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ng to the examples cited in the article, we might conclude that Professor Ko is a person with authoritative personality. Such persons may hate to collect money; but on the contrary, may collect power eagerly .
Their ideal political
model is not popular democracy,
but “enlightened
autocracy” – centralizing the power to do good things, while "good"
is defined by the one at the top.
柯皇的輿論操縱術….顧爾德@新新聞201810
《風傳媒》原本跑台北市政府的記者王彥喬剛出版一本新書《表裡柯P》,書中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性格、領導統御以及重要決策,都有細膩深刻的觀察。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柯文哲如何看待民主機制以及輿論民意,還有如何操縱民主機制以及輿論民意。
提到尊重民意,柯P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搞遴選,從開放民眾i-Voting到市府組成「遴選委員會」決定人事。i-Voting並非開放所有選項給民眾投票,而「遴選委員會」其實市府已安排好過半委員是「自己人」,之前還會用各種方法迫使不屬意的候選人退出競爭。
後來與柯文哲相處得很不好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吳音寧,原本也是市府內部「遴選」出來的,但其實是之前與民進黨協商好的人選。參與遴選的市府幹部由柯P指派,「以無記名投票,但投票完畢後並無當場開票,而是由蔡壁如收走所有的投票註記紙,接著,就公布了吳音寧當選。」作者寫道,當天與會者事後都說不清楚得票情況,「但大家都會看新聞風向,也都知道該投給誰。」
柯P對內戲稱自己是「朕」,這種「柯式民主」大概是柯皇的開明專制。一方面操弄民主機制。
一方面則把玩輿論民意於股掌──拜新科技之賜,柯陣營更是得心應手。
柯P身邊始終有一群人,為他每天的發言與議題公布帶來的媒體風向作記錄,分析素材以FB、PTT、各家新聞熱點討論議題為主,幕僚會不斷反覆測試柯P說的什麼樣的話,會引導到什麼樣的輿論聲浪,輔以電腦軟體的數據分析、熱點分析、情緒分析、對策因應及公關操作經驗,數據化讓公關們比你我更知道你我的弱點,要如何攻下你我的心,轉而投票給柯P,也就易如反掌。
書中記載著去年五月,行政院數位委員唐鳳到市府內演講,談到假新聞議題時說,政府不要放假消息,公開回應就好,「若因為一、兩次謠言,政府就收回更多的權力,長期來講是對民主不利的……。」
聽了這席話,柯文哲表情一沉說道:「這樣不就是束手無策?」
操縱民主機制、輿論民意,非柯文哲專利,只是他過去四年來操作得太漂亮了。我們的民主社會如今面臨最大考驗不是狹義的假新聞,而是新聞傳播與公共輿論已被細緻的公關宣傳取代。穿著民主外衣的老大哥直接操縱著你我的腦袋與情緒。
(USA Taiwan):
回覆刪除冷眼集》垃圾的霸凌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237387?fb_action_ids=2246745712225133&fb_action_types=og.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