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03-26

台灣獨尊陳時中的怪現象 吳典蓉@風傳媒 20200326

【縛雞之見】
Iseilio大的意見,正確。
不過,這件事情很大,容許多種角度觀察與評論。在特定角度中,仁智互見。

從效果而言,的確陳時中貢獻不小(包括背後的專家群與一線人員),且仍舊稱職。
但令人擔心的是未來的疫情演變。假使持續惡化,總有陳時中「官階」無法對應的時候。其實,已經發生了。而且跡象很明顯。


從體制而言,指揮官與被指揮者,一定要有高低之分。標準可能是職級、官階,也可能是資歷,或者專業,甚至單純是年紀也行。當所要處理的事物範圍越來越廣,高低錯置有時候就是致命性的。

近日一些類似上述評論被誤認或誤導到「換時中」,甚至於誤會為有赤色輿論之嫌,這樣的誤認與誤導,根本與評論內容無關,實在是媒體有問題。


Iseilio大的意見,要放在「台灣社會力的成熟,凌駕了政治力」的命題上來鋪陳:台灣社會是否成熟呢?或許更有發揮的餘地。


台灣獨尊陳時中的怪現象    吳典蓉@風傳媒 20200326
例行記者會中被問到中國目前疫情時,陳時中豪氣的說:那國家不會有個衛生部長讓你一直問;這確實是,不但中國如此,西方歐美各國也是如此;然而,這個台灣防疫的獨特現象其實也反映出台灣深層的政治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227日起才一級開設,陳時中正式擔任指揮官,然後,在之前的一個多月,多數民眾已習慣這位台灣歐吉桑每天出現在電視螢幕上,不慍不火對疫情娓娓道來,這某種程度已成為台灣民眾安全感的來源;對公共衛生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大流行之際,抗疫成功與否除了公衛基礎設施外,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攸關重要,陳時中成為政府的面孔,建立人民的信心,也讓台灣抗疫有了良好的第一步。

大家每天看到陳時中,習以為常;然而,如果民眾有空轉到CNN看一下歐美或其他國家抗疫現場,可能才會注意到台灣防疫的特殊現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很早就出面道出新冠肺炎的某些真相,英國首相強森也在第一時間說出「英國人要有失去摯愛的心理準備」,即使是向來挑釁的川普都在記者會中被被問滿問飽。相反的,總統蔡英文除了偶爾發發臉書,或到各地拜訪相關產業外,她唯一一次記者會是在三月十九日舉行,但會中除了消極回應要不要宣布緊急命令外,幾乎未提出何任重大政策或方向

國外領導人在防疫時刻發言效果不見得好,美國紐約時報就有評論,認為川普講太多政治語言,還不如讓專業的科學家多多上場;但不論受不受歡迎、不論是否得人心,這些領導人非出面不可因為他們才是直接得到民意授權的,在防疫的緊急時刻,民主國家必須執行封城、徵收等強制措施,民選領袖得到民意授權,可以在人民財產權、自由權和公眾健康之間權衡得失,這是國家領導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因為,也只有他們才能為此付出代價,不得民心這種代價,不是一般技術官僚可以負得起的。

身為衛福部長的陳時中是政務官,他以專業見長,但並非民選領袖;防疫過程陳時中的公衛素養備受肯定,從檢疫、隔離甚至到記者會開好開滿,這些都是良好的公衛訓練,陳時中雖不是公衛學者出身,但他在擔任指揮官時卻充分發揮了台灣優良的公衛傳統,他的表現沒話說,但是由陳時中來承擔所有決定,卻有不小的問題。

例如,湖北解封後,滯留當地的台人可否回台?陳時中第一時間的常識判斷是可以回台,但當天下午就被行政院長蘇貞昌打臉,行政院要求仍需包機回台,很顯然,一旦進入政治範疇,蔡政府就未必「順時中」。此外,防疫有功未必是陳時中一個人的功勞,經濟部整合國家隊生產口罩,外交部積極推動台美合作,這些政策仍是行政部門主導協調,但他們在陳時中身旁都相形失色,未必能從民眾得到等量的掌聲。

