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10-03

錨錠鬆脫與橋體振動:我看南方澳跨港大橋落橋事故  雲程


錨錠鬆脫與橋體振動:我看南方澳跨港大橋落橋事故  雲程
101日,南方澳跨港大橋發生落橋事故。根據影片的事實是:在颱風剛過,風和日麗的上午,油罐車通過(海側)6~4號吊索附近,6號吊索先自上鬆脫(非斷掉),瞬間引起(陸側)8~13號吊索集體鬆脫;橋面主樑從中折斷,扯下陸側橋台(帽樑)端部混凝土後落橋Y叉與拱肋分離,拱肋(Arch)完整如初。


在上述事實前,我們要如何理解與判斷事故可能原因?所謂鏽蝕,很難深達鋼樑內部的錨錠內部的夾片;金屬疲勞,關鍵在長時期與安全範圍的負荷,重車不會是原因。至於伸縮縫,更只是外觀細節。

6號吊索鬆脫,絕對是事故觸發原因8~13號吊索瞬間集體鬆脫,則為直接原因。因此,我們該問:6號吊索為何鬆脫?

吊索是透過其端部錨錠與主結構(拱肋與橋桁等)連結。因材料特性,吊索適於承受張()力,遇到壓縮力等於無效組件。而吊索錨錠有兩種固定系統:楔形夾片(wedge)、壓縮夾片(grip/swaging)。前者源於預力(PC),適合張力環境後者脫胎自吊橋垂直材(hanger),會遇到張力與壓縮力兩環境。

本橋為鋼構單拱橋,特性是自重(Dead load)較輕動負荷(Live Load)佔總負荷的比例較大。若遇重車經過、強風、地震等外部因素,易造成橋桁(主樑)顯著上下振動。當橋桁上揚時,原本應承受張力的吊索,反而承受了壓縮力,兩相抵消後張力降低。極端狀況時,吊索甚至鬆弛到毫無懸吊功能。但單這樣,也不一定會導致吊索鬆脫:如施工中的集鹿大橋,在921地震中受損,但吊索與錨錠仍完整連結如新。

問題可能出在楔形夾片構造特性:越拉張力越大,夾片越夾越緊但反向力量一來,就鬆脫了。影片中,纖細橋桁遇重車上揚時,便導致楔形夾片鬆脫的條件。

但,6號吊索的鬆脫,為何會造成8~13號吊索集體罷工?

這是因為重車在6~4號吊索位置時,正使橋桁處於典型簡諧運動的二次或六次振動模式—以7號吊索為中心,左右呈現正弦波分布。海側吊索因橋桁向下變形而承受張力,沒事陸側8~13號吊索,則反過來因橋桁上揚而張力降低,導致夾片鬆脫。當然,必須是楔形夾片已先逐漸鬆脫,才讓油罐車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事故原因是楔形夾片設計與橋身振動。因為台灣還有東港橋、石鼓盤觀光大橋採相同設計,主管單位要趕緊補強錨錠防鬆脫裝置,或在6號與8號吊索位置包覆垂直鋼箱樑,以限制橋桁上揚。

參考文章:



5 則留言:

  1. 能寫這樣的文章,好利害!很佩服!
    領受到版主工程專業面的嚴謹!

    回覆刪除
  2. 謝謝雲程大的專業說明!!! 比起對岸的模擬圖還更清楚!! 網路上有一票人借用對岸的分析來指責台灣 看瞭很厭煩!!明明台灣自己本身
    在橋梁工程上就有很厲害的人在, 幹嘛要去看對岸的那些模擬出來的東西??? 希望這事情可以生死兩相安!! 後續不要有類似的遺憾!!!
    貓尾巴合十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國土木人員,用FEM來解析,也不是不行。
      問題是,FEM著重在「靜力」,要找出組件對於應力流轉時的弱點。
      南方澳橋,要看動態應力,也就是「振動」的影響,但絕對不是「疲勞」。再說一次,絕對不是疲勞。

      很多教授,都亂講一通。
      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刪除
    2. 人家不能隨便分析自己國內的斷橋。
      分析出來也不能隨便公布,只能做成內參檔案循共產黨正常管道上報。就算是內參,被冤家查到了,還是有可能引來麻煩的。
      好不容易有個案例可以做出來公布增加知名度。這樣的心情與動機是可以理解的。

      刪除
  3. 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 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為工程上解邊界值問題(與起始值問題)近似. 解的一種運算技術. – 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嚴格說 FEM在大學時沒有這樣的課
    但畢業後因電腦關係
    FEM成為主要工具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