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01-12

顏擇雅:台灣工時超長造成社會2大痼疾 天下雜誌 20180111

Comment
這篇,罕見的但仍是間接的指謫「企業主的失能」才是問題的核心。
題目錯了。這是編輯的小小心思吧!

台灣的企業主多在1960-1970創業,至今還在用老方法經營。所謂七休一的「周休一日」都破功了,就是恢復到上世紀60年代台灣「大小禮拜制度」。

若不是不交棒,就是沒人接。只好得過且過度日子。

「有一種浪費時間的會議,是該發表的意見都發表了,遲遲沒辦法散會。這往往是主事者不夠有擔當的徵兆。他無法裁決,只好把大家留下,一直辯下去。」
有個很有韌性的名人就是這樣!一直在想想。


顏擇雅:台灣工時超長造成社會2大痼疾    天下雜誌 20180111
歐洲商會在二一三年發表的〈台灣薪資及就業展望報告〉,將工時超長列為人才外流的主要因素。工時超長的代價絕不僅是健康和生活品質,還有心態上的未老先衰,並且把公司上上下下都兔子變烏龜。

龜兔賽跑的教訓是勤能補拙,若是套用在學習,還算有道理。認知能力較糟的烏龜只要用功,投入較多時間,學習成效的確可能勝過兔子。但是套用在工作,這故事是否還有意義,就另當別論了。

自從有了機械,所有生產活動都一樣,決定關鍵都是技術而非投入時間,因為人腦一天可維持高效率就那幾個鐘頭。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更代表知識不足,是無法勤能補拙的。中國六十年代「學大寨」就是一例,提倡愚公移山精神,蠻幹硬幹,累死農民是真的,糧產卻沒增加。真正糧產三級跳的,反而是美國「綠色革命」,不講艱苦奮鬥,只著眼育苗、化肥、灌溉技術的創新。

何況,同樣都受過教育,為何有人進職場是烏龜,有人是兔子?最大原因不就是烏龜當年學習都在睡覺,兔子則都在練跑?如果烏龜進職場竟然以為自己只要不睡覺,維持原來慢吞吞步伐,只憑兔子貪睡就跑贏兔子,是在做夢!

然而,台灣企業卻特別迷信龜兔賽跑,以加長工時來提高生產力。歐洲商會就曾在二一三年發表的〈台灣薪資及就業展望報告〉中,將工時超長列為人才外流的主要因素。

長工時有幾點不好。如果員工天天九點才下班,怎有時間自我充實?有礙員工自我充實,就有礙企業學習新知。

何況,下班時間晚,親子一定沒時間講話,夫妻則沒力氣講話。年輕人延後結婚,小孩就生得少。高離婚率與少子化可說是當今社會兩大痼疾,追究禍首都有工時超長這個因素。

那麼,台灣工時為何會這麼長?

一大原因,是企業誤把工時長短當做熱愛工作的指標。這心態跟「學大寨」如出一轍,非常有礙創造價值。真正有心創造價值的企業,衡量員工熱不熱愛工作應該是要看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度,而不是工時長短。

在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依然不准彈性上班,代表對員工不信任:不信任他出了公司大門還有心工作。這種不信任說穿了,就是企業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提供的工作富挑戰性,足以讓員工在家沖澡時依然想著解決方案。其實,如果工作內容無聊,打卡好像也不能防止打混。怎知員工對著電腦不是在購物、看A片?

還有一種企業,以為員工待辦公室久一點,隨時叫來開會才方便。這背後有腦力激盪的迷思。許多研究都指出,人面對群體時思考會從眾,只想到別人都想到的點子,開會是激盪不了腦力的。柏克萊加大管理學教授韓森(Morten Hansen)的《合作》(Collaboration)一書就有項調查,一百八十二個團隊爭取同一個案子,花愈多時間開會的企劃品質就愈平庸,拿到案子的可能性愈低

較佳做法,是人人在開會前都單獨思考過,會議桌上再把所有想法攤開來,截長補短。這種會議才能集思廣益。

還有一種浪費時間的會議,是該發表的意見都發表了,遲遲沒辦法散會。這往往是主事者不夠有擔當的徵兆他無法裁決,只好把大家留下,一直辯下去

當然,工時超長可能還有個簡單理由,就是企業想節省人事成本。如果遇缺不補是為了景氣不佳,員工應該共體時艱。如果工作量大增是突然接到大單,不增加人手也還說得過去。但如果市場大有可為,依然遇缺不補,就表示企業只想守成,早已缺乏鬥志。

在沒鬥志的企業待太久,一定會失去朝氣和銳氣。久而久之,本來沒睡午覺習慣的兔子都會變成想睡午覺,多睡幾次自然變烏龜了。

因此,工時超長的代價絕不僅是健康和生活品質,還有心態上的未老先衰,並且把公司上上下下都兔子變烏龜。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