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注意,文章登載於《解放軍報》,中南海在消火中?
還是,當美國開始注意資料外洩,解放軍技術來源缺乏了,只好自己進行心理建設?
或者,繼續鼓吹加強製造(經費)?
戰爭爆發,先進戰機打光了怎麼辦 解放軍報20180615
自古以來,將士之多寡、武器之優劣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制空權的爭奪足以證明這點:戰爭雙方都開足馬力竭盡所能生産戰機,誰生産的戰機多,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各型戰機從流水線上生産出來,迅速填補了前線戰場上的損失。
到了現代,戰爭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節奏快、耗費大、損失大成為突出特點。放眼戰後幾場局部戰爭,一次作戰行動中投射幾百噸彈藥、幾百發導彈司空見慣,一天出動幾百架次戰機、花費幾十億美元更是小意思。對於交戰雙方,一次戰鬥損失幾十架先進戰機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戰機打光了怎麼辦?不少人認為,現代工業條件下,先進戰機可以像二戰時一樣,得到快速補充。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今天,我們就圍繞有關戰機快速補充的幾個常見誤區做一探討。
誤區一:馬力全開、全員上陣,一個月造幾十架不是事
正解一:戰機關鍵零部件生産耗時長,想大幹快上也不行
在人們的印象中,現代工業能力發展迅速,不論是人員還是設備都突飛猛進。一旦到了戰時,所有軍工廠動員起來,短時間內造幾十架先進戰機應該問題不大。
實際卻並非如此。工業能力的發展確實讓不少軍工産品的産量得到提升,但這也僅限於結構簡單、易於建造的武器裝備。比如,某些戰術導彈設計相對簡單,零部件數量較少,短期突擊加班,或許可以達到大批量生産的目的。但是,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先進戰鬥機,因為戰機製造環節多,測試時間長,對零部件質量的要求極高。特別是飛機最基本的三大件:機身、發動機、雷達航電,要求更高。
其中製造周期最長、要求最高的便是發動機。發動機的特點是葉片多、管路多、雜碎多。製造一個發動機往往需要數千個零件,這些零件精度超高,達到0.01毫米甚至更高的精度。而且,很多特殊處理設備,就算是美國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軍工巨頭也才配了一套。這就意味著,不管短期內增加多少人手,生産出多少零件,先進戰機製造最終仍會卡在這些特殊零件上面,想快也快不了。
難度僅次於發動機的飛機機體建造也不容易。現在先進飛機為了減重,大多採用了鍛造大型機加框的工藝,用一個零件取代過去的二三十個小零件,而且取消了90%以上的緊固件。這些大框給飛機設計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通常能為機體減重20%左右。俗話説得好,拿到多少好處便要接受多少麻煩。“肥”是減下來了,可機體的大型加強框成了飛機生産效率上不去的“瓶頸”之一。比如,美國F-22“猛禽”戰機的機身大框,就是從毛料製造開始,先用重型水壓機鍛造,再用數控機床一點點“摳”掉95%的材料,剩餘一點點“骨架”。這麼一個大框造好需要多久呢?答案是半年。戰機的機身可不止一個大框,因此機身的整個生産周期長達半年多。即使人歇機器不歇,也不可能幾天之內就完工!
最後,就是同樣讓人不“省心”的雷達。我們還以美國F-22戰機為例,它採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AN/APG-77。這種雷達由2000多個TR發射接收組件裝配在一起,裝配測試都很費時間。此外,這些組件並不是全自動生産,需要依靠大量人工一點點製造出來。
也許你會問,為啥不能增加人手?答案是,就算增加人手讓工人白加黑輪班倒,也不能無限增加産量。因為忙中出錯,工人加班多了,廢品率也會急劇上升。畢竟戰機相當復雜,生産製造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除了這些宏觀層面的原因,更有決定意義的往往是細節。不管軍機民機都很討厭“避不開針眼”定律。簡單來説,就是不管多大的動物,假如不能將血管上的漏洞堵住,即使針眼很小,也會很快失血而死。
誤區二:平時多採購,存起來就可有備無患
正解二:高昂成本承擔不起,訂貨周期長到嚇人
既然戰時搞大生産來不及,那就幹脆平時多造一些先進戰機放在那。這種想法看上去很美,但不切實際。為什麼?因為先進戰機太貴了。
現代戰機造價動輒上億,在有限的國防預算下,想要多採購幾架都不太容易,況且造好的戰機還必須面臨高額的維護費用。
戰機結構復雜,上面有幾百臺設備、幾萬個零件、幾十萬個緊固件。每架戰機往往都會有幾十個讓人很頭疼的小東西:某些特制部件。缺了這些小東西飛機還真的玩不轉。東西雖小,造起來卻並不快。如果提前不做準備的話,生産周期也是以年計算。假如客戶等著打仗,需要緊急訂貨,就算加錢讓工人加班也得等幾個月,不能再快了。
種種因素導致美軍的一些戰機等待零部件的周期長達1年半。美軍相當一部分主力戰機,例如C-17運輸機、C-5運輸機等,它們的生産線早已關閉,政府也不再採購新機。因此這些戰機零部件的生産周期非常長,一些戰機不得不趴窩來等待新零件的到來。
戰機的各個零部件都金貴得很。例如美軍C-17戰略運輸機的廁所馬桶蓋,現在的採購單價高達一萬美元。價格如此之高的原因是,軍用品有特殊規格,而製造商生産的數量又很少。很多類似的零部件,原有的製造商已經不再生産,而美軍要採購這些部件,製造商就需要重新製作。為了在有限的數量上保證利潤,商家就只能提高價格。
那購買廠家平時的囤貨行不行?平時軍工企業運行往往是以最低費用為原則。那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商家會奢侈到把所有關鍵設備全部備份幾個。實際情況是,這些零件的生産廠家在沒有接到訂單時,很少擁有庫存,為的就是減少資金浪費、庫房浪費。
只有拿到訂單和定金,工廠才會著手買材料。材料到手,先要檢查質量,質量有問題,還要退貨,重新購買,來回折騰。材料質量過關,才能繼續開工。從毛料、粗加工半成品到精加工成品,再到檢測、包裝出廠和發運,一系列流程下來,時間往往長得嚇人。
因此,在經濟實力有限的大背景下,大量儲備先進戰機是不太可能的。
也許又有讀者會問,大規模應用了新材料和最新的3D打印技術後,這些制約戰機快速生産的問題是不是就能迎刃而解呢?