可以說,光環集中在陳時中一個人身上,對蔡政府有兩種解讀。第一、總統蔡英文以817萬票勝選,但滿朝上下仍不敢攖陳時中光芒,低調得不可思議;這個有趣的反差顯示,民進黨政府至少知道,台灣民眾對政治(人物)並無太大好感,稍一不慎就重蹈有2019大敗的滅頂危機,所以寧可順時中匍匐前進。

至於第二種解讀,就不得不說蔡政府刻意迴避自己的責任;蔡政府不願發布緊急命令,但限制出國等都諸多措施都已限制人民的權利,這些也未必是疫情指揮官一人可以決定的;再舉一位西方領袖為例,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向來被西方自由派媒體視為是民粹領袖,但他上周談到抗疫過程中使用監視人民的技術時,仍頗有歉意的說此舉侵犯人民隱私,但為了人民生命安全不得不用,他還舉例說台灣也在用;面對這種說法,我們有可能得到自己國家領袖同樣的歉意嗎?事實上中華民國政府從未回應此一問題;侵犯人民隱私這樣的決策責任,難道也是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必須負的嗎?

防疫、保障人民隱私,這些是政府的消極責任,但政府仍有積極責任,就如行政院長蘇貞昌請陳時中擔任指揮官的新聞稿所寫,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紓困條例有防疫、紓困、振興三大面向,防疫可以都授權陳時中,但振興產業的陳時中在那裡?這是企業界的呼聲,也才是蔡政府無法逃避的責任!

14 則留言:

  1. 在這舉世擾攘之中,唯我台灣 一柱擎天。如此的狀態,一般只提到的是因為有十幾年前 Sars 的經驗,也從而
    訂定相關法規 之外,人們似乎沒去注意到其實相當重要的行政做為。那就是一國之尊的領袖近乎神隱,倒是
    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專業團隊一字排開,作戰指揮,而且都是望重士林的俊傑,如 台大副校長,作戰指揮,成了
    台灣焦點。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如此經營的作法,還沒有看到東施效顰的國家。尤其台灣的前後任副總統、
    總統府秘書長都是醫學專業,也都是政治人物,不隨意發言,形成干擾,非常難得。- 因此台灣抗疫成績就是
    NO.1,世界第一等。

    回覆刪除
    回覆
    1. Iseilio大的意見,正確。
      不過,這件事情很大,容許多種角度觀察與評論。在特定角度中,仁智互見。

      從效果而言,的確陳時中貢獻不小(包括背後的專家群與一線人員),且仍舊稱職。
      但令人擔心的是未來的疫情演變。假使持續惡化,總有陳時中「官階」無法對應的時候。其實,已經發生了。而且跡象很明顯。

      從體制而言,指揮官與被指揮者,一定要有高低之分。標準可能是職級、官階,也可能是資歷,或者專業,甚至單純是年紀也行。當所要處理的事物範圍越來越廣,高低錯置有時候就是致命性的。

      近日一些類似上述評論被誤導到「換時中」,甚至於有赤色輿論之嫌,根本與評論內容無關,實在是媒體有問題。

      Iseilio大的意見,要放在「台灣社會力的成熟,凌駕了政治力」的命題上來鋪陳:台灣社會是否成熟呢?或許更有發揮的餘地。

      刪除
    2. BobChen大的留言個人相當贊同,雲程大所提的問題應該也還是在體制系統的問題。

      如何就目前的狀態做出調整,除了專業分工之外,層級上下之間,應該有一個對外發言的分際。醫療專業的部份還是應該歸於醫療系統發言;因應整體醫療狀態,在行政作為上必需如何舉措,則是由行政部門決定。兩者之間需要有醫療系統“純告知or報告”(不是協調)行政部門當前狀態與所需配合事項的機制。至於行政部門要如何依據整體狀態做出決定,當然是行政部門的權力與責任。如此“分工”,責任範圍,上下之間就相當清楚。

