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08-10

美中若在台海開戰…勝率有多大?美國退役軍官驚爆恐怖下場 三立20200810

【縛雞之見】

Many of the comments and scenarios serve a fixed purpose either exaggerate PLA’s ability or underestimate the integration power of the U.S.

War and Peace is a pair of things. No war can be without Peace. A state has to presume what the Peace might be before it wages war.

No matter how the assumption might be,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win the war.

By the way, the comment of Daniel L. Davis coincides with the article of Richard Nixon on the Foreign Affair in 1967. 

美中若在台海開戰勝率有多大?美國退役軍官驚爆恐怖下場    三立20200810

近年來台海問題不斷,共機頻頻繞台示威,也讓中國是否會「武統」台灣的議題持續被民眾討論,更多人關注的是,若中國對台灣出手,美國是否會派兵保護台灣,在台海戰線與中國開戰?對此,美國退役陸軍中校、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資深研究員戴維斯(Daniel L. Davis)就在研究專欄中,曝光美國在台海開戰的可能性,更預測出戰爭過後,美國恐將面臨何種慘況。

 

戴維斯身為美國退役軍官,長期研究國防、軍事議題,6日他在美國保守派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刊登了一篇專欄,標題寫道「美國能否成功擊退中國入侵台灣?」戴維斯表示,長期以來,外界對於美國在中國對台灣發動戰爭時,到底會不會出手保護台灣,一直存有很大的疑問,多數的軍事評估報告都顯示,美方在這場台海戰爭中,敗戰率極高。

 

五角大廈與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去年就曾合作進行兵推,分析美國若因台灣問題和中國開戰,會有甚麼下場。當時蘭德公司的資深分析師奧赫曼內克(David Ochmanek)就指出,若解放軍全力進攻台灣,可能在「幾天甚至幾周內的時間」,就有辦法將台灣拿下,美軍只會被打得落花流水,且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基地、航空母艦都將受到重創。

 

但戴維斯可不這麼認為,他表示這項預測顯然低估了美軍的作戰實力,也高估了解放軍的能耐。戴維斯分析,若美中在台海開打,美國是有機會戰勝的,但勝利背後,恐將迎來更多問題,包括國防損失慘重、財務負擔增加;另外,戰後美國為了持續保護台灣,還需義務性的在台灣建立大規模軍事基地,預防解放軍再次入侵,這些情況都將不利於美國。

 

此外,戴維斯表示,台美雙方的地理位置也是極大問題,因為中國緊鄰台灣,但美國到達台灣則須跨越6千多海里,近來美國因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經濟已經受到嚴重影響,若這時開戰,戰後的美國國防預算將面臨爆炸性的損失,經濟問題更有可能導致美國癱瘓。因此,戴維斯認為,這場戰爭不論輸贏,對美國都沒有好處,白宮應該在處理北京事務上,採取比戰爭更有利的手段。

 

因此,戴維斯也指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美國鼓勵亞太地區包含台灣在內的友好國家,提升自己身軍事實力、加強國防,透過強大的防禦系統,來讓中國不敢輕易出手。但戴維斯強調,即便這樣,「也不能保證中國永遠不會攻擊台灣」,但站在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目前風險最小的維和手段。

3 則留言:

  1. 這種發言,感覺是在引誘中國發動戰爭。也許這才是美國的真正目的

    回覆刪除
  2. a)戰爭也會消除債務
    b)不可避免的戰爭愈早打愈好
    c)愈早打愈可能贏的戰爭,主動攻擊更能掌握時機
    d)人民與政府生存上的對立決定先內部瓦解的一方
    e)大規模生產基地的轉換會帶動投資,對中高階生產設備與基礎設施輸出國有益,帶動本國內需與經濟復甦
    f)在處理戰後重建與外交關係重建的過程中,可信賴的前進基地是資產而非負擔
    g)能不快點打這場戰嗎?

    回覆刪除
  3. 「愈早打愈可能贏」,有這種想法的一方,就會出現閃電戰、偷襲。
    以現在來說,就只有北京會這樣。

    戰爭會死很多人,我們可能要盡量不要將戰爭看成只是「數字」,而是真實的人命。
    我看「坂上之雲」,其中一幕兵棋推演,教官提到:學員的任何決定看似容易,背後卻是真實的人命。
    所有的指揮官在下決定時,心中都要有這種認識。

    這當然對照出同時代「乃木」的僵化、工具性思考。

    .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