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01-17

「中華民國」和「台灣」本質已拆不開 韋行之@上報 20200117


「中華民國」和「台灣」本質已拆不開    韋行之@上報 20200117
對於甫結束的這場台灣總統與國會大選,多數分析都聚焦在蔡英文與民進黨的勝選,在於兩項主要外部因素和兩項主要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是香港和中國(習近平去年元旦有關「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的談話),內部因素是國民黨提名和選戰策略失誤,以及其候選人韓國瑜的誠信與人格。


從另一個角度來檢視,這場選舉激發台灣年輕世代的國家生存危機感,讓年輕選民傾巢而出,背後更蘊涵著台灣國家認同與國族主義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關鍵就在於「台灣」與「中華民國」這兩個政治符號的連結,歷經這場民主淬煉之後,不再成為區隔或分化台灣社會的政治圖騰,也沒有任何個人或是政黨,可以壟斷這兩個符號的詮釋權。

蔡英文選後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向來言詞謹慎的她,面對台灣獨立的敏感問題,回答:「我們不需要宣布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名叫中華民國台灣。」這算是蔡英文第一次用這麼明確完整的論述,來說明她對台灣與中華民國主權的立場

外界也發現,這段文字與民進黨於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立場類似,「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軸正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叫中華民國,任何改變此一現狀的作法,必須經過2,300萬台灣人民用民主方式決定」。唯一的不同在於,民進黨當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並未提及蔡英文強調的「因此我們不需要宣布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眼尖的人也發現,曾自詡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蔡英文搭檔賴清德,在過去一年多以來,也不斷重申他的立場,強調「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需要再宣布獨立」。

如果真要吹毛求疵,蔡英文這段論述用的精確字眼是「我們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而非「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但在她以817萬選票的最新民意說出這段話時,其實主詞已經不再如此重要「戰略清晰」是蔡英文在專訪中,明確向國際社會傳達的訊息。因此她帶著強而有力的最新台灣民意授權(mandate),強調願意與中國對話,但台灣的主權沒有談判的空間。

「中華民國」六階段變化
進一步分析,蔡英文在去年國慶談話中,就拋出「中華民國台灣」的概念,積極運用這場被形塑為「台灣民主vs中國威權」的選戰,來深化台灣與中華民國這兩個符號的連結。始終抱持「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的中國國民黨,卻動輒批判民進黨只是借殼上市,用「中華民國」來掩飾其台獨本質。殊不知,隨著台灣民主演進與世代交替,如此政治「二分法」早已不合潮流

「中華民國」已經歷經六個階段的變化。第一階段是最早中國國民黨來台灣,主張反攻大陸的「中華民國在大陸」。接著是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期,嚐試建構從「中國民國到台灣」的第二階段、再到1996總統直選後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第三階段

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已經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取代「1992年民進黨台獨黨綱」的首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於第二任期的2005年國慶演說中,說出「中華民國是台灣」的第四階段論。儘管當時無法成功推動台灣正名,但至少也護照上也加註台灣,在英文的官方符號上也用了Republic of China(Taiwan)。反過來看,這也是民進黨在面對台獨基本教義派堅持「台灣尚未獨立,必須追求法理台獨」時,權衡政治現實與國際和兩岸壓力,所做出務實而漸近的凝聚共識過程。

2008年二度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2011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挑戰總統馬英九,她重提陳水扁「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論述,馬英九則回應「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直到此時的第五階段國民黨仍然堅持用「二分法」來區隔台灣與中華民國是「國」與「家」時,民進黨卻早已汲汲營營想要結合台灣與中華民國。

台灣和中華民國本質已合而為一
政黨和政治人物想的多是如何利用這兩個政治符合獲取政治利益,但台灣社會與多數民意已經轉變。一股更本土且強烈的台灣認同感,在民主一步步深化,以及中國持續對台文攻武嚇與國際打壓之後,更形堅定與茁壯,年輕世代的「天然獨」尤其如此。因此當蔡英文在這次選戰中,審度香港與中國等外部因素,提出「中華民國台灣」的第六階段論後,比起國民黨死守中華民這塊「神主牌」,更能打動民心。

甚而蔡英文的副手賴清德在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也用了「中華民國新生」來形容他對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連結思考。「中華民國台灣」讓中華民國與台灣沒有先來後到的問題,或是誰代表國家,誰又只是代表家園,又誰比較能在國際通用區別。「中華民國台灣」賦予「中華民國新生」,深化「台灣」作為主權象徵與國族認同的新意涵。可以說民進黨20年來,處在獨派與現實派拉鋸之間,衡量兩岸與國際現實,終於找到平衡點,並藉由蔡英文的勝選,獲得最新民意予以授權

因此蔡英文在BBC專訪中強調,她的勝選證明國民黨的「一個中國」立場,不被台灣大多數民意所接受,因為「一個中國」立場對台灣實際地位的含糊不清,現在情勢已經改變,這套說法已經行不通了。的確,從選後國民黨內部對於「九二共識」應該拋棄的呼聲四起,就應該看得出來國民黨輸掉這場關鍵選戰的主因,正是無法承認在北京政府面前,沒有「一中各表」餘地的兩岸政治現實。偏偏國民黨又不願接受台灣做為國家認同與主權象徵的共同符號。結果被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占盡詮釋權與民意支持,也就怨不得別人。

經過這六個階段的演進,希望未來台灣政治人物,不要再玩弄台灣和中華民國這兩個本質已經合為一的國家認同符號。

2 則留言:

  1. 順此文之論述,下階段是台澎金馬住民(即中華民國台灣國民)制定新憲法,而非修改欠缺中華民國台灣民主正當性的現行憲法;順便更改國名,例如,改為福爾摩莎民主共和國。
    By Tim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後的事情,大概無須現階段煩惱

      名,實?
      兩者能得兼,最好。
      只能擇一的話,有先後的。
      「實」,比較重要。要先行。

      要記取巴勒斯坦分割案當時,以色列國與阿拉伯國,一者成國,一者還在奮鬥的教訓。

      許多人,被「名」圈住,走不出過去的慣性。
      這也是不知:堅持過頭,就變成在玩心理遊戲。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