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06-18

粉粉照過來:基本的情報操作手段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190616


基本的情報操作手段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190616
這篇跟混合戰的有點關係,筆者覺得各位可以拿去思考,自我反思或是檢驗一下網路社群跟新聞媒體的關係。

情報操作是很細膩的,在小細節上不是專業的,或是筆者這種每篇都想解構的神經病,你看不出來。原因不是智力水準不夠,或是看得不夠多,純粹是一般人在接收資訊時,會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你通常會想接受想看的訊息,不想看的就會下意識地忽略。第二個特點,你會以為自己站在一個很純粹的旁觀者,俗稱「李姓中壢客官」。

透過這兩個特質,情報操作通常會有三種方式來處理,讓你對這個世界的資訊,產生了既定認知,以及傾向操作者想要你相信的地方。

第一種,刻意忽略某個資訊,無視某一件事情或是個人,表面上是對此人沒有興趣,但其實是在抹殺在社群上的能見度。你以為這只是單純的消音,或是財團付錢讓某種聲音出不來?

一般的廣告,會刻意宣傳A而忽略B情報操作的真正意義,在於加強支持A的宣傳,讓B的資訊流到反對者一方,時間一久,只要你看到B的訊息出現,無論真假都會先認定「這就是B的宣傳嘛」。

怎樣看出單純的廣告跟情報操作?蠻難的,要追查訊息的起點,以及有無兩面控制。單純的宣傳,就是資訊的起源到傳播都是單向,例如買車賣車的資訊,在M站上面會有業務打來打去。刻意挑起對立衝突,則是資訊的起源是雙軌傳遞,在A的支持者圈子內宣傳A的價值,刻意隱匿B的訊息,反過來跑去B的圈子,傳遞B的訊息,並刻意指出A無視了B的意見。

多數參與者不會知道自己是幫凶,因為操作者只要開頭動一下,傳遞幾個簡單刻板印象就好。後面會有龐大的義勇軍,自以為正義的去完成後面的對立。早期還可以人力追蹤,現在除了用電腦去跑以外,就只有長期追蹤跟會刻意檢查的人會注意到。

第二種方法,叫做取笑跟嘲弄,把嚴肅的議題弄得很詼諧搞笑。這其實非常糟糕,但常見於Youtuber跟網紅之手,表面上是讓大眾可以接收到簡單易懂的資訊,但過程往往用了第一種手法去隱匿資訊,這在知道實況的相關人眼中,就會顯得非常的可惡。

取笑跟嘲弄的操作在台灣很常見,去年市長選舉北高兩市個出現兩個經典案例。南部那個就是發大財,屬於正面表列的標籤化,意圖使所有負面資訊都被消除掉。北部的案例叫做抱貓姿勢錯誤,屬於負面表列的標籤,要把所有正面的資訊都被負面抵銷掉。

多數人都是單純的嘲弄,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把應該嚴肅看待的選舉弄得很低階,就算意識到,也會惱於承認自己就是被操作的人。為何說這是情報操作?答案很簡單,你對你同學開的黃色笑話,要在半天內傳遍學校,沒有學校廣播,要怎麼做?把這個性騷擾事件透過每一班的大話人物,就可以很快地傳出了,你甚至不需要加油添醋,三姑六婆自己就會幫你添加防腐劑

換句話說,要觀察背後有沒有大量的網軍,在傳遞這種取笑跟嘲弄的訊息,時間點從出現到散播出去,就算是天天掛網賺錢的網紅要隨機看到,也不可能是瞬間。去年選舉前有太多類似的狀況出現在台北市,某個嘲弄或是自嘲用的訊息,不出一小時就開始在網紅間傳遞,下午出現晚上就引起「熱議」,成為晚間新聞必須要去追的消息。

嘲笑的意涵在於,刻意隱匿當事者的能力,而用他的外在不重要的行為,扭曲成個人能力的不足。例如嘲笑蔡英文總統髮型很爛,連個髮型師都找不好的,怎麼可能找到好的院長。(若你沒見過這條消息,表示你身邊朋友可能不夠深藍)

第三種方法,就是貼標籤,俗稱的製造刻板印象。例如南部人都沒水準,北部人都只會吹冷氣,這用在食物戰爭會很好笑,南部粽北部粽之類,但用在重大的政治事件就一點都不好笑。好比,香港反送中遊行,刻意抓幾個照片出來,指控遊行者受到CIA的操控,都是會亂丟石頭的暴民。

