府會重新注入美國外交政策的主題,對於拜登可能在上任後第一年舉行“民主峰會”已經有許多討論,她希望台灣在此峰會中有角色可扮演,這是一個增進美台合作的好機會。此外,川普政府與台灣在人權、性別平等及宗教自由等議題上都已經有良好的協作,拜登政府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彼此的合作。

此外,葛來儀對拜登政府在對台政策上的建議,包括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將美台雙邊貿易協定列為優先事項、深化供應鏈安全合作及強化美台防務合作,不只是軍售,還包括共同操演、高級軍事將領互訪等,以增加台灣人民對其政府和美國的信心,因為這是中國試圖以軍機繞台、越過海峽中線等灰帶軍事威脅行動破壞的目標。

對於拜登上任初期應該在台海兩岸關係發出何種信號的問題,葛來儀建議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是發表公開聲明,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是美國利益所在;第二是採取政策行動,包括先恢復與台灣的“貿易投資框架協議”(TIFA)談判,再朝雙邊貿易協定的方向移動;第三是私下發出信號告訴北京,在台灣議題及美中之間涉及台灣的議題上“降溫的責任在中國”。

葛來儀說,北京對川普政府與台灣的交往非常在意,但美國必須告訴中國,“球在你這一邊,你必須停止你的空軍和海軍在如此接近台灣的地方活動,以此來進行這種騷擾及恫嚇的手段。然後再看看他們是否有所回應。”

如果中國有正面回應,葛來儀說,美國可以再試圖為美、中、台之間尋求更有創意的關係。不過她也承認,這是“非常困難、非常有企圖心”的想法,她對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一點都不樂觀,但她認為,“中國必須知道,他們必須是第一個採取行動的一方。”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則表示,自她上任後感受到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真正的跨黨派,各方都在尋求可能的方式推進美台關係,在美國新政府即將上任之際,她希望雙方能夠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推動彼此的關係,作為台灣駐美代表,她要聚焦的3個重點是防務與安全、經濟及國際參與。在國際合作上,她認為民主推動是一個美台可以合作的領域。

對抗中國宣稱威權才是有效治理模式的敘事,是世界上所有民主體制的共同責任,這確實需要協調一致的努力,台灣不能在這個努力中被遺忘。”蕭美琴說,她有信心美台關係將可在彼此互利的伙伴關係、人民之間的真誠友誼,以及在地區共同面對的戰略挑戰等軌道上繼續往前推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