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01-23

台灣為何無法成為先進國家?因為官僚和資本家的能力還停留在「開發中國家」程度 鄭立

 Comment
這篇文章簡單的說,先進國家是LEAD,發展中國家,是FOLLOW

文章的另一重點,若是菁英只會FOLLOW,當然就不准社會先進了。
以我的話,就是我們必須承受20-30年「戒嚴教育典範」的統治,之後,才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從扁馬到英,台灣是這些「考高分的人才」再統治,迷失20-24年是至少的。

對了,文章中的「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也是我在部落格常講的。

()
台灣為何無法成為先進國家?因為官僚和資本家的能力還停留在「開發中國家」程度
台灣是個已開發國家嗎?首先第一點你要注意的是,「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並沒有準確的定義,這是十分主觀的。聯合國也沒有提供一套系統去認證,哪些國家是已開發國家。

這也不是用貧富與否可以定義的,例如汶萊,沙地阿拉伯,這些國家非常的富裕,比臺灣要富裕很多。但是卻沒有被視為已發展國家。

就算你講的工廠農村林立,城市景觀老舊,但你看看日本,日本別說鄉間了,連大城市裡也有很老舊的公共設施。日本很多車站看起來都很舊而且髒。

像歐美很多公共建設都很老,但那並不是因為發展中,反而是因為他們早發展,因為他們的公共建設早在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建立,那看起來舊是正常的。有些發展中國家的設施和房屋反而很新淨,因為他們才建好不久。

設施新淨不等於先進富有,有很多時是充大頭鬼,用刀叉吃人肉,例如亞洲就很喜歡不斷建造世界上最高的大樓,但是一個國家可以同時有全球最高的大樓,光鮮先進的最新公共建設,以及連書都沒得讀的飢餓街童。這反而是發展中國家常見的現象。

臺灣被視為已發展國家,是一些統計數據上的排位較高,例如世界銀行的「高收入經濟體」列表裡,臺灣和歐洲,南韓,澳洲,香港新加坡,美國日本一樣,都是屬於高收入經濟體。

另一個就是產業結構,一般來說,未發展國家以農業為主,發展中的國家以工業為主,而已發展國家則是工業已衰落,以服務業為主的年代。臺灣也是屬於這一類。就這兩個角度看,臺灣的確就是已發展國家。

實際上,臺灣國民的生活水準比起中國以及一眾東南亞國家都要好,這點也是顯然的事。至於你說的市容老舊,那些並不決定你是否是已發展國家。

台灣是個適應不良的已發展國家
如果問我甚麼是已發展國家,我認為就是一個經濟上已不再可能依賴別人給你方向的國家,比方說,發展中國家做代工,只要有訂單。是全世界都可以做的。

富士康能在臺灣設廠,然後把廠搬去中國,然後再把中國的廠搬去東南亞,可能之後搬去更遠的地方,這是因為方向都是美國訂的,發展中國家很清楚要生產甚麼,他們只要成功做出來就能發展經濟

但是已發展國家像日本,美國,臺灣,他們已不可能單靠做別人要你代工的工業,就可以維持經濟。而開始必須要想另外的方法,開發獨特的商品與服務。

已發展國家只是說,你們走過了工業量產時代,開始走向另一時代,但不等於大家就平起平坐。臺灣,日本,歐洲各國和美國,都是所謂「已發展」但是情況與面對的問題也很不同,那個國家開始要想自己的優勢和未來,而不再能靠別人給你

臺灣面對的是困惑,正是因為腦筋轉不過來,大家成長時大家給你的想像,都是乖乖聽話,不偷不搶,依循秩序,然後就能解決經濟問題。可是當再也沒有代工可做了,這一套就行不通了。

教育系統產生大量生產型的人口投入社會時,社會卻不知道該生產些甚麼。之前沉迷陸客,期望要靠陸客振興經濟,炒房地產擠公務員,其實就只是像嬰兒不願意離開搖籃一樣,在一個已發展的國家,想著能繼續做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就可以安康。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臺灣社會的這麼多問題,正是在於對自己轉型成已發展國家,適應不良,特別是政府與各種公務機構,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發展中國家的時代。即使臺灣早已是已發展國家很多年了,他們想到的東西,還是老的一套,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套

沉迷於解決中國的問題,去獲得自己的財富
而這一套不能解決臺灣的問題,卻能解決真正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的問題,所以在十多年開始,他們就沉迷於在中國,解決中國的問題,去獲得自己的財富。而臺灣原本走向發展中勢頭的東西,就那樣截然凍結了十幾年,產業升級呢?各種法規的更新呢?國家正常化呢?全部都凍結了下來。