事實上美軍也很青睞3D打印技術這種靈活、高效、省錢的數字化生産方式。3D打印技術生産速度快,種類多,比傳統生産製造效率高得多,還能節省資金。像之前那種單價一萬美元的馬桶蓋,使用3D打印技術,總共只需300美元,價格是前者的三十分之一。現在美軍已經使用3D打印技術來生産一些彈道導彈和B-52、B-1B轟炸機的零部件。
然而,3D打印技術並不是萬能的。現在美軍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産的零件,都是原始生産商已經不復存在或者專利已經過期的情況。但如果原始製造商依然存在或者專利沒有過期,那麼美軍就算掌握了3D打印技術也不能隨便生産,否則會因為“侵權”而被告上法庭,損失會更大。
有愛就有恨。蘭德公司在2018年發表報告指出,3D打印技術將摧毀美國製造業500萬個崗位,其中絕大部分在軍工業。
誤區三:隔代戰機“老將”出馬,能解燃眉之急
正解三:存在代差需改裝,飛行人員最寶貴
既然戰時提高先進戰機産能很難如意,平時多儲備也不現實,那麼一旦大仗開打急用時能不能把“老家夥們”拉出來用用?比如三代機打光了,二代機能不能頂上去?
其實,如果三代機打沒了,剩下的二代機幾乎是派不上什麼用場的。不管是飛行效能還是武器效能,存在代差的戰機性能相差甚遠,尤其是至關重要的航電系統差距更是明顯。因此,二代機即使升空參戰也很可能得不償失,白白犧牲寶貴的飛行員。
當然,真的到了最後關頭,老飛機也不是完全沒用。如果將二代機簡單改裝一下,取消高聳的座艙蓋和座艙顯示設備、環控設備等一係列專供飛行員使用的累贅設備後,輕裝上陣的二代機可以搖身一變,變成無人機或可一戰。
此外,從作戰準備來説,最缺的還是飛行員!實際上,現代戰爭戰機可以提前準備,零件也可以儲存,但是飛行員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
原因很簡單,一個先進戰鬥機飛行員的培訓周期最快也要2年,從航校開始算就是3-4年。實際上,飛二代機米格-21或者F-4的飛行員,一天兩天是沒法改裝F-15、蘇-27等三代機的。改裝訓練內容包括:實際起降、機動、空戰、對地攻擊訓練,即使進度再快,也要幾個月時間。
平時缺乏積極準備,依靠戰前短時間突擊根本不現實。只有平時多做計劃,提前將需要的飛機、彈藥和飛行員,足額保量地準備好,方能有備無患。假如平時放鬆警惕,不做準備,一旦開戰,就沒有任何機會挽回。
正如諺語所言:平時捨不得花的國防建設經費,都是為以後戰爭失利準備的賠款
米軍不是和外星人作戰,是和解放軍作戰,所以,他們只要打光解放軍的軍機就行了。
回覆刪除我之前也寫過這個題目
回覆刪除台灣要打下幾台中國飛機才會有勝算?
http://blog.xuite.net/bobchen7/wretch/566173657
■■■■■■■■■■■■■■■■■■■■■■
以上看來,台灣要能打下中國500架一線戰機,大概就能停止中國的攻勢。中國不太可能把戰機打光或通通調來打台灣,這讓台灣在防守上佔有絕對利基,但軍機數量與性能優勢正逐步降低。
台灣空軍:IDF系列129架。F-16系列143架(升級V型中,14架在美國,用美軍塗裝,兩架驗證機將由洛馬升級,已完成一架單座機,12架回國升級)。幻象2000系列55架,F-5E系列29架。
台灣約300架一線戰機,加上陸基海基防空飛彈,可以抵消中國500架戰機的威脅嗎?中國第一波導戰攻擊後,台灣還剩多少空防戰力?中國是會立即搶奪空優,減少國際外交變數,還是長時間用導彈削弱台灣軍力,硬扛經濟崩盤的風險?變數太多,誰都能寫劇本啊。
●●●●●●●●●
PS:所謂台灣的勝算,不是指擊敗中國軍隊,而是讓中國軍力損失到哪種程度,美國才願意介入?台灣如果打掉中國500架,就算台灣海空戰力消耗殆盡,美國也能輕易的掌控台海,只要宣布台灣海峽中立化,中國根本無力再跟美日同盟開戰。
除非中國學二戰日本,直接偷襲美軍,不然只要對台灣動武,中國柔弱的側腹隨時有被阻斷的可能。
好像是民國60 或70年代
回覆刪除時報周刊?報導過一個想定如下
匪軍利用舊型j6j7?執行前幾波攻擊 並利用彈道飛彈盡量癱瘓台灣機場
利用舊型機消耗台灣的飛彈 並造成台灣飛行員的疲勞
之後再派先進戰機出擊收割戰果
by 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