      疫情指揮中心是否需要?逐日的疫情報告有“聚焦”的作用,的確安定民心;指揮官也可以是任何適當人選。

      不清楚其它國家是否有相同的作為?李顯龍、文在寅、川普、安倍晋三、習近平,屈指數來,沒有一個不嚴重犯錯;這就是行政主導。

      是否蔡英文也應該隨時就疫情出來發表談話,應該發佈緊急命令?純就成績來看,除了如第二段所說,各自的發言範圍,
      與體制必需調整之外,也好像沒看到那個國家發佈緊急命令;這篇文章恐政治操弄是遠大於對疫情的關心。

      台灣民眾一直以來的確相當易於操弄,不過時代已經在變。社會力的成熟,政治力不跟上來,大概就等著被淘汰吧。

      刪除
    3. 各該國家的準失控,與李顯龍、文在寅、川普、安倍晋三、習近平的犯錯:成正比;也從而導致世界範圍的疫情擴散,只能以嚴重犯錯形容。

      刪除
    4. 部長就武漢可以回來,純粹是專業考量我們的資源與防護知識準備還算充足,可以容納消化。
      院長是就更整體的政治角度,沒有衝突。部長考慮不夠的,有院長當防火牆。院長弄錯什麼,有總統當防火牆。總統呢?總統千萬不能選錯!
      怕層級不夠高是擔心其他部會不配合,做事的資源不足,但是台灣在防疫上有全民共識,沒有這個問題。
      獨裁國家官療的這種問題才會特別嚴重,部門之間擔心互相踩線,或是僭越老大的權力而惹禍,要不然就是努力防止別人來踩我們的線。
      說到最後我還是要說,小英總統是民選以來使用權力最節制,執行方式最接近內閣制的總統。在我們這個憲法怪物下,做得最好或是次好的,另一個是李登輝。期望未來的總統看到這個榜樣,能夠學習,不要太刻意執行總統意志,放權給行政院長。一個弱主還是可以像這樣成功的。

      刪除
    5. 一直很不容易去釐清小英總統是個什麼樣的人。一方面覺得她的教育,讓她能夠一出仕就擔當大任,也覺得她的家庭背景,與多年從政隨之而來的通透人事;一方面又覺得她還是一個能夠保持赤子之心,相當單純的女孩,這個部份要有相當的浪漫文學素養。

      然而在處理、對應國內外政務上,她 “非常複雜”;恐怕不只是懂得節制權力而已。李登輝時代的國安會人才濟濟,現在不知如何;雖然台灣當前的處境遠比李登輝時代來得清晰。兩岸關係爾虞我詐,可以有一時的虛以委蛇,卻不應期待;這一點是個人比較擔心的。

      刪除
    6. 認為蔡總統 “不只是懂得節制權力而已”,是就她的心理素質而言。比如她在適當時機敢嗆中國,為了她兩岸和平的政策,

      她敢背棄她的基本盤,綠營民眾,轉向藍營論述,甚至關閉民視的兩個政論節目(這個部份有可能出自中國的請求),

      導致綠營民眾掉頭而去,2019的大輸。可見她 “不只是懂得節制權力而已”,而且還是個 “衝組”。

      刪除
  2. 防疫本來就要分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月27日起一級開設,負責的是疫情防護,但整個國家體制不是就聽令指揮官一人,作者對這種體制問題看來很沒有概念。蔡英文讓陳時中擔任,是要聚焦在防疫,政治性考量還是由型政院長負責,所以武漢解封,陳時中表示台商可以回國,蘇貞昌增加條件得要包機,不是不同調,而是主管機關會有考量的因素。

    而紓困、振興面向,也是蘇貞昌帶的行政院團隊在負責,防疫壓力那麼大,還要把所有決策都丟給陳時中,這種習近平、柯文哲模式才是獨裁體制教育會造成的想像。中央地方分權,互相合作,行政院跟指揮中心也是如此。

