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見】
口罩販售藥局6,285家,每天給予津貼800元,則每天預算800*6,285=502萬。一個月24天,則為1.2億元,半年為7.2億元。
給津貼是應該的,政府不能無償徵用。但徵用給的必須合理,而且要快。
津貼約略是每天2小時*基本工資(160/小時)=320元。每天全台灣經費200萬。一個月24天為4800萬。半年為2.88億元。
這樣算,不是小器,是實際。
請問:居家隔離送餐,便當與人力算誰的?會不會有累垮的人?
這些都要考慮。
徵用,要給合理補償。但是,政府至今還沒給!
有藥師公會的幹部已經無奈的、委婉的表示了不樂觀的預期。
這不樂觀的預期,即將要影響口罩的分配管道,從而嚴重影響疫情。
現在是以「不參加,就拔走健保藥局資格」的強制方式在處理。
當然,為求速度可以強制,但補償不但一定要,也要快!!
與此相關的,是:衛福部長的權威,真能動用補充現有防疫能量的資源(包括預算)?比方說,公務員、老師、退休人員、國軍?
該由政治人物(院長)出來當中央一級開設的指揮官了。
躲,雖是政治人物的本能,但政治人物的政績,也在於承擔而已。
大咖,不要再躲了。
隨著疫情的進行,發佈的數據越來越不準。我講的不只台灣,也是全世界。
以台灣而言,當疫情主要「只有武漢」時,台灣將可疑者與湖北旅遊史連結在一起是正確的,也是不得不然。
不過,當疫情逐漸在中國擴散,甚至也擴散到各國時,地理定義的旅遊史的就必須隨之擴大。但這樣一來,也逐漸失真。終究會讓疫調失準,無從掌握,甚至於垮掉防疫基礎。
以第34例言,此例去日本旅遊。根據前述標準,所以判定為從日本的境外移入。
以2/29而言,日本的確診病例是241(除鑽石公主號705)[1],日本人口約為台灣的5.4倍(1.26億人),換算回台灣的人口,日本的感染密度約為44.6人。換言之,以台灣2/29的39例而言,日本與台灣大概是差不多的。
好,問題變成:倒底是44傳染39,或39傳染44?
更何況,第39例的旅遊,在富山、長野、大阪,以現時點而言,各2例。
加上14天內:6天在日本,8天在台灣。
請問:誰傳給誰機率大呢?
怕有讀者誤會,我們要強調:這裡沒有斷定是在台灣感染的機率大於日本。這裡說的是,我們真的不知道。
這樣說,是在講:隨著疫情擴大,所謂確診數據與感染途徑會越來越不準確。
當限定空間下(不是趴趴走的),其感染途徑是相對確定的。但趴趴走的就無法確定了,只能「人為斷定」,人為斷定當然不是真實狀況,只是擬似,甚至於是恣意。
旅遊就是趴趴走,說旅遊者的感染途徑如何,本身就是「人為斷定」。
斷定得好,還能撐一陣子;斷定得不好,偏差就會越來越大。
這不是「人」的問題。這是事情「本質」使然。
韓國說,自己的確診人數暴增,是因為先前的篩選能量僅是每天3000例,現在可以達到每天1萬。假使所述為真,表示,各國的數字其實有不同的物理基礎,與心理基礎。
物理基礎是醫療能量與篩選能量。根本無此能量的,確診就是零,「情勢一片大好」。反而,努力防疫的數字不佳。
但是,邏輯上並不可以反過來說數字多的一定很努力。WHO的彈到塞,就因此說中國數字最多,最努力。
當然,在政治上,看到中國隱匿巨大的數字還備受讚揚,各國政治人物當然也會學壞、隱匿。
既然數字可以「運用」,政治人物一定會做的。這些人是權力的蠍子:一定忍不住會學壞的。
政治人物是最受保護的。當政治人物都確診,甚至於因病過世,可想而知,一般民眾的疫情與受苦。
我們講的是伊朗。
當數字越來越不準時,就要改變(或準備改變)防疫的數據採用與策略。
用統計方法推估,而不是個案式的確診與詢問,做為內部評估的基礎,當然是恰當且必要的。
侯友宜的自費隔離,做為薄懲,實在是非常恰當的。
因為自己的行為,造成社會的負擔,這是規費概念,社會(以政府作為代表)要求當事人負擔因自己行為引發的外部成本,當然是應該的。
進一步,當然是求償了。健保局可以求償,基礎在大數據,不一定非要不可精確成本數字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