常見的標籤很多,如果你實在不覺得標籤跟刻板印象很重要,那回想這三個月來的民進黨初選,雙方支持者怎樣互相砍殺的。筆者為何說不見得是雙方背後的人,而是有第三勢力干預?因為追查這些製造標籤跟刻板印象的來源,常常出現到幾個特定人身上,而這些人正好就是去年底有問題的人物。

這用在政治攻防很常見,像是年改中只要反對的任何細項條文的,一律貼你貪婪的嘴臉,就算你只是新進公教人員,一樣貼下去。為何會做出這麼蠢的舉動?這不見得是反對派刻意的,支持派也可能這樣做,因為一個法案不大可能只有某一個派系參與,衝突越大的參與其中的也越多。

刻意貼標籤,目的是要在群眾之間劃下一條線,好比年改這件事,反年改的會去反串貼年輕新進公教都很貪婪,目的是要刻意激化新進公教的不平感,使其認為挺年改的都是非不分。挺年改的也會,因為支持砍10%跟砍30%的,需要支持的公教對象也不同,製造衝突有利於本派系的成長,就算年改最後失敗,但我們派系變大了。這常出現在支持者的較小派系上,透過激化使自己茁壯

要如何看出標籤化?跟前兩種一樣,觀察是不是有起點,散布者跟散布時間是否正常化,能夠在短期間內就數萬點閱的,一般來說只有演藝、運動、搞笑類,這些項目不適合標籤的發起,較適合標籤的傳送,依照觀看者的群體,設定不同的標籤去撕裂民眾。政治類的發起點,一般來說半天能有數萬點閱就很了不起了,你可以從這個數字,去大概抓一個量,久了就會知道哪些網紅有問題

說歸說,筆者知道很難,因為就算筆者有長期觀察,也發現朋友多半不相信,他們會相信自己看到的新聞跟訊息無誤。但跑電腦回歸的結果,每一次都證實自己的判斷沒錯,有些情報的散布速度就是比正常快,而且敵我雙方陣營同時都有相反的資訊在亂竄,這種刻意的訊息超過一天,就找不到源頭了。因為情報操作的一環,就是要隱匿自己存在的痕跡,追到一半消失了,蹤影不見了,十之八九就是了。但這也麻煩,你又不能拿這個已經被消失的帳號或是文章,作為大家都被騙的證明。


所以這邊稍微提一些人家的研究結果,一般來說左派右派誰容易被騙?

答案是,右派容易被假新聞騙。左派容易被政治正確的話語騙,兩者的差異在於右派的群體保守性質高,只要是內部的訊息會很快被接受,例如「奧巴馬是穆斯林所以反猶太人」,這種訊息左派一看就知道根本鬼扯,不會去相信的。但反過來說,一則「黑人被白人警察殺害」的訊息,則極容易在左派的群體中掀起千層浪,就算影片後來證明是黑人想去拿槍所以被射殺,人們心中的火點起來,點著後要承認自己弄錯,難矣

左右派被操作的危害,一般來說在價值層面右派比較傷害大,但在國家方面左派比較禍害大。

右派相信陰謀論,但他們不會相信「奧巴馬是穆斯林所以『美國』反猶太人」,這種操作對習慣回歸社群價值的右派來說,是沒有用的。所以你無法操作右派團體高喊美國帝國主義滾出中東。左派則是因為價值往往超越一切,很容易因為政治正確的事件,無限上綱到其他都不重要的程度。例如「沒有XX的美國我不要」、「沒有OO的台灣我不要」。你以為沒有OOXX我不要聽來很有道理,其實所做的就是政治正確的判定,跟客觀的價值分析毫無關聯。

其實筆者想說的是,一般人不會了解到這些,所以麻煩遇到很激動的事件,很激化的標語,先停看聽想想好不好?

你以為外國勢力沒有下場操作?大魔王還沒正式下場勒,不要以為僅憑激情,就能讓台灣真正的獨立自主。



2 則留言:

  1. 王立大大最近的言論 讓長期有追蹤的貓貓 非常疑懼!! 沒錯 情報操作有很多棉角是在一般人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但 王立 怎麼開始
    對某些特定政治人物有種先入為主的評斷? 這與他平日給人的形象差異太大!!! 到底是怎樣回事? 貓貓等待後續發展!!!
    貓尾巴合十

    回覆刪除
  2. 避免中國干預台灣2020大選 美台共商應對方案(中央社

    美國準備出手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