    回覆刪除
  3. 【總統府】

    有關今天(26日)《風傳媒》一篇題為「台灣獨尊陳時中的怪現象」報導,當中多項資訊並不正確,為免錯假訊息淆誤,謹說明如後:

    1.報導指各國元首早就疫情出面談話,而「總統蔡英文除了偶爾發發臉書,或到各地拜訪相關產業外,她唯一一次記者會是在三月十九日舉行,但會中除了消極回應要不要宣布緊急命令外,幾乎未提出何任重大政策或方向。」這項說法與事實不符。

    早在農曆春節前,總統就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可能衝擊,於1月22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要求政府團隊就疫情因應與後續可能帶來對總體經濟影響進行充分準備。當天,總統也於會後舉行敞廳講話,向國民報告政府掌握與因應。包括總統公開談話(含媒體反映)在內,我國政府在防疫的相關作為,時程上早於各國,相關事實同時可見諸各主要國際媒體。

    2.至於過去這段期間,總統關於疫情、總體經濟、國家政策等相關重要討論、決策,或記者會、行程間訪問等實際狀況,作者所屬的《風傳媒》都有詳盡報導。我們理解作者或許工作繁忙未及查證,謹建議參考我們協助彙整的《風傳媒》第一線記者朋友所發布新聞計37則,及相關總統近日重要發言、活動影音資訊,應該就可以知道「唯一一次記者會....幾乎未提出任何重大政策或方向」的報導確為不實。

    3.其他關於防疫等措施,無論準於「傳染病防治法」之規範,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均有國會等立法授權,相關措施的實施,權責部會也有明確說明,與其在此時貼迴避責任等標籤,不如善盡查證責任,將相關措施法理等來龍去脈查證清楚為宜。如此,更可讓舉國正忙於防疫工作的同時,毋需不斷澄清這類錯誤資訊。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於防疫等措施,無論準於「傳染病防治法」之規範,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均有國會等立法授權,相關措施的實施,權責部會也有明確說明】

      希望總統府沒有引喻失意,甚至說錯。

      刪除
  4. 英國首相須對國會(間接民意)負責,直接出來面對國民,也理所當然。
    美國總統制,民選總統直接對選民負責。川普當然得「在記者會中被問滿問飽」。

    台灣使用的拼裝憲法,總統到底是不是行政首長,仍有爭議。除了以國安會議應對疫情,總統是否適合直接提出「提出何任重大政策或方向」?須謹慎行事。

    防疫首賴醫學及公衛相關專家發揮其專業知識,及行政部門在行政事務上與防疫專家分工配合。行政院長乃五權憲法明定之行政首長,對於防疫專家不熟悉的其他行政政策及施政面向,及時更正專家的發言,正是妥適分工的表現,並非打臉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依法設置運作中,與行政部門配合,目前成效良好,應該足夠因應疫情。在憲法明確總統是行政首長之前,不須總統出來直接指揮。

    以上。
    by Tim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講到這個,就要翻出7~3年前的舊文章
      http://hoonting.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html

      http://hoonting.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21.html

      http://hoonting.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_13.html

      刪除
    2. 川普的問題,跟安倍、強生一樣,就是防疫的專業不夠,醫學人士沒有獲得一定程度的授權,在很多不該被放大的地方放大,但是該做的ˊ準備卻都被輕忽了。美國有大選,東京有奧運,英國有脫歐,台灣剛好選完總統,政治壓力非常神奇的就在一個壓力最輕點,時也命也運也,台灣人自救,才可以救人。

      只要疫情控制得住,緊急命令就可以備而不發,用最小的成本,去換取最好的成果。

      刪除
    3. 沒錯,外國的處理,一下子夾雜許多周邊(或許也是很重要)考量。
      也因之,常常失去了主軸。

      疫情,本質上是「醫學問題」,所以是「醫學專業者」在處理「醫學問題」。
      會成為「醫學專業者」在處理「醫學問題+社會問題」。
      逐漸的,會變成「醫學專業者」在處理「醫學問題+社會問題+政治問題」。

      事情是變化的,所以,應對也應該是隨之變化的。

      .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