這國家的教育系統,製造了一堆發展中國家的人才,他們面對不了一個已發展的臺灣也不想改變自己,看到對岸有一個發展中國家,覺得自己能發揮就感到心喜

結果這十幾年人心力花了在去發展另一個發展中國家,並覺得如魚得水,在那邊建立大量的代工廠,和官僚機構打交道,壓搾當地勞工。臺灣該做的事,該發展的文化,該開發的資源,該成就的產業,就沒有了注意力和資金去發展了。

所以成為已發展國家並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你決心做一個善於做代工廠的工廠長,或者一個希望人民都乖乖才管得住的老派官僚,一個除了房地產和量產代工之外不懂其他投資的資本家,一個已發展國家就不太適合你。一個發展中的專制國家才適合這些人

這些人希望臺灣永遠是個發展中國家,因為他們也只懂治理這樣的國家

台灣最缺的東西:已發展的腦袋
臺灣的國家已發展,但人未有,或者,有權力有錢的人不能,能的人未有權力和錢。因此臺灣的政治才會動盪,因為這個架構需要大規模的換血讓舊思想的人放棄權力或退休,取而代之的是擁有已發展國家思想的新公務人員,新商人,新創作者……全部人都需要新的。

這些人是存在的,就拿《返校》當例子,這樣直接上steam賣,然後利用與全球實況主的行銷,先不論最後是否賺錢,他展現的是一種切合世界平臺的新方法和技巧。又或者創新的生物科技醫藥研究,科研,食物也從一味追求便宜大碗去到精緻,這些都是國家發展的必然。

也不要說政府就沒有這些人,我知道我每次這樣說,一定有人說我說得太理想,不現實。有錢當然全部都先賺,不會想這麼多。

我就正正有個真實存在的反例,我認識有一個朋友,他工作的地方算是跟政府衛星的高級人員,我問他,從事這種職級。薪水是多少?他說沒有,我問是不是臺灣這些組織都沒有,他說不是,他說其他的有,而且往往還有公務車,秘書之類的東西,是他刻意不要。

我的反應自然是……有錢你不要?如果你不欠錢,你把這些錢要下來了投資或贊助我也好。

他說,不要不是因為他錢太多,他說,在臺灣,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做這種職務拿政府的錢,自然地就會使自己在行政人員面前變得弱勢,會變得不方便工作,唯唯諾諾,而發揮不好機構的職能,他認為自己是在幫助政府,就不要讓政府覺得他們在施恩給自己。

這個說法我聽到我明白他說甚麼,雖然不完全等於我說的貴族義務,但是,這應該是一種已發展國家的工作理念,只是我認為要求別人工作也不拿錢這個行為根本就不合理,但還是有人做了,是臺灣人。

這些都是維持已發展國家的人才,就是不再被短期利益驅使,也不再是只是重複以往的工作方式,能夠不斷的適應,改造自己的方式,去使職能發揮得更好的人,去適應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未來

成為已發展國家,並不代表那裡的人就是有個已發展的腦袋,後點是思想要改變,老舊的腦袋比老舊的建築更要命

5 則留言:

  1. 棒呆了,也是俺多年來一直同意的看法!華風醬缸的價值觀,永遠是濃醇醬味的。Nostalgic way of thinking 不可能產生發展概念的,因為發展是針對未知,需要冒險的投入。連目前小英政府也完全沒有脫逃出70年來華風醬味,經濟上依然是以出口貿易為發展動力,也就是還停留在加工區的概念。川普一說取消TPP,陳添枝就以趕快簽訂FTA應付,這就是小英經濟內閣的層次啦!俺聽了,連暈三次!

    回覆刪除
  2. 基本上這還是一份精英份子的說帖,作者不是商人,也舉不出一個凡人能勝任的創新。

    回覆刪除
    回覆
    1. 社會可以分成菁英社會和凡人社會,前者可以定義成自給自足的一群,視後者物質上的需求,政府可以開生產線滿足他們。

      刪除
    2. 我認為,雖然不贊成分為菁英跟凡人,但是在「凡人」的創新,最明顯的就是「創新物流」。
      不用馬雲的淘寶及支付寶,南部農鄉的「蕃薯葉」就直銷「台北」客戶。
      以前在鄉下,還有「共乘」去市內看病,小孩讀書的,比Uber還早50年。
      政府不要為了亂抽稅,什麼租稅平等,安全責任等等限制及取締「凡人創新」,就功德無量了。

      刪除
    3. 過去很多外國菁英移民到美國是因為這些國家由凡人(不好意思用另外一詞)掌控,現在剛好相反,中國正希望這些歐美菁英流向中國。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