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很抱歉,徵求高手解釋。特別是最後一段。
台灣壽險業者恐成美債市場的一大威脅,甚至影響聯準會決策 自由 20190604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威格沃斯(Robin
Wiggleworth)撰文指出,台灣壽險業者買進大量的美國公司債、抵押擔保證券,一旦台灣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可能對美國債券市場構成風險,甚至影響美國聯準會(Fed)決策。
文章指出,台灣雖然面積狹小,但因民眾節儉愛存錢,經常帳盈餘高到約佔GDP的15%,而成為金融強權,目前台灣的金融體系相較於GDP已居全球第2大。根據摩根大通,台灣的壽險業資產佔GDP比重更高達145%,在整體金融業中居冠。
台灣經濟無法容納壽險業如此大的資產,因此業者把1.2兆美元資金投向海外市場,且大部分是購買美國國債和高評級公司債。但摩根大通預估,台灣壽險業的美元債務和其累積的美元資產之間有巨大落差,佔總資產負債表的比重從2013年的34%升至目前的一半左右。以美元計算,這樣的落差相當於4200億美元,或佔台灣GDP的72%。
這個數據令人擔憂。外匯曝險過去是在滾動的基礎上進行兩面押注,但近來因外匯波動的避險成本升高,壽險業者大都沒有進行對沖。倘若未來台幣貶值,可能引發的損失遠高於上述債券代來的年利息支付,將迫使台灣壽險業者撤離美國市場。
這無疑會成為系統性風險。摩根大通預估,台灣壽險業者擁有約4%美國投資級公司債、14%長天期公司債,過去5年持有的美國抵押擔保正券規模已增加近1倍至2600億美元,這使台灣成為擁有這類證券的第2大國家。
台灣銀行業在決定美國利率的聯邦資金市場也是重要操盤手,目前佔所有交易量的約12%。因此,如果台灣國內金融市場出現動盪,甚至可能影響美國貨幣政策的執行。
台灣金管機構已試圖處理這個問題,透過監管措施緩和升高的貨幣危機。但壽險業者也想出投機的方法來規避監管機構的限制,如開發規模達「140億」美元的台幣計價ETF基金,只用來購買美國元債券。
非高手,最後一段的原文(轉自PTT):
回覆刪除Authorities in Taiwan have attempted to grapple with these issues, through regulatory measures that attempt to ameliorate the rising currency risks. But this has become a game of whack-a-mole, with insurers finding innovative ways to skirt restrictions — such as developing a $14bn market for Taiwan dollar-denominated exchange traded funds that simply buy US dollar bonds.
數字是 $14bn 才對,記者亂寫(應該是故意的)
意思是,美國債為標的,轉發行台幣指數債券?
刪除這樣曝險就降低?或者將風險轉嫁到國內?
文中提到的 投機的方法(innovative ways to skirt restrictions)
刪除應該是指 壽險業投資以台幣計價的ETF,即使ETF追蹤的標的是國外資產,亦可豁免國外投資限額規定
這只需要金管會來封個漏洞就好
至於曝險,尤其是未實現損失的部分
IFRS 9 可以列入其他綜合損益(業者能選擇認列時間),而不是當期損益
等金管會執行IFRS 17,文中提到的很多問題會消失,但詳細就要等高手來說明了
如有誤歡迎指正
億=10^8;
刪除140億=1.4x10^10=14x10^9=14billion.
Só͘-í Liberty Times kì-chiá bô siá m̄-tio̍h.
(所以Liberty Times記者無誤)
樓上...無誤的是板主幫修正過的版本
刪除去Liberty Times還可以看到原本長什麼樣子
(居然到現在還沒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