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11-11

笛卡爾的信念「我思故我在」:第四節 最後的日子 法廣 20170422


笛卡爾的信念「我思故我在」:第四節 最後的日子    法廣 20170422
[提要]在笛卡爾的一生中,有兩個女人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波希米亞的伊麗莎白公主,而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對笛卡爾的崇拜卻葬送了他。這是任何理智都無法預見的,因為嚴寒的北歐不是溫暖的西歐。


問:笛卡爾最終去了瑞典並死在那裡。這段歷史很離奇,請你給聽友們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最後的經歷,好嗎?
答:好。不過要講笛卡爾的結局,需要給聽友們先介紹一下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這也是位不得了的女人,她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兒。這位古斯塔夫二世是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最傑出的軍事家,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可惜,在呂岑戰役中中流彈身亡。克里斯蒂娜是他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她登基時年僅六歲。十八歲親政,以自己獨特的風格統治瑞典。這個風格就是雅典風格,也就是崇尚藝術、哲學,尊重哲人、詩人。

她的理想是把斯德歌爾摩建成北方的雅典。這位女王有超常的語言天賦,她通曉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等,她對宗教、哲學、歷史極感興趣,而且修養深厚。她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很少在服飾化妝方面花費時間,總是穿一身男人的衣服,而且馬術精湛,槍法極佳。她更獨特之處在於厭惡婚姻,聲稱自己對女性該做的那些事兒都極為討厭。她是天主教徒,卻統治一個新教國家,但是當路易十四取消南特敕令、迫害新教徒時,她又給路易十四寫信表示抗議。

1654年她突然宣布退位,有人猜測她是為了公開她的天主教信仰,並全力鑽研她熱愛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思想和文化。我想她是個徹底的人文主義者,內心追求自由,所以她會去抗議路易十四迫害新教徒,雖然她本人並不是新教徒,她只是對迫害他人的信仰自由感到不滿。

問:難怪她對笛卡爾的思想有這麼濃厚的興趣,非要把這位老哲學家攏在身邊。
答:是的。女王博覽群書,她讀了幾乎所有的笛卡爾的著作,她常常和法國駐瑞典大使皮埃爾·夏努討論笛卡爾哲學,而這個夏努是笛卡爾的熟人。據說克里斯蒂娜女王在一次探尋金屬礦藏的旅途中,騎在馬上讀笛卡爾的《方法導論》,而這位夏努則打定主意要獻給女王一件寶物,一件無比珍貴的禮物,來鞏固法國與瑞典的關係。他想好的這件禮物就是偉大的笛卡爾。他這算是琢磨透了女王的心思,金銀珠寶女王有的是,而笛卡爾卻是舉世無雙。

一開始夏努把他和女王討論笛卡爾哲學時的問題,寫信向笛卡爾請教,笛卡爾每次都回信詳細解釋說明。再往後,女王就開始直接向笛卡爾提問題,她想知道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她問笛卡爾:「請告訴我一個優秀的統治者所應該具有的特質是什麼?」,笛卡爾給女王回了一封長信,他講述了斯多葛學派的理想,也闡述了伊壁鳩魯等哲學家的觀點。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舉出耶穌基督為樣板,他說:「統治者所有的優良特質,皆以上帝的特質為榜樣,並設法去接近上帝的心意」。女王同意笛卡爾的觀點。她退位後居住到羅馬就是為了顯示她虔誠的信仰,並接近她所熱愛的文化。

問:後來女王似乎不滿足僅僅與笛卡爾通信,她希望直接就當笛卡爾的學生,讓笛卡爾給她親自講課。
答:確實如此,女王發現信件已不能滿足她的求知慾,她希望笛卡爾能當她的私人教師。她通過夏努力邀笛卡爾來瑞典,她想讓笛卡爾成為瑞典宮廷中的一員。笛卡爾這下子為難了,他很不願意離開舒適自由的荷蘭,去一個冰天雪地的陌生的北方之國。

但女王反覆地邀請他,夏努又從中極力撮合,笛卡爾勉強同意去任女王的宮廷教師。16498月,女王竟然派出瑞典皇家艦隊去荷蘭迎接笛卡爾。這下子笛卡爾是非去不可了。不幸的是,女王對笛卡爾的尊崇,卻冒犯了宮廷中的那群庸才。這些人不過是些只會尋章擇句的書獃子,他們怎麼能和偉大的笛卡爾相比?但笛卡爾不知道他這是羊入狼群。還有一點很困難的是,當笛卡爾開始給女王上課時,發現女王的習慣是清晨五點就起床讀書,她又要求每天第一個見到的人是笛卡爾。

而笛卡爾卻習慣於夜間思考,早晨起得很晚,這個習慣與女王的作息時間完全不合拍,但笛卡爾出於禮貌並沒有向女王提及,所以你想想,在凜冽的寒冬,他要清晨五點就起身給女王上課,上課的地點是女王的圖書館,而這裡卻沒有取暖設備,這對已經不年輕的笛卡爾可是件要命的事兒啊。

問:所以他在瑞典很快就病倒了,應該說這是不可避免的。
答:笛卡爾在離開荷蘭前往瑞典時,似乎預感到他的歸宿。他和朋友告別不像是暫時分手,倒像是永別。更何況伊麗莎白公主本來就堅決反對他去,可他又想讓女王幫助改善伊麗莎白公主的處境,可這女王對笛卡爾又是無比熱愛,他似乎陷入了一種三角關係。這可以從他給伊麗莎白公主的信中看出來,信中說:「克里斯蒂娜女王很快就問我,是否有您的消息,我立即告訴她,我是多麼思念您。女王意志堅定,我一點不擔心她會嫉妒。同時我也肯定當我坦率地告訴您,我對女王的感覺時,您也一定不會生嫉妒心」。

就這樣,笛卡爾克服生活上的種種不便,開始給女王上課。女王也實在是個好學生,每天清晨聽完笛卡爾的課,她還要花幾個小時繼續研讀,甚至在外出狩獵時都帶着書,她向笛卡爾請教的範圍很廣,除了哲學,還有文學、宗教、政治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比起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克里斯蒂娜女王要刻苦謙遜得多。但生活的不適應終讓笛卡爾病倒,從他的病症看,很可能是嚴寒着涼引起肺部疾病導致死亡。有傳記作者說,笛卡爾是被那些妒忌他的小人毒死的,但其實沒有證據。

女王對笛卡爾的死是傷心欲絕,她要給這位「我傑出的導師」修一座宏偉的陵墓,把他和歷代瑞典國王葬在一起,但是夏努反對這樣做,幾年後笛卡爾終於遷葬回法國。法國大革命時,曾有決議要把笛卡爾葬入先賢祠,但不知什麼原因,這個提議不了了之。現在他安息在聖日耳曼草地教堂中,我曾去那裡憑弔過他。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會時常有得益於這位偉大哲人之處,我們應該永遠深深地感謝他。


【連續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