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05-04

中國試圖用“天下觀”重塑亞洲和世界秩序 VOA 20190504


Comment
If the conclusion that “Xi’s foreign affairs concepts are from the concept of Heaven and Earth,” it is almost no way to reconcile with Beijing.


The competition or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U.S., as well as the western allies, and China does not refer to military or economy, but civilization.




中國試圖用“天下觀”重塑亞洲和世界秩序    VOA 20190504
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它開始與美國爭奪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分析人士說,中國試圖用傳統的“天下觀”重塑亞洲秩序,希望在亞洲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秩序,同時中國相信,天時地利在自己這邊。終有一天,隨著美國離開亞洲,自己會實現這樣的秩序。

習近平的外交政策無不源自“天下觀”
“一帶一路”第二次峰會前不僅剛剛在北京結束。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構建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實現以中國傳統“天下觀”為基礎的亞洲秩序,甚至世界秩序。而“一帶一路”倡議在實現這個秩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孫韻是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她星期三(51日)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有關“亞洲的穩定”的研討會上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世界設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受中國傳統的“天下觀”的影響

她這樣解釋中國的天下觀。她說:“'天下'概念設想的一個以強大的、道德上仁慈的國家或是文明為中心,或是由其主導的世界。在中國說來,就是建立一個'中央王國'軍事和經濟上的優勢霸主構建和平與穩定的基礎,它可以通過威懾和強迫的手段來實現。在道義上的優勢,則通過以仁慈的手段提供公共物品來體現,而這一點又鞏固了其他國家對霸主的嚮往。至少,中國人是這麼看的。”

孫韻說,“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實現這個“天下觀”的手段。她說:“雖然一開始是為了解決中國內部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從外面看,中國試圖以此展示中國的仁慈意圖,通過基建和資金來提供公共物資,最終是為了能夠影響'一帶一路'沿途接受國的決策機制。”

她說,不僅僅是“一帶一路”倡議,其實,習近平上台後的幾乎所有外交政策都源自這個“天下觀”。

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天下大同”類似的觀點在中國的媒體上也有體現。20188月,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說,“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佔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

中國目前對亞洲的理想狀態:中美共治
中國曾經尊重美國在亞洲的領導權,但是,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說,現在在“千方百計”地與美國爭端亞洲的領導權,而且中國也有明確的意圖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

她說,在亞洲的重要熱點問題上,無論是朝鮮核問題、東中國海、台灣以及南中國海,中國都在試圖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和存在。

對美國未來在亞洲的角色,中國曾有過明確地表述。20145月,在第四次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亞洲的事情要靠亞洲人民來辦,亞洲的問題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這就是說,亞洲的事務歸根結底要由亞洲人拿主意。

孫韻說,不過,目前中國還沒有尋求將美國排除出亞洲。她說,中國把自己定義亞洲的大國,認為,美國應該遵守中國所設定的制度和限制

孫韻還說,考慮到目前的現狀中國可能會接受“美中共治”的狀態。但是,未來是否能接受美國繼續在亞洲作為一個競爭對手則很難確定。

孫韻還說,中國人相信,美國正在衰退,無論是與美國自己相比還是和中國相比。他們也相信,天時和地利都屬於中國的。終有一天,美國會因為距離亞洲如此遙遠,會因對亞洲的承諾而拖累,最後會捲鋪蓋離開,而亞太區域國家會逐漸加入到中國的秩序中。

中國若主導亞洲,台灣自治受損,南中國海國家主權受侵蝕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力量項目主任葛萊儀(Bonnie Glaser)在同一個研討會上也說,中國希望在亞洲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秩序,雖然不一定是中國王朝時代的“朝貢”體系。中國希望,中國的鄰居們接受中國的主導地位, 不採取任何有損中國利益的方式

葛萊儀說,中國正在採取軍事和經濟措施來實現這樣的目標。軍事上,中國努力增加突發事件發生時美國干預的風險和代價。經濟上,中國利用自己的市場、貸款和援助來讓周邊國家對自己產生依賴。

她說,美國政府目前的做法,包括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宣揚“美國優先”,都讓中國覺得自己有機會在美國和亞洲盟友之間插入楔子,同時也有機會為亞洲國家提供另外一種選擇。

不過,葛萊儀說,如果中國主導了亞洲,可能會出現下面的的三種情況:

第一,亞洲國家可進退的空間會越來越小,不得不迎合中國的利益。亞洲弱小國家保護自己利益的空間受限。

第二,在領土爭端問題上,很有可能按照中國的方式和條件得到解決。比如,台灣不得不與中國達成協議,對台灣的自治造成損害。在南中國海聲稱擁有部分主權國家可能被迫作出讓步,讓自己的主權受損。

第三,中國主導的亞洲也將弱化亞太地區的區域組織。中國一貫希望推行雙邊關係。在多邊組織中,中國也希望能獲得主導地位並主導討論的議程,所以東盟、東亞峰會、甚至亞太經合組織的作用都將會被削弱。

葛萊儀還說,中國並不滿足於只是亞洲大國。她說,中國的很多說法表明中國是希望成為全球力量的。比如,中國希望改革全球治理的方法;習近平在中共18大上表示,要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以及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等等。

中國無法主導亞洲
不過,美國《外交事務》雜誌2月份的一篇文章說,即便是中國想主導亞洲,也無法實現目標。作者提出,僅是青藏高原以及喜馬拉雅山、以及塔克拉瑪干沙漠等這些自然阻礙的地理存在,就足夠讓任何國家決定在亞洲投射力量變得困難。

除了幅員遼闊之外,亞洲的文化也是多樣的。作者說,亞洲其他國家:俄羅斯、伊朗和印度等無不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一旦感受到自己的利益被擠壓,他們應該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反對中國。

作者說,中國周邊的14個接壤的國家,也會給中國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從歷史上來說,中國被入侵的次數要遠超過中國入侵鄰國的次數。

作者還說,中國的軍力增長,中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足跡已經喚醒了亞太國家,中國周邊正形成多邊的抗衡機制,對抗中國。最新的例子是美、日、印、澳四國在形成準同盟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