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作者提出的是說安全要適應對象,假使對象是非傳統的,當然要以非傳統的手段思考。
但假使存在巨大的傳統威脅,傳統的手段不可以被忽視。
安全威脅的再增溫:美國海軍變革○王悅年 at 洞見(2016.01.20)
2015年12月14日,美國國防部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以一份備忘錄指示海軍,將濱海作戰艦(Littoral Combat Ship, LCS)採購數量由52艘減至40艘。這項新聞並未獲得廣泛矚目,僅被當成一則軍事消息處理,但背後所引申的涵義,隱約代表了美國對於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重新審視,台灣身為美國盟邦的一員,亦應同時注意如此的戰略動態。
非傳統安全下的濱海作戰概念
1991年蘇聯垮台,美國成為全世界唯一超強國家。俄羅斯海軍無力繼續與美軍對峙;但同時,許多無法預測之非傳統安全威脅漸漸增溫,舉凡恐怖組織、海盜、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災異變皆是如此。在此之下,冷戰時期設計之派里級巡防艦(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面對非傳統安全與不對稱威脅時,噸位過大、機動性不足、維護成本過高等問題接踵浮現,也因為其壽期即將屆滿,讓濱海作戰艦的研發概念開始受到海軍重視。
LCS堪稱是美軍劃時代的重要研發,為應付非傳統安全威脅,其最大特色為採用模組化設計,每艘艦搭配三種任務模組選用:反水面作戰、水雷反制作戰與反潛作戰,讓LCS在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角色。其次要任務可協助情報偵察、海上攔截、運輸與特種作戰支援等等勤務。除此之外,濱海作戰艦採用高度自動化以降低人員編制、設計航速更來到驚人的45節等等,皆可看得出來LCS功能多元化與機動性,正是因應非傳統安全威脅下之選擇。
俄羅斯再起與中國崛起
濱海作戰艦曾經給予美軍極高期待,然而全球局勢瞬息萬變,近年來俄羅斯再起與中國崛起,對美國的傳統安全威脅逐漸增溫,讓LCS在今日適用性打上一個大問號。
前幾年,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背景之下,利用其國內豐富的天然資源賺取許多外匯,甚至以此作為外交與談判籌碼,搭配普欽(Vladimir Putin)鐵腕作風,讓莫斯科在許多國際議題上開始採取積極介入的態勢,時而讓北約感到芒刺在背。俄軍現代化程度或許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憑藉蘇聯時期打造的軍工基礎,三軍仍然在近年來發展出包含T-14 Armata主力戰車、北風之神(Borei)彈道飛彈潛艦與五代戰機T-50在內許多值得關注之現代化武器。更甚者,莫斯科透過中亞「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歐亞經濟共同體(Eurasian Economic Community) 與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等等管道,不斷擴張俄方勢力,以期往多極化世界發展。
歐亞大陸另一端的中國,野心勃勃地想要取得更大話語權,在許多區域熱點上頻頻展現挑戰現有秩序,南海填海造陸即是一例,今年1月6日,兩架民用客機順利往返海南與永暑礁機場,更為南海現狀添上不確定因素。
此外,人民解放軍這五、六年內大量成軍各式裝備,早已不是新聞,雖然北京官方宣傳異於武器研發的常軌,再加上中國資訊封閉,許多人認為北京「吹牛」的機率似乎比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今日的解放軍和十五年前相比,確實是更不可忽視的威脅。
LCS計畫終遭減產
LCS最被大家詬病的地方在於,該艦強調了機動性,卻忽視了傳統作戰能力,以其與派里級巡防艦綜合比較即可發現端倪。
派里級研發背景是1970年代初期,那時海軍有大量老舊軍艦準備退役,在面對蘇聯威脅時仍然需要維持足夠龐大的艦隊數量,同時美國深陷越戰泥淖的兩難,導致美軍新建案軍費受到壓縮。嚴格來說,派里級有諸多缺點遭受批評,但以她非主戰的護航角色來看,在有限經費限制下能夠取得的相關配備,即使在今天,仍然足以擔當許多中、小型國家,包含台灣在內之主力艦角色。
反觀濱海作戰艦,雖然有三種任務模組可以選用,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其防空飛彈數量變少,射程更只剩下標準一型的25%左右;艦砲口徑也從76mm縮小為57mm;固定武裝不配備魚雷與反艦飛彈;防空雷達偵蒐範圍腰斬;聲納甚至要選擇反潛模組時才有。如此全面下降的作戰能力,確實讓人對其戰場生存性有所存疑。
或許因為這樣的憂慮,加上華盛頓關注俄羅斯與中國日益上升的傳統軍事威脅,一直以來質疑LCS計畫的聲浪就沒有小過。2014年2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海格爾(Chuck Hagel)表示考慮將濱海作戰艦的產量由52艘下修為32艘,但這個計畫尚未完成,海格爾便去職。直到去年底才由繼任的卡特宣布減產計畫。
傳統安全再增溫的未來
濱海作戰艦確定減產後,卡特是否會比照海格爾原先希望以LCS為研發基礎,設計一款正規作戰能力較強之巡防艦以彌補數量上落差,是下一個關注的焦點。
的確,近年來非傳統安全情勢已獲得各國國安高層的重視。包含美國《2014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14》)與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皆開宗明義對非傳統安全情勢,舉凡經濟衰軟、恐怖主義、傳染疾病、氣候變遷、能源安全、資訊安全等領域均加以分析。但部分人士認為,美國是否過度強調非傳統安全,而某種程度忽略了傳統安全?
北京在2015年推出《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特別強調海軍「戰備巡邏遠海訓練」與空軍「遠程暨海洋飛訓」,開始論及「海外利益攸關區」,並主張「積極防禦」概念,在在顯示中國欲突破島鏈封鎖的企圖;另外,解放軍也透過建構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相關戰術,結合海軍、空軍與改組後的火箭軍(前二砲部隊),以確保其核心利益在關鍵時刻不受他國軍力的介入。
上述北京企圖,明顯與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直接衝突;重返亞洲戰略勢必需要強大海軍作為後盾,美軍宣示在2020年將佈署於亞洲之軍艦數量提高至60%。在「量」增加的同時,「質」也勢必要加強,正規作戰能力可以提供艦隊防空保護傘、反潛偵蒐與A2/AD突破,絕對是再平衡戰略能成功與否的主軸之一。
結語:傳統與非傳統安全並重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1月12日發表期八年任內最後一次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不僅強調美國是全世界最強大國家(the most powerful nation),也表示每當有國際議題發生時,世人會尋求美國協助,而非北京或莫斯科;除此之外,歐巴馬更說,藉由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讓美國成為區域規則制定者,而非中國(With TPP, China doesn’t set the rules in
that region, we do.),這樣的論點,與近年來一系列政策承繼有所呼應,也是美國面對未來世界局勢的戰略轉變。
身為美國盟邦的台灣,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第三章「國防策略」一文中,反覆提及發展「創新/不對稱」戰力,漸漸成為海軍顯學。近年來,包含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沱江級巡邏艦與各式飛彈都是此政策落實之研發成果。惟上述艦艇或許能在海上完成奇襲任務,但她們缺乏餘裕空間以提供高端的防空與反潛戰力卻是事實。我們決不可忘記:「創新/不對稱」應與正規作戰能力同時進行。汲取美軍在這方面的思維與作法,融入台灣的獨特需求,才是更加完整且負責之國防戰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